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带儿子回老家,碰巧儿子的袜子脚后跟破了个大洞,这在以前我随手就扔了,我妈不愿意了,她说好好的袜子,补补还能穿。于是,她走到她的蝴蝶牌缝纫机前,带上老花镜,认真地补起了袜子。说是补,实际上就是给袜子又缝上了一层鞋垫,缝好后,那双袜子自己就能站立,儿子都惊讶得不知道怎么穿了。</p><p class="ql-block"> 我妈就是这样,什么都舍不得扔,在她眼里断舍离就是败家。我们扔多少她捡回多少,因为有一台老式的缝纫机,所以她对旧衣服特别的情有独钟,似乎每一件旧衣服都等待她改造旧貌换新颜。我本命年的时候买了一件红色的秋衣,本来就是应个景,所以衣服的质量一般,穿了几次,袖口就松了,随手就扔了吧。我妈捡回来了,说可以把袖口剪了做个汗褂,她所说的汗褂其实就是跨栏背心。过了一段时间汗褂破了几个洞,她居然又给它改头换面,最后以大裤衩的身份出现了。这次回家,我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时,脚底下踩着两块红布,走到哪擦到哪,像踩着两个风火轮的小哪吒。细问原来大裤衩也漏洞百出,当它再也担负不了一个裤衩的职责之后,就被主人以抹布的形式踩在脚下,在地上摩擦。我望着它,曾经的秋衣、汗褂、裤衩、抹布。它也望着我,眼神里迷惑着三大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我以为一件衣服被压榨到这样应该是最后一站了吧?我妈努努嘴,墙角有个纸箱子,里面全是破布头。我妈说了它们的最后一站是被填进灶膛,哄得一下,发挥最后一点余热。</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被我妈的这种做法气得哭笑不得。其实我妈是个特别爱打扮的女人,而且她也有打扮的条件,且不说她的身材长相都是出类拔萃的,单说她有我们四个爱买衣服的女儿,她的衣橱就永远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可她偏偏对改造旧衣服情有独钟,每次改完一件衣服她都沾沾自喜,穿在身上到处炫耀。不仅给自己改,连我那怕老婆的父亲、90多岁的奶奶也被她打扮的不伦不类,我们每次回家看到他们穿着这些奇装异服都觉得滑稽可笑,总是忍不住说人家两句,我妈说她看不了衣服还没穿破就扔,这就是浪费,就是败家,最后不欢而散。不过,我妈也有觉醒的时候,去年夏天,她突然晕倒了,一检查才发现血压已经到了170,把我们都吓坏了。清醒之后,她就从衣橱里拿出一件新衣服换上了,以后的每一天,她一天一件新衣服不重样的穿着去诊所输液,她说她想明白了,如果那天她起不来了,这些新衣服都没上过身就都得烧了,多可惜啊,趁着活着赶紧穿吧!输了七天液,血压正常后,她又不打算想明白了,衣服依旧原封不动的挂了回去。老家的房子是二层小楼,一层爸妈住,二层放的都是等待改造的旧衣物,一堆堆一摞摞,场面壮观。</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我的妈妈是和旧衣物纠缠不清,那我的婆婆就是和破烂死磕到底。婆家是安新的,按现在高大上的说法是雄安新区的。那次和老公回家看望婆婆,我们要返程回保定时,都走到楼下了,我婆婆从窗户喊我,我以为又是手机钥匙之类忘带了,赶紧跑回楼上。婆婆在门口,手里拎着一捆纸板和两个油桶,纸板就是各种奶类食品类的包装箱,整整齐齐的用绳子捆着,油桶就是咱们常用的色拉油的桶,刷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油星。婆婆说保定收废品的价格要比安新高一些,就拿这个油桶来说吧,保定五毛钱一个,这边才两毛钱,一下子就差出了三毛钱。我愣了一下,呆呆地接过这些宝贝,蹒跚着下楼,艰难地塞进后备箱。一路上,我和老公无语,车子开到偏僻处,老公停车,开开后备箱,让我把那些破烂扔掉。我看着那些整齐的纸板,干净的油桶,捆纸板的绳子是礼品盒上的几根提溜小绳接在一起,中间是死扣两边是活扣,想着婆婆在整理它们时必定是十分用心的,纸板服服帖帖想必是婆婆站在上边踩过多次。本来已经拿出来了,却也不忍心丢掉,带着它们返回了保定。</p><p class="ql-block"> 婆婆的腰不好,冬天,她都会来保定和我们住在一起。以前随手就扔的东西,只有在冬天,才知道扔了多少。鞋盒子、奶箱子、保健品盒子、快递箱子、饮料瓶子等等过几天婆婆就会攒一大堆,就会让我们转移到车库,这个时候还不能卖,即便小区里有收破烂的吆喝声也不能卖,婆婆说这个人的价格太低。我都不理解一个足不出户的老太太她是凭借什么来判断破烂市场的行情的。终有那么一个冬日,小区里传来悠扬的收破烂的吆喝声,婆婆说就是他,下去收拾吧。此时,我家车库的半壁江山已经被花花绿绿的破烂占据,我搜搜地往外扔,收破烂的逐个分拣,偶尔有个饮料瓶子滚到远处,婆婆就会在窗户喊:咕噜跑了一个瓶子!我就会冲过去把这个瓶子捉拿归案。最精彩的是最后上称的时候,婆婆在窗户喊:你看看称,准不准?老天爷,我低着头清理半天垃圾低血糖马上要犯病了,哪里还顾得上看称,只好凑到跟前,假装着看两眼,小声说:快点快点,给多少都行!耽误半天的时间,卖了15块钱的破烂,我这身衣服得洗,灰头土脸的我还要冲澡,还要敷个面膜,看着这15块钱,真想把它裱起来天天膜拜,真正理解了挣钱不容易呀。</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婆婆有退休工资,我们的收入也说得过去,老人家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点小钱斤斤计较,但是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出生在平凡人家,年轻时没有过过钟鸣鼎食的日子,他们经历过洪水和饥饿,经历过自然灾害,受过冻,挨过饿,看到衣服和食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安全感,他们吃过苦,受过累,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虽然在物质极度丰富的今天,他们依然过着节俭的生活,他们那代人仿佛已经把节俭融入了血液,怎么说都不会改变。</p><p class="ql-block"> 然而有心理学家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老人拾荒表现出来的正是心荒。年轻时经历过物质贫瘠的时光,现在用囤积物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将情感附着在垃圾上,获得最大的安全感和依赖。另外,老人爱囤积垃圾,表明他们的匮乏感并不限于物质层面,而是情感的匮乏。</p><p class="ql-block"> 我同事的母亲退休前是一所高校的大学老师,娴淑大方,气质高雅。退休后,突然迷上了收集垃圾。家里专门有一间屋子储存这些纸板瓶罐,气味不可描述。每天,她都要去小区里的垃圾箱里翻捡,有时甚至和几个捡垃圾的妇女因为争夺垃圾而吵架,颜面尽失也不管不顾。</p><p class="ql-block"> 上个月,我同学从老家定州回保定,老父亲让她带回一袋子用完的药品包装盒,据说,这些盒子上盖着药店的章,多少个盖章的盒子可以换一个鸡蛋,她很孝顺的去排队换鸡蛋了。 无独有偶,北京一名叫宋东的行为艺术家给自己的母亲赵湘源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览会,展品全部是这些年母亲收集的“破烂儿”,多年来,这位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保留下来了大量的生活物品,在“断舍离”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态度下,儿子耐心地保留着母亲的全部记忆和念想,当这些展品以庞大的规模齐刷刷地摆在你面前时,你能感受到理想的生活和“过日子”的艺术的巨大冲击。</p><p class="ql-block"> 宋东说,孝顺,实为顺着为孝。只要母亲高兴,顺她而去。但是我仍然想让她吃好穿好住好。所以我转换了一个方式,展示她的生活,她的物质,她的生活哲学。并与她共同使用“物尽其用”原则开始做艺术。这些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的物件,终于都用上了。展示只是看得见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在这儿给母亲提供了一个场所,一个整理、回忆她的历史的场所,也是对今天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的一个反思。其实,不用借着节日之名用买买买来大肆表达“孝顺”,孝顺孝顺,顺着老人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节俭日,该节日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都是一种美好的品德</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10月31日,我要给我婆婆妈妈们打个电话,祝她们节日快乐。也祝我们所有勤俭持家的妈妈们节日快乐。行文至此,我想起《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里的一句话: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p><p class="ql-block"> 朴者,纯朴,朴素,俭朴,朴实。多像我们的父母啊!</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V1k92Met9w4N9_xpvIARc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