威海老洋房

老椰林

<p class="ql-block">  威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其中,老洋房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大部分是在1898年至1930年间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盖建的。2010年,我在威海市历史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对全市69处、230栋老洋房进行过考察勘验。下发的这组老洋房照片是我拍摄的,希望人们能从中更多地关注威海老洋房,读懂老洋房,爱护老洋房。目前,有些老洋房已进行了修缮,您若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 华勇营大楼 位于北山路 建于1900年 1898年,英国租占威海卫后招募雇佣军“中国军团”,中国人称“华勇营”,该建筑为指挥机关所用。19 06年租给康来洋行开旅馆,1930年威海卫收回后为国民政府威海卫管理公署办公楼,1938年伪威海卫专员公署在此办公。新中国成立后成为解放军营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2、英人威尔金森别墅 位于环海路 建于1933年 威尔金森为英国格拉斯歌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创办人,长住上海,暑期来威在此居住。现有南主楼和北附楼,占地447平米。 1951年驻威海军接手管理使用,1990年设海军职工疗养院,2000年主楼修缮为高档客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3、法商巴岁别墅 位于环海路 为法国商人巴岁于1932年所建,后有外廊附房一栋,建筑面积559平米。1952年政府交由驻威海军管理使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4、英商史密斯别墅 位于环海路 为旅居上海的英商人安﹒比兰﹒布鲁克斯﹒史密斯于1931年所建,占地8.44亩,1937年前每年暑期来住三四个月。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威海军管理使用,1990年代末期被海都大酒店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5、 欧内斯特·克拉克私宅 位于东山路 建于1913年 为泰茂洋行创始人欧内斯特·克拉克私宅。1943年改为日军俱乐部。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交驻威海军管理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6、意大利商人米土斯采别墅 位于环海路 建于1920年 为意大利商人米土斯采每年夏季来威度假别墅。1952年政府交由驻威海军管理使用,现为海都大酒店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7、康来饭店 位于刘公岛 始建于1900年 原为北洋水师军官宿舍,后由康来洋行老板英人邓肯﹒克拉克租用开设饭店,接待暑期来威的英海军军官家属等,后经两次改建, 主体建筑面积达3287平米。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8 、警官官邸 位于刘公岛 始建于1902年 英祖时期,负责刘公岛警务工作的巡查官丹森和后任警督威德凯居住于此,带领一名巡佐及六名当地警察掌管刘公岛的治安和监狱管理。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9 、英国海军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楼 位于刘公岛偏东部 建于1920年 先由驻岛英海军高级军官居住,1930年后成为驻华舰队司令避暑期间的官邸。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2012年刘公岛管委对其修缮改为旅游服务场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0、英海军普通军官住宅 位于刘公岛中部 建于1920年 该建筑有东西两栋,供驻岛英海军舰队中的下级军官居住。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2012年刘公岛管委对其修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1、 英驻华舰队高级军官避暑房 位于刘公岛东部海滨 建于1900年 东西两栋 英租占威海卫期间,每年5-10月英驻华舰队官兵到威海避暑训练时在此居住。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2013年由威高集团修缮后改为高档会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2 、英海军陆站队营房 位于刘公岛偏西部 建于1918年 供驻岛英海军陆战队官兵和来威航母飞行员居住。1940年英军撤离后,汪伪政府在此设伪海军机构。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2000年甲午战争博物馆对其进行了维修利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3、 英海军基地会计长住宅 位于刘公岛北部 建于1910年 会计长掌控财务大权,负责军粮存储供应、军饷管理及资金使用。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1990年代末期甲午战争博物馆对其维修利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4、 英海军基地医官长住宅 位于刘公岛西北部 建于1919年 英租期间,刘公岛建有疗养院并设有高级别的医官长兼任院长。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5、 英海军基地首席工程师官邸 位于刘公岛 建于1910年 首席工程师负有船舶维修、军械修理、工程建设、码头管理、军火管理等管理职能,地位非同一般。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2000年代初甲午战争博物馆对其进行了维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6、 约翰斯敦别墅 位于刘公岛东部海滨 由英商休﹒艾利芬斯顿﹒卡朋贝尔于1916年在此购地建筑别墅,1920年转让给英商约翰斯敦,主要供夏季来威英海军和外侨避暑之用。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岛海军管理。2013年刘公岛管委会修缮改为高档接待用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7、共济会德恩垂会馆 位于刘公岛偏北部 该建筑是共济会在刘公岛设立的分会——德恩垂共济会于1910年建设的,内部装修讲究,一楼为娱乐室和餐厅,二楼为大礼堂,是英海军中共济会会员休闲、娱乐、社交的场所。1940年秋随英海军撤离该会转移香港。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2013年刘公岛管委进行修缮改为接待用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18 、邦格楼 位于刘公岛中部 建于1934年 邦格楼为英语译音,意为孟加拉风格的低矮平房。英续租刘公岛时期为解决来威英军人员避暑,威海管理公署决定:政府出租土地,华商投资建设,实建7栋,现存4栋。新中国成立后由驻岛海军管理使用。</p><p class="ql-block"> 上述资料摘自张建国编著的《威海老洋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