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二)

文哥44794706

<p class="ql-block"> 回乡的路</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30日中午从汉口火车站始发开往安陆市的列车里,阿文靠在坐席上,他的心随着滚滚车轮与铁轨发出来哐当声,把他的思绪带回到了50年前开往丹江方向的绿皮列车上。列车行驶在那广袤原野上,50年前他与同学们就是在那一趟趟缓慢爬行的绿皮火车上,在他们那五年的知青岁月里,一次次上演着一个懵懂少年的悲欢离合。每年都是这样往返于武昌至安陆县的列车上。这次的行程他是做了精心准备的,阿文准备重新去体验一次原汁原味的上山下乡之路,他要按照50年前他与同学们一起走过的路线,来一次完整版的知青岁月圆梦之旅。临行前一天他把自己想重新的体验一下回岸(晏)店公社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同学们。得到了知青同学们的热情回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学可可教授在贴子上说:“期待此行能够看到阿文作品里,再现当年知青同学们那段艰辛的历程。”时值五一劳动节,每一个同学家里都有家事,大家都表示遗憾,不能与他同行。阿文怀着一颗归心似箭的心情,只身踏上了回第二故乡的旅途。高铁风驰电掣般奔驰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沿途的风景如画尽收眼底,此次旅途中再也见不到50年前沿途那种低矮的土砖黑瓦屋,取而代之的是新兴城市的摩天大楼,乡村普遍都是别墅小阳楼,沿途景色宜人繁花似锦!50年了阿文努力的在寻找着那段岁月的记忆。日新月异的世界里,他的年代记忆已经无法复制,他没有找到哪怕是一星半点的岁月痕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图为晏店公社人民心中的母亲河漳水河。50年前阿文和同学们经历了四天的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第一次在晏店渡口通过简易木头杆搭建的小桥,过河走进岸(晏)店公社的。</p> <p class="ql-block"> 今非昔比的旅途</p><p class="ql-block">旅客们本次列车前方到站是安陆西站,有去安陆的旅客作好下车的准备。安陆西站到了,阿文迫不及待的走向车门口踏入月台,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的建筑给他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个年代印像中低矮土黄色的老站找不到一星半点的痕迹了,旅客们都簇拥着走向出站口,阿文此时独自一人在月台上徘徊。他在努力的搜索着记忆的碎片!手机铃声响起,是德华哥的大儿子新朝打来的,德华哥是阿文和同学们知青岁月里的大恩人二爷二妈的大儿子,“叔叔!嗯朗嘎(您)到了安陆冇社,我已经叫我滴儿子开车来接您了,他奏呆(就在)出站口等您!”本来是在想来一次原汁原味,完全按照当年的下乡之路,体验和再现当年的艰辛历程!看样子阿文的回乡计划要重新规划了,最后一个走出安陆西站的阿文被新潮的儿子接上了越野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野车飞驰在原野上,新潮的儿子好像看出了阿文的心思,他驾驶着越野车沿着阿文50年前所走过的路奔驰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公路上,地形地貌地名都没有变,只是物是人非当年低矮的土砖黑瓦屋看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幢幢小洋楼。原来的汽车轮渡码头没有了,河面上取而代之的是气派的大桥,当年的沙石公路被平整宽敞的柏油马路所替代,车过雷公镇时,阿文一眼就能辨认出了雷公镇上的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0年前的冬天年关将至,在大山深处插队一整年的胜哥均哥华仔和阿文四个同学,思乡思亲心切第一次准备从邻县安陆县城坐火车回武汉过年。为了到安陆县河水店去赶每天唯一的一班代客车,用破解放卡车扣上帆布棚的临时客车。鸡叫头遍哥儿四个就起程,他们要挑着年货从同兴四队的大山里走15里地,赶到河水店坐车去安陆火车站乘下午的火车回武昌。下了一天一夜的雪,山岗上大地上都是银装素裹,天上还在飘落着雪花,四个小知青行进在雪地上,雪地上除了他们四个人的脚印外,还有其他野兽的脚印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还有狼的爪印,他们穿的都是力士鞋,下山的路覆盖皑皑白雪,雪地路滑小哥儿几个挑着担子也记不清楚摔了多少跤!最要命的是远处的山头上还不时的传来呜呜呜的狼嚎声,好不容易跌跌撞撞走到了安陆县的河水店,哥儿四个焦急的等待客车,由于下雪天为了安全起见,通往安陆县城里唯一的一趟代客车停运了。河水店到安陆县城有30多公里,四个人都挑着沉重的担子,此时折返15里地回到山里的知青点,显然是不可能的。同学们决定走到安陆县城,天上的雪花还在飞舞,除了他们四个赶路人,荒野上几乎看不见人烟,顺着公路大约走了二公里远,他们看到岔路口停着一辆破解放车,知青们就像看到了救星。爬上了破解放车上。不一会,20几个人来到解放车旁,看到车上坐着的四个不速之客,那帮人仗着人多势众强行赶他们下车,由此发生了打斗,没办法他们只能挑着沉重担子在风雪中向安陆县艰难的走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他们走到了雷公镇,他们鸡叫头遍从山里出发,到雷公镇时已经在雪地奔波了七个小时了,除了负重前行还发生了激烈的械斗,早已是饥肠辘辘。在雷公镇买了馒头充饥,必须要在两点半以前赶到安陆火车站,否则当天赶不回武昌。四个小知青艰难的在风雪中向安陆县城行进着,汗水伴随着雪水他们艰难的跋涉着,在河水店的那场打斗中阿文和均哥都被对方点了穴,阿文的右手的食指肿得很粗,均哥被点的穴位是他的胸部,他的胸部一直都在疼。他们终于赶上了下午的火车。从京山县晏(岸)店公社同兴冲的山里知青点,经过河水店雷公店再到安陆火车站,整整的花了10个小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河水店了!”新潮的儿子大声的提醒把阿文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中,河水店是安陆县与京山县交界处,到了河水店左拐向西就是京山县岸(晏)店公社九里大队的地界,当年这里通往岸(晏)店的路都还是山间土路,晏店公社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大洪山山脉中,没有通往晏店公社的公路,交通闭塞还没有通汽车。如今却是村村通的水泥乡道直通岸(晏)店,越野车穿行在乡道上,不到一个小时就到达了晏店街上!让阿文感慨不已的是,当年他和同学们花了十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的路程,如今只用了四十几分钟就搞定了。真的是今非昔比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漳水河渡口通往晏店老街的斜坡!坡上就是当年十里八乡最繁华热闹的晏店集,那时每逢农历258是赶集日。闭塞的大山里,晏店集就像北京的王府井,武昌的司门口汉口的江汉路,每逢集日就是知青们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这座耸立在晏店的漳水河上的大桥,修建于1980年,她打通了闭塞的晏店公社与外界的连通。大桥建在晏店公社老渡口上游3—400米处,随着大桥建成通车闭塞的晏店已经是四通八达。改革开放后勤劳的晏店人背上简单的行李,奔赴全国各地打工做生意,富裕起来了的晏店人,沿着大桥两侧的公路边纷纷建起了豪华漂亮的豪宅,晏店街旧貌变新颜。</p> <p class="ql-block">这是阿文根据回忆画出来的晏店桥,几十年前晏店人赶集交公粮,都是从这座宽不过一米的桥上通过。桥墩子是用四根碗口粗的原木做的梯形方框,摆放在河道里,桥板是一排长木杆并排敷设的,发大水时还要由专人撤掉。</p> <p class="ql-block"> 德金家里的喜宴</p><p class="ql-block">此次的第二故乡行,阿文非常荣幸的赶上了参加二爷二妈的幺儿子德金兄弟家里的喜宴,在那五年的知青岁月里,刚下乡插队的时候,是二爷二妈给这群都还没有成年的小知青伸出援手,义务给孩子们做饭,并教会他们做饭干农活,知青们早就把二爷二妈当着自己的爹娘,把二爷二妈的孩子们也当成自己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德金兄弟家里布置妆点都喜气洋洋,德金兄弟的儿子张华威和儿媳喻金霞的结婚庆典开始了。德金家三层楼的豪宅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来宾嘉宾欢聚一堂,大门外的红色的彩虹门,给婚庆现场增添了红红火火的喜庆氛围!担当此次喜宴的全程礼仪、婚庆现场策划,主持音像制作的是京(山)安(陆)随(州)地区赫赫有名的华龙婚庆音像公司,懂事长许贤华是同兴冲走出来的大才子,他知道了阿文今天特意要从武汉赶过来,参加德金兄弟家里的婚庆大典,许贤华特意微了阿文,想请他在婚庆现场发言致辞!由于一直以来阿文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他婉转谢了许贤华的热情相邀,阿文刚刚从越野车上下来,喜庆热闹的婚庆仪式正式开始了,婚庆现场仪仗队的美女们敲起了队鼓,鼓手们不断的变化着队形,整齐划一的鼓点声把喜庆的婚礼现场推向了高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随着喜庆的礼炮声,阿文走进了镶嵌双喜的红色彩虹门,彩虹门上写着恭贺新郎张华威新娘喻金霞新婚誌喜!德金及家人对阿文的到来,非常高兴热烈欢迎,首先出来迎接他的是大侄子新朝,二哥二嫂,最让阿文高兴的是这次迎接他的人群中,他50年来第一次见到了大幺德芳大姐,小幺德荣妹子。此次喜宴上他见到了很多离别了46年的同兴四队的乡亲们,当年的副队长德富哥和嫂子。下乡插队时的玩伴发喜还有昌辉。这一幅幅感人至深充满着喜庆场面都被华龙婚庆的老总许贤华用录像机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席了!喜宴就摆在德金家豪宅里的大客厅里,阿文目测了一下大客厅,九桌喜宴摆放在大客厅里不显拥挤,喜宴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更是丰富奢华!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听说像这样奢华的喜宴要连续吃三天!足见德金兄弟的经济实力和豪爽,满满的一大桌山珍海味,阿文却难以记得桌上最据特色最难忘的佳肴,在满桌的佳肴里唯一让阿文记住的美味,却是几十年没见到的地皮菜,为什么满桌的山珍海味都成了过眼云烟,而那盘不起眼的地皮菜却让阿文铭刻在心。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根本的巨变,物质丰富天天都在过年。不知不觉中让阿文想起另一场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奢华的喜宴,那就是48年前喻爹爹家里的婚宴,在当时那个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的岁月里,桌上最美味最奢侈的美味佳肴,竟然就是那笼屉里蒸的烂烂的入口即化的大肥肉片子。虽然说那次喜宴已过去快半过世纪了,那个入口即化的肥肉片子,在知青们的心里记忆犹新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金家里的喜宴从4月30日中午开席,婚庆喜宴一直举办到5月2日。喜宴上的美味佳肴都是高规格的。许贤华懂事长率领的仪仗队的美女们,都表演得非常精彩,其中钱棍舞就是极具京安随边区的地方特色,阿文第一次这样完整的全面的领略到了第二故乡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德金家宽敞的大客厅里摆放九桌宴席,都还不显拥挤,在这里阿文见到了几十年都没有见面的同兴四队的乡亲们,图为发喜和昌辉,后面站着的是德金。</p> <p class="ql-block">这位满面笑容的老爷子,是当年同兴四队的副队长德富哥,他的身后站着的是德金的儿子新郎官张华威。</p> <p class="ql-block">晏店老街赶集</p> <p class="ql-block">晏店公社老食品站</p> <p class="ql-block">第二故乡也有了干净整洁设施完善舒适的宾馆了,地点就在晏店桥头南面。</p> <p class="ql-block">宾馆里24小时提供洗澡热水。</p> <p class="ql-block">在武汉拾光小厨聚会的部分晏店知青</p> <p class="ql-block">晏店知青</p> <p class="ql-block">部分同兴大队知青</p> <p class="ql-block">部分洞冲大队知青</p> <p class="ql-block">六台大队知青</p> <p class="ql-block">晏店知青</p> <p class="ql-block">晏店知青</p> <p class="ql-block">晏店知青</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张后勤,笔名文哥。1970年毕业于武汉市华中工学院附属中学,同年上山下乡到湖北省京山县宋河区晏店公社同兴大队四队插队,1975年9月招工到石油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