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论基础教育变革中的世界和我们

流溪地理先生

共论基础教育变革中的世界和我们<div>——华南师范大学曾玮教育专家工作室2021年10月研修活动</div> <p class="ql-block">  图1 曾玮教育专家工作室全体成员</p> 最是秋意沁人心,教研馨香满校园。2021年10月18日至22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主办的广州、东莞、中山三地市基础教育访问学者研修活动如期举行,我们基础教育访问学者们再次如约而至,重返华师,进行深度的学习和研讨。本次研修活动延续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的培训重点,从数据、政策、学科、未来等角度,引导大家解读基础教育变革,在变革的不确定性中,找寻确定性。 (一)如何看待教育考试数据的巨大价值<br>  华南师范大学张敏强教授在《从考试大数据看高考改革及应对》专题讲座中提出,新高考被赋予“标准”、“选拔”、“评价”及“保障教育质量”等多重功能,要实现这些功能,必须依据教育考试数据。教育考试数据蕴藏着的巨大价值和信息,对反馈命题质量、引导改进教学、监测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考试数据评价不仅可以服务于一线教学和考试命题,保障教育考试改革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br> 图2 张敏强教授专题讲座 (二)从教育政策来看教育建设和发展<br>  “双减政策”、“民办教育改革”、“中考改革”……一线教师应该如何解读政策?广州中学吴颖民校长的讲座——《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问题》对这问题给予了反馈,引导大家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系列政策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信息现代化教育水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br>  此外,吴校长还提出“生态建设和教育建设非常相似”,在培养创新人才、人才多样化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国情教育,肩负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使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吴校长畅想了未来的教育一定是“更丰富、更多元、更高质量、更多个性化、更多选择、更公平、满意度更高的教育,同时未来的教育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教育,满足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追求的教育。”<br> 图3 吴颖民校长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图4 学员张小校老师与吴颖民校长合影</p> (三)教师是终身学习的专业<br>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朱小虎教授的讲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用几百年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短视频,证明“各国GDP数据变化是各国经济发展史演变的重要证据”,进而提出一个观点: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因为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br> 图5 朱小虎教授专题讲座 图6 AI功能覆盖特征分布 <p class="ql-block">  图7 对能力的要求是怎样变化的</p> 学校教育为何不易被AI取缔?当我们的孩子离开学校,我们应教会他们什么?朱教授用数据为我们揭晓答案,此外,朱教授还重点为我们介绍了PISA和TALIS两大测试结构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来说明教师属于一个“终身学习的专业”,要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公平、高效、适合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和更加幸福的人生。而测评的价值不仅在于参与过程、结果反馈,更在于结果的运用,将其用于指导改善教育环境、优化学校文化以及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和习得,助力教育治理,真正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把美好带回家<br>  华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姚轶懿主任带来了影像展——《把美好带回家》。不出国门,管中窥豹:影像中的美国基础教育2006—2019年十四年跨文化学习影像展。<br> <p class="ql-block">  图8 姚轶懿主任谈影像展的举办初衷</p> 姚主任通过影像展图片和生动深情的语言描述,为我们形象细致地描绘了参观学校的所观所感。在特殊教育学校,有师资硬件的投资,有教师为孩子的进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基础教育学校,师生关系公平融洽,校规校纪简单明了。<br>  姚主任排除万难举办影像展,并规划了未来延续的发展。除了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感外,更多是想传承这种对教育无私奉献、热爱如初的教育责任,呼唤更多的人投入教育事业,助推教育事业的发展。<br> <p class="ql-block">  图9 影像展中的特殊教育学校日常教学帮助工作</p> <p class="ql-block">图10 影像展中的学校班级规章制度要求</p> (五)高校与高中双导师多学科协同育人<br>  10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红部长带领华南师范大学九大学科教授和访问学者来到百年名校广雅中学,参与“高校与高中双导师多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教学活动。探讨会上,广雅校长叶丽琳提出“分科学习已经导致很多问题,大单元教学已然成为发展趋势,如何落实?以科学史作为主题主线重新演化知识的呈现。”王红部长认同并表示“双导师制利于选择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br> <p class="ql-block">  图11 颁发高校与高中双导师多学科协同育人模式专家聘书</p> <p class="ql-block">图12 工作室成员跟随曾玮教授参加活动</p> 这次教学活动颇具挑战且意义深远。围绕课题《新冠病毒能清零吗?》,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学科授课内容,面对两节课的授课安排时间,如何删减?如何突出重点?学科之间如何转承联系?如何选派代表授课?如何互动教学既有输入也有输出?导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探究。整个过程展现了教授们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也为未来中学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p class="ql-block">  图13 导师们磨课构思教学流程</p> <p class="ql-block">图14 曾玮专家工作室学员探究学科授课内容</p> 图15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肖娜博士在执信中学授课 图16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韶山教授在执信中学授课 图17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钱扬义教授在执信中学授课 图18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赵萍教授在执信中学授课 图19 华南师大曾玮专家工作室成员张小校老师在执信中学授课 (六)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讨<br>  10月21日,工作室成员进行了“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大家就目前新教材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等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改变,老师们提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释地理现象,诠释地理规律,运用物理定律和物理知识从本质上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些疑点和难点”很有必要。<br>  广州市第五中学教师张周梅老师作为广州市高二地理市教研中心组成员,做了《海洋水》大单元教学的建议发言,张老师从单元章节学习联系、重难点突破引导等方面做了详尽的教学分析。<br> 图20 学员张周梅做《海洋水》大单元教学建议的专题发言 (七)地理学科教学逻辑建构指引<br>  2021年广东高考答题存在怎样的问题?新高考改革对现在的地理教学有怎样的指导意义?10月22日上午,华南师范大学曾玮教授的《基于学生学科逻辑建构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为我们进行了解惑释疑,以2021年广东高考阅卷过程中出现的答题问题为例,从四大方面展开阐述分析构建学科逻辑的重要性。<br>  曾教授还提出,新高考试题素材主要以学术研究前沿和成果(论文、杂志、报告等公开出版物)为主,试题中的学术问题情境凸显强烈的“研究性”和“学术味道”,标准答案的设立体现严谨的逻辑关系,呈现科学的研究结论等。<br>  最后曾教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加以分析,提出具体高效的建构策略:“明确具体目标——创设具体情境——设计具体问题——指导思维流程——形成思维结论。”<br> 图21 曾玮教授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 图22 曾玮教授专题讲座</p> 图23 曾玮教授专题讲座 <p class="ql-block">(八)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申报分享</p><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下午,工作室成员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张小校老师分享了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广东省甘露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成果《情境—对话:STSE视角下高中地理国家课程校本化创新实践》,申报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并获得一等奖的经历,感恩甘露老师的引领,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教学成果一定是研究的结果,对比课题对过程和成果的重视度,教学成果更注重成果和效果。”“选题需要聚焦基础教育改革关键领域,解决真问题,尤其关注热点和难点问题。”“成果成型过程要有清晰系统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突出实验过程中的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图24 学员张小校谈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申报学习体会</p> “回首来时路,白云深几重”,为期五天的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一路走来,大家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研讨中解决困惑,在与专家互动中享受一次次的“精神盛宴”,身边的小伙伴们也越来越优秀,自己也在一次次成长蜕变,深感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和差距,但自己变得更坦然更积极了,正如培训手册上的目录寄语“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愿我们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一同奔赴在热爱的路上。 <p class="ql-block">撰稿:张周梅</p><p class="ql-block">美篇:张小校</p><p class="ql-block">审核:曾 玮</p>

教育

教学

基础教育

师范大学

教授

专题讲座

授课

华南

工作室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