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日主题活动—平和老区行(原创)

鄭吳章

<p class="ql-block">漳州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组织会员赴平和老区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30日,中共漳州市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兼合式支部书记、会长陈建英带领本会党员及部分会员共计50多名,到平和革命老区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主题党日活动。先后前往位于长乐乡“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位于秀峰乡“秀峰会议旧址纪念馆”、 位于芦溪镇“南昌起义军秀芦会议旧址纪念馆”、位于九峰镇的平和暴动群雕参观学习;还参观了极富文化底蕴的绳武楼。参观活动结束后,陈建英书记带领部分人员前往大芹山名峰山景区开展相关调研活动。全体会员在参观学习活动中,认真聆听长乐乡讲解员罗燕军、秀芦会议旧址讲解员陈亚才、绳武楼讲解员叶其尾分別叙述的红色故事。平和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0多年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红旗不倒,斗争不息,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大家深深感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来之不易。追寻红色记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知道现在生活是很多革命先辈打拼出来的,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使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平和县委党校陈海标副教授,平和县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新林等陪同参观学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  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p><p class="ql-block"> 成立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7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一部2500多人,从粤东饶平茂芝回师入闽,进入平和县城(九峰镇),当日下午,中共平和县委书记朱积垒率朱思、陈彩芹,从长乐前往平和县城迎接南昌起义军。朱积垒等3人在县城大洋陂曾氏祖祠“中湖祠”,会见了朱德、陈毅。朱积垒向朱德、陈毅介绍了平和县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和农民运动势如破竹,蓬勃兴起的热潮。朱德、陈毅听了朱积垒的介绍,满面笑容,对平和县委和平和县农民协会予以肯定与赞扬。根据平和县委的安排,8日,南昌起义军一部2000人到长乐休整宿营,一部500多人到秀峰休整宿营。9日,中共平和县委、平和县农民协会,在长乐“下书斋”主持召开平和县党小组长以上的党员干部和各乡农民协会会长会议,请朱德、陈毅作会议讲话,朱德、陈毅分别在会议上向与会的党员干部、农民协会会长,讲述了“南昌起义”和“三河坝阻击战”的战斗经过;宣传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贯彻武装夺取政权,用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的总方针;在会议上赠送一批武器给平和县委与平和县农民协会;指派南昌起义军第九军教育团王炳春(湘人)留在长乐,指导中共平和县委、平和县农民协会,创建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10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由罗金兆、罗景卿、游大俾向导,挥师闽西,北上湘南。从此,中共平和县委、平和县农民协会,在长乐百溪头陈氏祖祠“绍庆堂”成立平和县农民自卫军指挥部,罗育才任总指挥,王炳春任军事教官,深入各乡村发动群众,成人成立农民自卫军,未成年儿童成立童子军(童子团),开展群众性的队列、射击、搏杀等军事科目训练。平和县农民自卫军指挥部从各乡村农民自卫军中挑选40多位精干,成立平和县工农自卫军常备大队,罗育才兼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1928年2月18日,中共平和县委以平和县工农自卫军常备大队为基础,以各乡村农民自卫军为主要武装力量,在长乐“福庆堂”成立福建第一支革命武装——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朱积垒任团长兼党代表,王炳春任参谋长,罗育才任副团长,朱思任副官长。全团1200多人,编制10个战斗大队,每个战斗大队编制1名大队长,1名党代表,与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相一致。团直机关编制特务连、军事科、后勤科、交通科、卫生科等。团部设在福庆堂,福庆堂理事会把香火钱,全部捐给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购置枪支弹药。福庆堂是长乐乡人民大众供奉“尊王”的香火圣地,纪念东晋民族英雄谢安、谢玄叔侄的历史丰碑。</p><p class="ql-block"> 1928年3月8日,中共平和县委“率众暴动”,领导指挥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攻入平和县城(九峰镇),砸开监狱,救出11位革命同志,放出70多位无辜被关押的平民百姓,没收城内4家土豪财产,打响了福建工农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共青团福建省委,于12日、15日、26日,连续福建全省发布多号文件,对中共平和县委率众举行武装暴动高度赞扬,在《平和暴动宣传大纲》中指出:“平和暴动是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整个中国革命潮流的一支;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从此之后,平和暴动的烈火熊熊燃烧,席卷八闽大地,全福建的工农武装暴动,风起云涌。</p><p class="ql-block"> 7月26日,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按照“三三制”的编制法,把一个团编成红军两个营,即“平和特务营,营长罗育才,平和独立营,营长朱赞襄”,升起了福建第一面红军旗。1931年2月,平和独立营、平和特务营奉命开往永定虎岗编入红12军,开展闽粵赣反围剿斗争。1933年5月,平和独立营、平和特务营编入中央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第一00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长征。11月27日一12月1日,红军长征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担负断后任务,护送中共中央机关、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渡过湘江之后,在湘江边上遭到国民党重兵围剿,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全军覆没,平和县有900多位英雄儿女血染,铸就无私奉献的战斗英雄。</p><p class="ql-block"> 参加平和暴动忠诚勇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湘江上。</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罗燕军:详细生动地讲解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长乐乡的红军故事。</p> <p class="ql-block"> 秀峰会议旧址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1928年2月12日,中共平和县临委在秀峰乡坝子圩召开平和县第一区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史称“秀峰会议”。这次会议作出武装暴动的决定和四项重要决议,是一次直接影响平和暴动的关健会议。它吹响了武装暴动的集结号和冲锋号,是实行平和暴动的动员会议。</p><p class="ql-block"> 秀峰会议在福建第一次公开打出我党的旗号,将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标志着平和及福建以武装斗争推动土地革命,夺取政权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秀芦村“陈氏家厝”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提起南昌起义,人人皆知,但是,部分南昌起义部队曾经在朱德率领下在漳州平和县芦溪镇秀芦村蕉和厝祖祠(陈氏家厝)组织召开干部会议确定了下阶段行军路线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话说当年,也就是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朱德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主力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朱德率余部转战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同年10月初,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在广东大埔三河坝完成阻敌任务后,越过饶平、平和交界的松柏关,进入漳州平和县境。当时,平和县城在今九峰镇,中共平和县委得知平和县城空虚,敌军兵力不足200人时,立即把情报提供给起义军。10月8日,朱德便指挥起义军从县城西南直入县城。守城的国民党保安队、警备队和大小官员见势不妙,仓皇弃城逃窜,起义军顺利地占领平和县城。占领平和县城后,中共平和县委领导人朱积垒、朱思、朱赞襄、陈彩芹等同志组织群众支援南昌起义部队,在秀峰乡福塘村宿营时,当地民众踊跃捐款捐物、筹措大量粮草,为表谢意,朱德还送房东朱梅洲一把铜质大头三节手电筒。10月10日,朱德、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率领起义军余部经秀峰、坪回,渡过芦溪河,越过象湖山,进驻秀芦村。经过几天的休整和补给,特别是在平和县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斗,部队的元气有所恢复,但为了慎重起见,朱德与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商量后,决定召开部队团以上干部会议,进一步研究行军北上的路线。11日,会议在秀芦村蕉和厝祖祠(25师师长周士第住处)召开,朱德、周士第、李硕勋、陈毅、刘得先、周邦采、黄浩声、王尔琢、申朝宗、陈三俊、毛泽覃等十几人参加,平和县委委员陈彩芹、永定县委委员卢肇西(负责接应南昌起义部队进入永定的向导)等同志列席。经过热烈讨论,朱德提出,我们和上级党组织的联系已经中断,要尽快找到上级党组织,目前强敌在前,我军孤立无援,应尽量不与敌人打硬仗,离开平和后,向永定方向挺进,再向武平穿插前行,寻机进入赣南,西进湘南。参加会议的大部分将领表示赞同,陈毅、王尔琢尤其拥护朱德的决策。部队离开秀芦村前,赠送32条长枪和1000发子弹给当地农民协会。后来,起义军成功进行战略转移,朱德、陈毅率部发动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与毛泽东带领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支经过平和县的部队中,有建国后被授予元帅的朱德、陈毅、林彪,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授予上将的周士第、杨至成、赵尔陆,授予中将军衔的赵镕、唐天际、谭甫仁等等,还有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著名烈士李硕勋、王尔琢、毛泽覃等,他们在平和县的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特别是这支部队在秀芦村期间的故事,至今仍为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广为传颂。</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陈亚才:追寻秀芦村“陈氏家厝“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平和暴动群雕</p> <p class="ql-block"> 矗立于大芹山上的石雕</p><p class="ql-block"> 杨成武将军为陈天才回忆录《情系大芹山》题写书名</p> <p class="ql-block"> 绳武楼的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1948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凌晨,蕉坑楼即绳武楼(时为芦溪乡公所驻地)发生了游击队攻打芦溪乡公所之战。闽粤赣边区总队闽西支队根据边委“实施小行动、筹划大行动”的指示,王涛支队派出40余名游击队员彻夜潜入芦溪,完成这个“拔钉"任务,这次行动队长由蓝汉华担任,队员有谢毕真、郑永清、李觉山和亚辉等一个排战士,在蕉坑楼外伺机而动。“蕉坑楼墙体厚,寻常炮火无法攻破,楼门顶又布有防火水道,火攻也难奏效。也是机缘巧合,那天住在楼内的乡公所伙夫天未亮就起来做饭,出门抱柴火,刚打开楼门,就遇到六七个游击队员涌进来,大门就关不住了。那天的蕉坑楼之战颇为激烈,闽西支队当场击毙乡丁叶和春,活捉并枪毙了时任乡长叶文嵩,缴获长短枪40多支和子弹数百发。正在家中陪妻待产的叶武则钻进三楼谷仓逃过一劫(此役1994年版《平和县志》有载)。攻打芦溪乡公所之战后,闽西支队又乘势攻下维新乡公所(今秀峰乡),极大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为日后芦溪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蕉坑楼(绳武楼)之役过后,叶武出任县自卫团总团副团长之职。 1949年6月15日,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所属第13团、19团和21团从永定湖雷出发挺进小芦溪,为迎接南下大军做准备。陈天才亲自写信由白皮红心的蕉坑保长叶格言送往九峰县城转给叶武乡长(兼县自卫总团副团长)。与革命武装早有往来的叶武得到消息,接受陈天才提出的条件于1949年6月20日决然率其所属叶明庆叶立成自卫队70多名部属,连带45支长枪、6支短枪和子弹数百发,从县城九峰返回绳武楼投诚起义,芦溪宣告解放。平和县第一区人民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并在芦溪圩溪滩上举行盛大的解放芦溪庆祝大会。8月初,在蕉坑楼召开会议,议题有二:一是研究组织建设,二是研究有关成立平和县人民政府事宜。会议开了两天,决定在县政府成立之前,以军事管制委员会形式活动,并决定陈天才为军管会主任,张水满为副主任,郭建、陈芸生、王今生、卢友信和赖国文当委员。人事分工:秘书郭建、财经科长王今生、文教科长邱铁汉、公安科长赖国文。平和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在芦溪芦丰村成立,平和县全境之解放始于芦溪。8月15日,平和县军管会由芦溪迁至霞寨大坪西爽楼办公。我们在那里住了大概半个月,边工作边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法三章》、《论群众路线》、《接管城市政策》、《统战政策》等文件,为解放平和、接管平和政权做好准备。可以说陈天才促使叶武的率部投诚,致使县自卫团力量遭受重创,对促进平和县和平解放具有积极的作用。平和第一区的成立拉开了解放平和、建立新政权的序幕。绳武楼成为解放平和的前进基地和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叶其尾:介绍绳武楼的建造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陈建英会长一行3人专程慰问了居住在蕉路村的平和县离休干部叶新城老同志。</p> <p class="ql-block"> 【绳武楼文化底蕴】 </p><p class="ql-block"> 绳武楼是世界遗产福建土楼中最精致的楼,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嘉庆至光绪五朝,终于建成,长达一百多年。楼中共有二十四个开间,处处可见石雕、木雕、泥塑、壁画等,富丽精工,精美绝伦。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处,无一雷同,散见于屏风、壁橱、门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对联,又有飞禽走兽、诗画结合,动静相宜,被专家称为“木雕博物馆”。正因为如此,绳武楼赢得了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的青睐,成为该基金会继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佛光寺之后,在中国开发的第四个项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