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迹 ——初次进疆

漠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四〇四厂职工家庭做饭生活基本上都是用的煤炉子和煤油炉子。大概在1978年年底或1979年年初,四〇四厂各单位开始陆续为家庭户职工配备液化气炉具,自从使用了液化气以后,大部分家庭就不用或拆除了小煤炉,部分家庭还在使用或保留着煤油炉子。那时四〇四厂还没有建设自己的液化气站,职工家属用的液化气都是各单位自己派汽车拉着钢瓶去玉门炼油厂灌气。大约是在1979年11月,由于玉门炼油厂要停产检修,停供了四〇四的液化气。玉门炼油厂的液化气断供了,给四〇四职工家属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职工家属的做饭吃饭问题,四〇四总厂有关部门经过多方联系,联系到新疆独山子炼油厂可以灌装液化气。</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到总厂的通知后,四〇四各单位都积极准备去新疆拉液化气的工作。四分厂接到通知后,也开始安排有关人员做准备。四分厂生产科把任务下达给司机班后,司机班也高度重视,司机班班长徐秀言就安排了夏则义、李汉臣、孙有华和我四人去执行这次任务,汽车是夏则义、李汉臣主驾的解放牌汽车。夏则义、李汉臣他们两个开的解放车都是四分厂车况最好的汽车,这辆车都是1975年、1976年产的新车。四分厂当时还有两辆1959年、1960年出厂的解放牌汽车,另外还有一辆1950年代苏联生产的吉斯355型汽车及其他车型。李汉臣开的解放车的车牌号是25-07036,</span>夏则义开的解放车的车牌号是25-07037<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们两个是主车司机,徐师傅安排夏师傅和孙有华一辆车,李汉臣和我一辆车。</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分厂福利区车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任务下来以后,一听说是执行到新疆拉液化气的任务,我们高度重视。我们听说往新疆去的路况不好,油路都很少。那时的兰新公路,出了低窝舖往西走,基本上都是土路搓板路,柏油路很少,隔上一二十公里就有一个道班负责养护公路,道班工人赶着毛驴拉的刮板车每天在路上把搓板路刮平。也有个别道班用骡子拉刮板车的,用骡子拉刮板车,拿现在的眼光看不算什么,放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奢侈的了,骡子的价钱高、吃的多,使用成本高,但骡子力气大、耐力强,所以大部分道班都使用毛驴拉刮板车。从困难着想,我们首先保养车辆,清洗化油器、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给各个润滑点加注黄油;再就是把可能要用到的备品备件都准备上,记得当时常备的火花塞、火补胶、三角皮带都在车里,后来又带了几片弹簧钢板、缸床垫、汽油泵、发电机碳刷、水泵水封、油管等易损件。汽车弹簧钢板比较长,驾驶室里放不下,我们就用铁丝把它绑在汽车大箱的安全架上。那时沿途没有加油站,只有到了独山子炼油厂才能加油,所以车上又带了一大桶汽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低窝舖到独山子一千多公里,每个城市相距几百公里,城市之间都是荒芜人烟的戈壁滩,沿路吃饭是个大问题。为此,分厂厂区食堂给我们烤了不少的烤饼,有甜的有咸的,还准备了一些榨菜,用蒸馒头的大笼布包着,放到一个布袋里。提起四厂食堂的烤饼,到现在都还非常的怀念,那时食堂每个星期都会烤一两次烤饼,烤饼有甜的有咸的,刚烤出的大饼黄灿灿香味扑鼻,酥脆绵软,很受职工的欢迎,每次看到食堂有烤饼,都会排起长队,不但作为午餐,还会多买几个带回家去吃,现在想起来还都直流口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分厂行政科合影,前排左起张景山、许子刚、刘俊芳、朱应兰、禹宝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路途遥远,就考虑要多拉一些液化气回来。原来去玉门拉气的时候,都是车厢里装一层钢瓶,这次去新疆拉气,装车的时候钢瓶就要摞起来装两层。为了装两层钢瓶,每台车又装了几块木床板,由于四分厂的汽车车厢都是安装了加高护栏的,第二层装上以后钢瓶只露出少半截。往汽车上装液化气钢瓶是个体力活,当时参加装车有行政科的张景山、许子刚、禹宝林等。行政科的人在车下往上递钢瓶,我们几个驾驶员在车上接着向上拎钢瓶,上下配合。装第一层的时候,由于四分厂的汽车车厢底板都铺了一层铁皮,为了防止钢瓶与铁皮摩擦产生火花,要先在车底板铺了一层胶皮版。下面一层装的差不多了,就在钢瓶上面铺上一块木床板,在床板上面再装第二层。几十斤的钢瓶从车下往车上举是很费劲的,装几个还行,要装好几百个钢瓶,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行政科的几个老师傅,都是五十来岁的人了,干起活来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那个年代的老师傅干起活来不讲条件,叫干啥就干啥,吃苦受累没有怨言,苦活累活抢着干,真是没啥说的。干了不一会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大家相互说着笑话,欢快的笑声伴着钢瓶相互碰撞的叮当声,大家相互配合很快就把汽车装满了。钢瓶装满以后,还要在车厢后面立上床板挡住钢瓶,防止钢瓶坠落。两层钢瓶都码放好以后,再把准备好的篷布、网子把钢瓶车厢都给苫住,再用绳子把车刹好。车装好了以后,再看一下库房地下剩下的液化气钢瓶,空钢瓶基本上都装到车上去了,有气的钢瓶也就还有二十来只。考虑到上新疆路途遥远,路又不好走,我们商量好明天早上六点钟从福利区出发,准备第一天就赶到哈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上六点之前我到达车库时,夏师傅已经到达车库,汽车发动机已经启动起来在预热,随后李汉臣、孙有华也都提前来到车库,早上来到车库的还有供应科的丁奎封,他是负责这次去新疆拉液化气的采购工作。我们到了车库以后,首先把汽车前后左右都检查了一边,那时四分厂司机班有一个良好的传统,就是每次出车前收车后都要把车辆检查一遍,检查水箱是否缺水,拔出发动机油尺检查润滑油够不够,发电机皮带、轮胎、钢板等的检查一样都不少。由于四分厂的汽车平时保养的比较好,所以四分厂的汽车出去以后,很少在外面抛锚、发生故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92年翻修后的四分厂福利区食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点钟准时出发,出发时天空还是漆黑一片。出低窝舖没有多远就上了搓板路,快到玉门镇又有了柏油,从代家滩到川北镇,路的两旁是高大的杨树,还有树干一人抱不过来的柳树,据说是当年左宗棠率军进疆时所栽。车过黄闸湾,天空开始渐渐地亮了起来,柏油路又变成了搓板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秋色已深、初冬将至,路旁的庄稼已经收割,田野里一片萧瑟。过了饮马农场,前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偶尔会有汽车从对面驶来,车的后面拖着一股长长的卷起的灰尘。离桥湾不远,路的前方右侧有一辆毛驴拉的刮路车在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毛驴车后面是一条平整的砂石路面,汽车行驶在这段路面,顿时没有了颠簸,车内的噪音也小了许多。临近毛驴车,我放慢了车速,从毛驴车的左侧慢慢地超了过去,以免车速太快卷的起尘土弄脏了赶毛驴车的养路工人。开汽车几年来,跟着司机班的老师傅,不但学习了驾驶汽车的技术,而且还跟着他们学到了不少行车上路的道德思想。那几年跟沈怀柏师傅出车,每当遇到养路工人在修路时,他都会提醒我慢一点慢一点,特别是遇到养路工人在往柏油路上补沥青时,他都会告诉我,让我把车停下来,等养路工人把活干完以后再过,以免汽车驶过溅起的沥青甩到养路工人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到安西北大桥,停车下来到检查站进行例行登记。那时行车,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到沿途的检查站,拿上行车登记本主动到检查站进行登记,由检查站工作人员在行车登记本上载明到站时间,从哪来到哪去,在登记本上盖章后才能继续前行。那时的检查站对过往的司乘人员还是热情的,服务态度也还好,有的检查站还准备的有保温桶,方便过往的汽车驾乘人员,驾驶员在登记的时候,还可以喝到开水;有的检查站没有保温桶,当你询问有没有开水时,工作人员会从办公室里拿出暖瓶给你把开水倒上。登记的时候,有时还会告诉你前面道路的情况,记得有一次,我跟侯孝先师傅前往兰州,在山丹检查站登记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前面绣花庙的山上下雪了,要我们开车的时候小心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北大桥,李汉臣把我换了下来,我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过了安西北大桥,前方的景色就越加荒凉,茫茫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路边的骆驼草都很稀少。都说安西是大风口,那是一点都不错,路边的风吹着细沙不时从路面刮过,偶尔还有一团蓬草被风裹着滚过路面。走了一段后,路旁地面的石子少了一些,多了一些沙土地,一些芦苇稀疏的从路边的坑里冒了出来,地面似乎有了一些潮湿。走着走着远处的坑里还有了水,水坑周围的芦苇也稠密了一些,地面泛着盐碱有些发白。公路在山丘之间蜿蜒前伸,前方出现了两栋低矮的土坯房,是白墩子道班,养路工人住的地方。这个道班的居住条件真是太差了,周围没有人烟,全是茫茫荒滩,工人吃水的问题怎么解决,是喝坑里的苦咸水,或许还有甜水泉,我们没有停车,不得而知。在学校的时候,读过《星火燎原》、《红旗飘飘》,从书里得知,西路红军从安西走出祁连山,在安西与白匪军激战后,撤退的路上在白墩子遭到马步芳骑兵的追击,在此又发生了一场激战,红军英勇抵抗,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留下来的红军队伍继续前行,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星星峡,使革命火种得以保存。现在开车走在这段路上,都感觉到非常荒凉,害怕万一汽车坏到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想找个人救援都找不到。而当年的红军是靠着什么样的勇气和毅力,凭着两只脚步行走过了这几百里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了六七十公里的戈壁滩,前面有一个十字路口,是红柳园,左侧向南通向敦煌,右侧几公里就是柳园火车站,向西的兰新公路通向新疆。地图上的红柳园是一个小圆圈,而实地的红柳园是一片戈壁滩,周围没有一栋建筑物,目视所及一户人家都没有,道路上也看不到汽车行驶。稍事休息,吃点饼吃点榨菜,我们继续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四分厂司机班合影:前排左起:侯孝先、徐秀言、冯如宽、屠 、吴全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后排左起:张青炎、牛造州、刘新芳、李汉臣、王文川、张学成、夏则义</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面出现了一个岔路口,路边没有路标,是走左边还是走右边?左边的道路宽一点,路上碾压的车辙印还比较新鲜;右边的道路稍窄一点,路上的车辙印不多,看起来不经常走车。该往那条路上走呢?在我们几个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左前方的远处飘起了尘土,有车从远处过来,慢慢地看清了远处来的是一辆解放牌卡车,待车快到跟前,我们招手示意,驾驶员把车停了下来,一看车门上印着安西县辉铜矿,我们走上前去,问开车的师傅向新疆怎么走,这位师傅很热心的告诉我们,左边的这条路是去辉铜矿的,右边的这条路是去新疆星星峡的,很少有车走。谢过了师傅,我们向星星峡方向继续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了十来公里,路的右边出现了铁路,这是兰新铁路。与铁路并行走了不远,要过铁路道口,远处来了一列货车,道口的栏杆已经放下,问了一下看道口的师傅,这时什么地方,师傅指了指远处的火车站说:小泉。过了道口,小泉这个地方还真是有水,路旁的小坑里出现了一汪汪的水,水坑边上也有几棵芦苇。过了小泉火车站,快到大泉火车站时,公路向北而去与兰新铁路分道扬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了铁路继续前行,路边没有了水坑,也看不到了芦苇。汽车时而在干枯了的河床上奔驰,时而在台地上行驶。砂石的路面,看似平坦,车速一慢颠簸的非常厉害,只能加油保持车速在时速50公里以上才能好一点。左前方有一座山高高地耸立在戈壁滩上,车到山脚下,路面高低不平,汽车慢慢地爬坡,路面布满了大坑和小坑,车轮绕过来大坑又掉进了小坑,道路上有的地方还有片石竖立在路面,驾驶汽车还要紧盯路面,注意绕开那些可能会扎破轮胎的石头。绕不开的坑只好慢慢地下到坑里再慢慢地开上去,轮胎一下到坑里,车上的钢瓶就开始了相互的撞击,发出当当的撞击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面开始了下坡,渐渐地路面由砂石路面变成了沙土路面,有的路段路面上的坑还大了起来,好像是春天路面翻浆形成。路边的芦苇也开始多了起来,路旁的荒滩上泛着一层白色的盐碱,路边出现了水坑,水坑里的水面漂浮着发绿的泡沫。再往前走,一座桥涵横跨河沟的两边,桥下一股清流穿桥而过向北流去,马莲井到了。在茫茫戈壁滩上还能看到流水,真是令人精神振奋。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河西面的台地上有几座土坯房,可能是道班的房子,远处还有一座部队的雷达站。前面的路还很远,我们无心停留,继续驾车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09年作者在星星峡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马莲井,走了一段平路还算顺畅。不久山峦又开始多了起来,一会汽车在山丘之间行驶,一会又下到沟里。前面的山峰渐渐地高了起来,路面也越来越差,坑坑洼洼颠簸的很厉害。汽车顺着山沟左侧慢慢爬行。忽然,前面路旁出现了几棵树,走到近前,是几棵杨树和柳树。从安西北大桥出来,一百多公里的的路程走了几个小时,还是第一次看到树。路面不宽也不平整,路面不时有突出的岩石,忽高忽低,驾驶汽车得小心避让路面突兀的石头。路右侧的沟里不时有水渗出,左侧的山头上有一座残破的土墙建筑物,星星峡到了。那时的星星峡只有道班的院子里有几座土房子,再还有检查站的一栋房子在路边,我们下车去做了登记。从安西北大桥出来,除了在红柳园遇到辉铜矿的汽车,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有汽车从对面驶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过星星峡,汽车又开始了在山谷中穿行。前方有几座山,远远地看去黑黑的像煤一样,都说哈密的煤很多,难道是一过星星峡就遍地是煤了吗?一想到前面就是煤山,顿时精神起来,没了无聊和烦躁。汽车走到了黑色的山体下面,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煤山,山上全是黑色的石头,山脚下堆积着风化剥落的黑色岩石碎片。汽车继续在山谷中蜿蜒前行,拐过了一个弯,前面逐渐的开阔起了。看,天山,李汉臣用手指着前方给我说,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一座高大山脉蜿蜒看不到头,直插云霄的山头上还有皑皑白雪。看到天山就说明离哈密不远了,我们不由得兴奋起来,路面上没有了大块的石头,前面的路似乎也好走了一点。砂石路面顺着宽阔的土沟向前延伸,路的左侧出现了两三个深浅不一水坑,路的右侧有两栋土房子,是苦水道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道班工人真的是很辛苦。道班距离最近的村镇都要在几十公里、上百公里,除了孤独寂寞之外,吃水问题怎么解决。每个道班附近都有几个深浅不一的水坑,大多数都是不能喝的苦咸水。夏日里戈壁滩上的暴晒、冬日里戈壁滩上的严寒,再加上时不常的沙尘暴,要保证兰新公路的畅通真的是很不容易。我的师傅沈怀柏曾经对我说,养路工人修桥补路是在做好事、做善事,他们都是一些善良的人,遇到他们在路上干活,要慢一点,不行的话就把车停下来。有了师傅的教诲,以后每当遇到在路面作业的养路工人,都会怀着一股敬意主动避让、减速慢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苦水以后,汽车时而在沙滩上行驶、时而在山丘上慢行。记得是我在驾驶汽车,汽车行驶在一条干枯的河道里,河道里布满了细沙,汽车行驶在细沙形成的路面上,要加油保持车速,车速一慢很容易陷到沙窝里。驶出河道的沙窝,马上又要上坡,河道里要保持车速,上坡也不能减速,刚上到坡上,接连就有几个深坑,坑壁是直上直下的那种,一点缓冲都没有。车速快、坑又深,汽车立马就颠了起来,汽车发出咚咚的响声,坐在车里人都颠了起来,车上的钢瓶相互撞击发出一片响声。那时心里一紧,想到的就是坏事了,别把汽车钢板颠断了就麻烦了。上到坡上,赶紧停车下来检查,先到车头下面检查一下前钢板,因为前钢板最容易颠断,仔细看看汽车底盘左右的钢板,谢天谢地,前面的两架钢板都还好好的。再去车后检查汽车的后钢板,看完左边看右边,看完主钢板再看副钢板,还好,汽车的后钢板也完好无损,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可能是车上装的都是空钢板,重量还不太重,所以钢板还能承受得了;要是回来装上气的重车,汽车颠起来的冲击力过大,钢板肯定要断好几片。这事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缺工具少支撑架,修车换钢板还不知道能不能换好。记住这个地方,回来时一定提前减速,格外的小心通过。再次上车,驾车继续前行,有了前面的教训,对前面的路面更加注意观察,谨慎行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过骆驼圈子,道路依旧是搓板路,但没有了坑坑洼洼,汽车也能跑起来了。路旁不远处可以看到一些土房子,终于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走了出来。过了红星四场不远有了柏油路,很快天就黑了下来。路旁树木也渐渐地多了起来,汽车本来沿着公路一直向西直行,一个右转弯、再一个左转弯,接着又多次转弯,天黑以后辨别不清方向,进入哈密市区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以后数次到哈密都是晚上天黑到,早上天不亮就走,所以,以后许多年在哈密市里有些街道是东西方向还是南北方向都分不清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哈密饭店后院停车场把车停好,已是晚上快九点了。登记好房间,来不及洗漱,看到饭店餐厅的门还开着,我们就走进餐厅,餐厅里没有人,通向后厨操作间的门还开着,我们走过去看到一个大师傅在往灶台的炉膛里加着煤块和湿的面煤,我们就问师傅还有饭吃吗?大师傅看到我们回答说,下班了,炉子都封了,没有饭了。我们只好回到房间,拿出带来的烤饼就着榨菜,喝些白开水就对付过去了。今天确实有些劳累,开车开了十几个小时,路不好走颠的不行,我都感觉到了疲劳,夏师傅他们年纪大的就更不用说了,大家洗洗就赶紧躺下休息了。</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分厂福利区食堂后院</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六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大家就着榨菜吃了个饼、喝点水,六点半天色还黑,我们驾车继续向独山子进发。走到三道岭天色已经大亮,早晨的三道岭笼罩在烟雾之中,煤矿的大烟筒和各家各户的小烟筒都在冒烟,街道上已经有了一些行人,三道岭不愧是产煤的地方,连街道都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煤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三道岭又是一片茫茫的戈壁滩,路旁的草越来越少,荒凉伴着寂寞,地上不见动物跑,天空不见禽鸟飞。快到七角井时,峰峦叠嶂,车在山间穿行。前方忽然出现了深深的峡谷,路由上坡又变成了下坡路,远处的路已经延伸到了深深的谷底,远远望去谷底好像沉陷了下去,在沟谷的底部有一片米黄色的地块与山谷周围的地貌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山谷的对面一条公路从左侧的谷底爬向右边的山梁。越往前走坡度越大,汽车得惯性越来越大,车速越来越快,不时还要踩踩刹车。下到谷底,左右豁然开朗,右侧的远方是大山,左侧是看不到头的峡谷,米黄色的谷底是洪水冲积而来泥土沉淀形成的平坦坚硬的土地。汽车行驶在这平坦坚硬的路面上,没有了颠簸,多了一些舒坦。但好景不长,前面又是漫长的上坡路,加油冲坡,保持车速,随着坡度越来越大,汽车失去了冲劲,档位从四挡换到了三挡,又从三挡换到了二挡。汽车发动机的吼声越来越大,行驶的速度越来越慢。快到半山腰,下坡时看到的那条从左侧过来的路,和兰新公路汇合到了一起。前面的坡度依然很大,汽车吃力地向上爬去,终于慢慢地爬到了山顶。到了山顶,路也平缓了许多,解放车又开始发挥出了它的威力,车速又快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方又出现了一条岔路,右侧的路去往木垒,通向天山深处。从哈密出来几个小时了,到了吃饭时间。在路口靠边把车停下休息一会。周围荒无人烟,茫茫戈壁连着茫茫戈壁,右边是一片开阔的盆地,被周围的山岭包围着。拿出从厂里带的烤饼、榨菜,大家吃了起来,吃完大饼有了精神,继续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车向前走了两三公里,前方的路面堆起了一个个土堆,路旁出现一个个深深的土坑,前方在修路,原来的路走不成了。施工的现场看不到一个人影和机械,汽车下路在戈壁滩行驶,满滩到处都是车辙印,也不知道该按那条车印走。戈壁滩上坑洼不平,一个坑连着一个坑,躲也躲不过,车上的钢瓶接连发出当当的撞击声。面对坑洼不平的戈壁滩,只能挂上二挡慢慢前行。车速一慢,车下的尘土就飘了起来,尘土追着汽车旋转,不一会驾驶室里就尘土弥漫,我们的身上脸上都蒙上了一层尘土。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尘土味道,车外尘土飞扬,车内尘土呛人,西边的阳光照进车内又闷又热,呼吸困难还不能开窗透气,只能耐着性子慢慢地行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十公里的路程,走了几个小时。走着走着又看到了铁路,根据地图上看,应该是到了红旗坎车站这一带,都说这一带风沙厉害,而我们这天经过时却一点风都没有,好像老天爷也在故意折磨我们,如果有点风,也不至于把我们呛的喘不过来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铁路,还是在坑洼不平的戈壁滩走,车上的钢瓶依旧相互撞击的叮当作响。走到七克台,可以看到路边有了村庄,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汽车驶上了正路,离鄯善县城还有几十公里,路也渐渐地好了起来。到达鄯善县城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一条南北向的大街,没有路灯,也看不到行人。找到县招待所住下,首先脱下衣服到院子里抖去满身的尘土,洗把脸,几个人围在一起又开始了大饼就榨菜的晚饭,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四分厂司机班合影 前排左起:刘新芳、柴光明 、张行和、徐秀言、侯孝先</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后排左起:王明刚、吴全福、牛造州、王文川、孙有华、李建民、张学成、夏则义 </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出来后的第三天一早,又是早早起来。早饭还是榨菜就大饼,吃完早餐,检查车辆,给汽车水箱加满水,擦去车身的尘土,一切正常,向着今天的目的地乌鲁木齐出发。鄯善县城附近有一段柏油路,出了县城不远就又是搓板路,虽说是搓板路,但比昨天在戈壁滩上的颠簸还是好多了。路过吐鲁番,停车登记后,一路向天山方向驶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达坂城、乌拉泊,到乌鲁木齐已是晚上八点多钟,天色开始暗了下来,路上下班的人很多。路旁有个国营回汉饭馆,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准备吃点饭,孙有华、李汉臣下车去饭馆看看有什么吃的,我和夏师傅坐在车里等消息。这家饭馆右边是清真餐厅,左边是汉餐厅,车门一开,空气中就飘过来一股羊膻味。不一会他们两个就从饭馆出来了,我问怎么样,孙有华说,饭馆人太多,膻味太大。我问那汉餐馆怎么样,孙有华说,”汉餐馆膻味也大得很,咱们再找个地方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就又开车沿路看看有什么饭馆没有,一直走到河滩路的红山桥下,也没有看到有什么饭馆。把车停到红山桥附近的一个停车场,然后就去红山饭店登记房间,丁奎封师傅走在前面拿着介绍信,到服务台登记房间,服务员说,今天都已经住满了,没有房间了。我们只好又退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又在附近找了几个小招待所,也都客满没有房间。这时,丁奎封师傅看到不远处有个红山浴池,门口还亮着灯,丁师傅说,"你们在这等一会,我过去看看”。不一会丁师傅回来说,今晚可以住下了,我们几个不由得一阵高兴。丁师傅接着又说,浴池的人说了,可以住,但是呢要等到晚上十一点,洗澡的顾客走完了才能去住。我们都说先住下再说,这么晚了上哪里去找住的地方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已是晚上九点半左右了,我们在附近找了个小饭馆吃了点面条。吃完了饭时间还早,没有地方去,我们几个就在附近乱转,走到红山桥头附近,有个烤羊肉串的摊位,摊位跟前没有顾客,只有老板一个人。丁师傅提议,咱们来点烤羊肉串怎么样,反正也没有地方去,大家都说行。羊肉串2毛钱一串,我们要了几十串,在摊子周围坐着边吃边聊,这时我第一次吃到羊肉串。快到十一点的时候,大家都有些坐不住了,就说时间差不多了吧,咱们到浴池去吧。进到浴池,办理了登记手续,进到浴池更衣间,更衣间里面摆放了许多的躺床。更衣间里没有几个顾客,有几个顾客穿好了衣服正往外走。不一会更衣间就只剩下我们几个人,浴室没有被褥,只给我们几个人每人发了一个大浴巾,浴室里面已经有了暖气,虽说是不冷,但晚上睡觉还是要盖上自己的皮大衣。既然到了浴池,能不能洗个澡呀?我来到了淋浴间,打开热水龙头,总阀门已经关了,可能是阀门关闭不严,有一小股热水还能流出来。我们抓紧时间简单冲了个澡,颠簸了几天,能冲个澡真是说不上来的舒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天早上,我们早早的就起床了。红山浴池的人昨天就告诉我们,早上八点钟之前就要我们离开浴池,人家要开门营业。今天要等食堂科的赵录堂坐火车从厂里过来,等他到了以后,我们再一起去独山子炼油厂,所以今天还得在乌鲁木齐再待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和赵录堂约好的是在红山饭店汇合,从红山浴池一出来我们就奔红山饭店而去。到了红山饭店服务台要登记房间,服务员说现在还没有退房的,你们到十点钟左右再来吧。就这样我们出了红山饭店,乌鲁木齐秋末冬初的天气还是有点凉,大清早也没有地方去,我们就去停车场的汽车里等着。等到九点多钟,丁奎封说我先去红山饭店看看也没有房间,你们现在这等着,等办好了房间我过来叫你们。过了一段时间,丁师傅回来了说,房间登记好了,我们走吧,就这样我们住进了红山饭店,等到下午赵录堂到了以后,我们汇合到了一起。第二天我们继续向独山子进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五天下午,我们顺利到达独山子,住进炼油厂招待所。住下以后也就到了下午吃饭时间,我们前往炼油厂职工食堂去吃饭。炼油厂职工食堂是一座二层楼,一楼大厅炼油厂的职工基本上已经吃完饭,大厅里没有多少人。食堂工作人员看到我们是外单位的,就把我们请到了二楼餐厅,我们点了几个菜,不一会饭菜就从由升降机送到了送饭窗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送餐使用升降机。食堂的服务员非常热情,把饭菜给我们送到桌上,一听说我们是从甘肃来的,都非常惊讶,连说你们是从口里来的呀,这么老远你们咋过来的,那路上可不好走啊。这顿饭,是我们这几天来吃的最舒心的一顿饭,不一会桌上的饭菜被我们一扫而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分厂福利区食堂的菜窖</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六天早上,独山子炼油厂的充气站一上班,我们就把汽车开进了充气站的院子里。为了安全起见,充气站让我们把车停在离充气点四五十米的地方,钢瓶从车上卸下来后再用小推车推到充气点去充气,充好了气再把钢瓶推到车跟前。上班时间这个钟点,上班的工人陆续来到岗位,充气站里不仅有汉族工人,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工人,看到我们是从甘肃来的,都非常的惊讶,口里来的!好几千里路吧?口里灌不了气吗?我们也只淡淡的一笑回答他们的问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丁奎封和赵录堂他们两人负责推小车来回运送钢瓶,夏则义、孙有华、李汉臣和我四个人负责车上的钢瓶装卸。两个人在车上揭开篷布网子,放到汽车驾驶室上,把挡在车厢后面的床板拿下来。两个人在车上往下递钢瓶,两个人在车下接钢瓶,卸下的钢瓶接着就被丁师傅和赵师傅推走了,把车上的钢瓶全部卸下以后,紧接着就有开始了往车上装充满气的钢瓶。那时,我和李汉臣最年轻,车上码放钢瓶的任务就是我们两个的了。卸车时把空钢瓶一个个从车前拎到车尾,装车时再把充满的钢瓶拎到车前。车厢下面一层的钢瓶装到差不多的时候,就把床板铺到钢瓶上面,接着再把充满气的钢瓶,举高放到床板上面。夏师傅、孙师傅在车下,李汉臣和我在车上,装车时,车上车下的人都很累,几十斤重的钢瓶要不停的往上举,干了不一会就浑身发热出汗,干累了就歇会喘口气,接着再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灌装液化气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丁奎封负责钢瓶拉运,把空钢瓶送到灌装点,由灌装点的工人把充气的卡子卡住钢瓶的阀门,然后打开阀门开始充气,钢瓶充满气以后,再把阀门拧住关闭,松开卡子就可以拉走了。一个钢瓶充满了液化气,灌装工人关闭了钢瓶阀门,刚一松开充气的卡子,只见钢瓶的阀门顿时冒出一股白烟,呲呲作响,一股浓烈的味道弥漫在空中,原来是液化气钢瓶的阀门出现了问题。只见丁奎封眼疾手快迅速拎起钢瓶跑向空旷地带,放下钢瓶,钢瓶的阀门依旧是呲呲作响,冒出股股白烟,看得人是胆战心惊。直到钢瓶里的气体全部放空,丁师傅找来了工具,把阀门卸开换了个垫子后,又把钢瓶拎过去重新灌装液化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灌气、装车一直持续到中午过后,才把几百只钢瓶全部装到两台车上。装好车、苫好篷布网子捆绑好,稍事休息,紧接着我们就开车离开了独山子炼油厂,开始了返回厂里的路程。由于路途遥远、颠簸不堪,丁奎封、赵录堂他们两个决定回去的时候不跟我们的车一起回,他们两个坐班车到乌鲁木齐,然后再坐火车返回低窝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独山子炼油厂,一条大路直直通向北面的奎屯,依稀能看到奎屯绿洲的树木和建筑物。在一个路口,我们驾车向东驶去,赶到石河子市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车停到路边,孙有华说,天都晚了,咱们住下吧。汽车开到市里,沿路寻找住宿的地方。石河子市里马路宽阔、街道整齐,这一路路过新疆的几个城市,石河子市的街道是最好的,路边都是三四层的楼房,不少单位的招牌都是八一开头的名称。走到一条街上,看到一栋四层楼挂的招牌上写着石河子饭店,把车停到饭店后院停车场,办好住宿手续。住下以后,去饭店周围的街上转了转,街道干净人也不多,整座城市显得很安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七天,离开石河子,途径呼图壁县。县城街道两旁全都是土平房,驾车沿着街道来到县城中心的百货公司附近,把车停在路边,下车休息一会。百货公司的房子好一点,是砖平房,在县城里算是最好的房子吧。趁着停车休息就准备进商店里转一下,就是想看看新疆的商店是什么样的,里面都有什么东西,这是这几天来第一次有时间转商店。商店里的东西和甘肃商店里的东西差不多,商店里的方糖是甘肃没有的。商店里有一样东西吸引了我,是皮凉鞋。让服务员把凉鞋拿过来看看,凉鞋的样子还挺时尚,再仔细一看,牛皮棕色的,商标印在鞋里是洪都牌。感觉式样还挺好,就问服务员多少钱一双,服务员说十三块钱一双,觉得价钱也合适,我就要了一双。看到我买了一双,孙有华觉得这鞋的式样也挺好的,他也看中了要了一双。这双皮凉鞋我穿了好几年,质量真的挺好,好多年过后我都不知道这个洪都牌是什么地方的产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呼图壁,过昌吉、与地窝堡机场擦肩而过,又回到乌鲁木齐。沿着过境公路进入市区,我开车在前面走,夏师傅开车在后面跟着,我们准备还回到红山饭店住宿,走到红山商场西边有一个转盘,从转盘向东过了红山商场、红山桥就到了红山饭店,这是到红山饭店最近的路。开车到了转盘,沿着转盘向左转,转过转盘车头向东正要向前走,突然看到路口挂着禁止大型货车驶入的牌子,赶紧又一把方向又进入转盘,继续向南走再下到河滩路,停到红山饭店下面的一个停车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红山饭店住下以后,时间还早,我们四个人去红山商场转了一圈。从红山商场出来,我们三个跟夏师傅提议,出来好几天了,明天休整一天吧,夏师傅说,可以呀,明天休息一天。晚上住下,夏师傅和孙师傅一个房间,李汉臣和我一个房间。因为今天下午看到红山商场外面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上写道,北京212汽车包车游天池,一天160元,晚上李汉臣我俩商量好,明天和夏师傅他俩商量一下,我们四个人包台车去天池玩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疆后的第八天,早上还不到九点钟,我和李汉臣都还没用起床,孙有华过来敲门,我赶紧起来开门,孙有华一进来就说,夏师傅刚才说,让你们赶紧起床,收拾一下咱们就开车往回返。不是说好了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出发吗,我俩赶紧的起来洗漱完毕,去夏师傅他们的房间。到了夏师傅他们的房间,把我们想去天池的想法跟他说了,夏师傅听了后说“那怎么能行啊,全厂职工800多双眼睛都盯着咱们拉的这些液化气,等着用呢,咱们还是抓紧时间往回走吧!”既然师傅都怎么说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说的,既然说走,那马上就走。回到房间,吃了点带来的烤饼喝点水,立刻下楼就去停车场开车。就这样,天池没有去成,一直到20年后的1999年,四分厂组织去新疆旅游,才和厂里的职工一起游览了天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开了乌鲁木齐,过达坂城,经过吐鲁番火焰山,兰新公路从山脚下通过,路左侧火焰山红色的山体光秃秃的没有一颗植物,山下不见草木,一片荒芜的景象。过了火焰山经过绿洲村庄的边缘,又是茫茫戈壁,搓板路一直快到了鄯善才变成了柏油路,下午太阳快落山时赶到了鄯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住下以后,在街上随便吃了点饭。来的时候,不少同事朋友托孙有华给买点葡萄干回去,吃完饭在街上遇到人就问哪里有卖葡萄干的,遇到的人基本上都是维吾尔族。有的人听不懂普通话,听到后直摇头;有的人能听懂普通话,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就说市场没有人了,下班了。就在我们要返回招待所的时候,遇到一个维族老汉,他说他家里有葡萄干,问他多少钱一斤,他说你们看好了再说嘛。我们跟着他往小巷子走去,左拐右拐,小巷子的两边都是土房子,巷子里也没有什么人,我当时心里有点害怕,一是怕和少数民族做买卖,语言沟通困难,发生了争执怎么办;二是怕万一遇到坏人,把我们领进这小胡同,人生地不熟出了事怎么办。跟着维族老汉来到他的家中,我们在院子里等着,老汉从房子里拎出来大半布袋的葡萄干。看好了东西,孙有华就开始和他搞价钱,老汉说三块五,孙有华说三块五贵了,不行;老汉说贵了吗那就三块二,不能再少了;孙有华坚持说三块钱,贵了就不买了;老汉说三块钱太便宜了,不行,就三块二;孙有华还要坚持三块钱,老汉坚决不让价,最后双方妥协以三块一成交。我在旁边听着,三块多钱一斤,怎么贵呀,后来才知道新疆计量是按公斤,新疆人做买卖说的斤都是公斤,从此以后,再到新疆就知道买东西都是按公斤算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疆后的第九天,因为知道鄯善到哈密这段路在修,所以早早的就起床,六点多钟天还黑着,就从鄯善出发了。车过七克台以后,又开始了在戈壁滩上的艰难行程。戈壁滩上的路实在难走,坑洼不平、大坑连着小坑,一路的慢上坡,汽车又是重载,只能挂上低速挡慢慢地一点一点的前进。遇到过坑,车上的钢瓶相互撞击响声一片;遇到大一点的坑,除了钢瓶撞击的当当声外,还会发出车架扭曲变形吱扭吱扭的声音。过坑时为了防止汽车颠簸的太厉害,发生钢板断裂,前轮下坑前挂上一档收油门,下到坑里再加油门,防止陷到坑里。前轮出了坑,又要考虑后轮过坑,一路颠簸一路叮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黑以后,晚上10点钟左右到达哈密,又住进了哈密饭店。这一天又是两头不见太阳,经过一天的颠簸,大家都很疲劳,吃了点厂里带来的烤饼就准备休息。正准备休息的时候,我和李汉臣的房间里又住进来了一个人,进过相互介绍,这个人是嘉峪关市嘉峪关公社的,三四十岁,姓辛,个体户,一个人往新疆送货跑运输,现在他是空车从新疆往回返。在新疆遇到甘肃老乡,又是同行,大家都很高兴地聊了起来,聊起新疆的路,老辛也是很有感慨的说,新疆的路真是太差了,甘肃的路虽然不好,但新疆的路比甘肃差的太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密天山下的瓜田</span></p><h1> 进疆以来的第十天,由于昨天的路途颠簸,一天跑了十几个小时,确实有些疲劳。早上九点来钟起来,去街上吃点饭,我们约着嘉峪关的老辛和我们一起结伴走,老辛说他还些事情要办,让我们先走,十点来钟我们就离开了哈密。</h1><h1> 过了骆驼圈子,戈壁滩上相对来说平整一些,满滩都是汽车跑的路,看似平坦,全是搓板路,加上有的路段有坑有坎,根本跑不起来。嘉峪关的老辛这时从我们右侧超过,他是空车,跑的比我们快,按喇叭相互致意,嘉峪关的老辛前面走了。</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在前往星星峡的这段路上,吸取来的时候的教训,注意观察路面情况,遇有坑洼不平的地方,提前减速慢行。一路上小心翼翼,快到红柳园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往前走了,就在柳园住下。车拐向柳园,四五公里的路很快就到。柳园镇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平房,街上没有什么行人,一个大院连着一个大院,都是一些敦煌、青海、甚至西藏一些单位的转运站。<br>  找到一个小旅馆住下,旅馆房间的取暖煤炉要自己生火,旅馆里没有自来水,旅馆里的用水都是存放在几个大缸里,用水的时候自己用水瓢去舀。住下以后,赶紧找来劈柴,生火点炉子,生好了炉子,再拿烧水壶坐到炉子上烧点开水。水烧开了,拿出还没有吃完的烤饼就着榨菜解决了晚饭。旅馆的被褥、床单、枕巾也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洗了,被头黢黑,床单发黑还有污渍,枕头也是黢黑黢黑。劳累了一天,也不管他被褥干净不干净了,草草收拾一下,倒头就睡。</h1> <h1>  第十一天的早晨,起床以后烧点开水,吃点饼就又出发了。柳园到安西,除了白墩子这一段路不好走,其它的路段,虽说是搓板路还能跑起车来,比新疆的路真是好多了。</h1><h1> 下午,平平安安回到了福利区,不少看到我们回来职工,都关心地前来问候,询问去新疆路上的情况,得知我们的情况后,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你们真的很辛苦。</h1><h1> 第二天卸车的时候,就看到有些职工家属拿着空的液化气瓶来换气,看到职工家属满意地拿到满瓶的液化气,我们的心情也非常高兴,一路的劳顿也算不了什么。</h1><h1> 以后几年,四分厂又安排了几次去独山子炼油厂拉液化气的任务,司机班的师傅克服了路途遥远难行、天寒地冻、炎热酷暑等重重困难,都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任务。</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