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明朝大臣)

騎士

<p class="ql-block">吴中(1373-1442),东昌府武城县人,字思正,明代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工部尚书,曾任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官至少师。</p><p class="ql-block">北京明代宫殿、三陵(长陵、献陵、景陵)多为其主持修建,在我国建筑史上流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明史、嘉靖武城县志中均有确切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洪武末,为营州后屯卫经历。成祖取大宁,迎降。以转饷捍御功,累迁至右都御史。永乐五年,改工部尚书。从北征,艰归。起复,改刑部。十九年,与夏原吉、方宾等同以言北征饷绌,忤旨系狱。仁宗即位,出之,复其官,兼詹事,加太子少保。宣德元年从征乐安。三年坐以官木石遗中官杨庆作宅,下狱,落宫保,夺禄一年。正统六年,殿工成,进少师。明年卒,年七十。追封茌平伯,谥荣襄。</p><p class="ql-block">中勤敏多计算。先后在工部二十余年,北京宫殿,长、献、景三陵,皆中所营造。职务填委,规画井然。然不恤工匠,又湛于声色,时论鄙之。</p> <p class="ql-block">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永乐十八年(1417—1420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从明永乐五年(1407年)起,明太宗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早年认日本来华学问僧为师学习,在这期间他接触到唐代后失传的阴阳学和风水学。对于他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吴中得到朱棣的信任后被委以重任,升北平布政司经历,又升大理寺右寺左少卿。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升右都御史。永乐五年(1407年)正月,任资善大夫,工部尚书,负责营建北京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主持修建长陵,永乐九年(1411年),与太监阮安、都督沈青修建京都九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营建中,临清、武城宫窑应运而生,临清武城砖借助土质好和运河漕运方便的优势,成为修建北京的贡砖。正统七年(1442年)四月,吴中辞官。同年六月,吴中病故,享年七十岁。之后葬于武城(今老城镇)城西十里,其墓后被乾隆《武城县志》列为武城十六墓之一。</p> <p class="ql-block">推测,汪藏海就是以吴中为原型。</p><p class="ql-block">小说《盗墓笔记》中的虚构人物。小说设定为明清时期堪舆学家,概述为明朝建筑家、风水家,参与设计建造明祖陵等建筑。明朝地理学家、勘舆家。设计建造了明宫、曲靖城(曲靖市)等明代城市建筑,传说澳门是由他设计的。明初有名的地理家,深得朱元璋和朱棣信任,曾参与了明祖陵的修建。</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奇人。和铁面生一样,他在风水上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就因为如此,他被任命直接参与设计了整个明皇宫,还附带设计了好几个中国的大城市,那个时候,他的一句话,甚至使几个城市在中国彻底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