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个揭开中国西部神秘面纱的外国人(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彭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探长江黄河源头,在罗布泊捕捉新疆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3年,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一支人数达27人的探险队,开始了他对中国西北的第四次探险。</p><p class="ql-block">1884年5月,他们深入黄河和长江的源头地区考察,在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的同时,他们与当地藏民发生冲突,凭借手中先进的武器,他们打死了大约30名藏民。11月,他们进入藏北高原,然而,这一次,普尔热瓦尔斯基不敢再深入西藏,而是掉头往罗布泊而去。</p><p class="ql-block">1885年1月底,普尔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再次到达罗布泊。距1877年初第一次到罗布泊。已经过去8年。在新的阿不旦的小村,普尔热瓦尔斯基再次见到了世袭五品伯克、罗布人首领昆其康。在昆其康的帮助下,普尔热瓦尔斯基打算详细地对当地的老虎进行考察。</p><p class="ql-block">他向当地的罗布人打听罗布泊周围老虎的情况,他从罗布人的口中得知,罗布泊周围的老虎十分狡猾,它们隐藏在远离罗布人居住村子有地方,白天不出来活动,夜间出来寻找食物时十分小心,走路时也会避免踩断树枝发出声响。在穿过芦苇丛时,它们会把头低下爬行,一旦发现猎物,会巧妙地向前靠近,远隔十几米远就会扑向猎物。罗布人还告诉他,老虎最喜欢的食物是野猪,其次是罗布人放养的牛羊,如果捕捉不到野和牛羊,那么,它们也会吃兔子、大雁、野鸭和鱼。问起罗布泊周围的老虎繁殖情况,罗布人告诉他,罗布泊周围的老虎一般在秋冬季发情交配,孕期一般在3—4个月,春天母虎生下幼仔2到4只,老虎可活到15年左右。</p><p class="ql-block"> 普尔热瓦尔斯基还得知,当地罗布人猎虎,一般是将植物毒药抹在肉上,放置在老虎经常出没有地方,一旦老虎吃下这些毒肉,罗布人便会得到死虎。如果老虎没死,罗布人便跟踪射杀中毒的老虎。一些时候,罗布人也会聚焦众多猎人围猎老虎,他们先占据有利地形,待老虎出现后持枪射击。冬天,猎人会将老虎赶进冰水里,然后驾小舟追赶将虎打死。</p><p class="ql-block">在罗布猎人帮助下,普尔热瓦尔斯基开始捕捉老虎,他用氰化钾涂抹在肉上作诱饵,然而,有几只老虎吃了毒肉后,居然在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眼皮底下摇摇晃晃走回了丛林。普尔热瓦尔斯基猜想,可能是这儿的老虎经常吃猎人们下的毒肉,具有了抗药性的缘故。有一次,普尔热瓦尔斯基他们埋伏了一个晚上,半夜时分,他们看到老虎出现后,立即瞄准老虎射击,谁知道竟然没有击中,听到枪声的老虎竟然迅速消失在丛林中。另外一次,普尔热瓦尔斯基把打到的一头小野猪放在还未消融的湖水冰面上做诱饵,想在老虎上了冰之后无处躲藏,然后可以围猎成功。不料老虎根本不向冰面踏一步。这样,普尔热瓦尔斯基用尽方法,始终没有捕捉到一只老虎做标本。他最终只得带着遗憾的心情,率领探险队离开了罗布泊。</p><p class="ql-block">普尔热瓦尔斯基后来回忆道, “在亚洲内陆旅行,只在新疆遇到过老虎……总体上说,北疆的老虎较少,而南疆的老虎则比北疆多得多,大片的原始森林为老虎提供了安全、隐蔽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损伤我国民族感情的探险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8年10月20日,正准备进行第五次探险的普尔热瓦尔斯基病死在伊塞克湖边。得知消息后,沙皇下令将伊塞克湖畔小城卡拉克尔改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克。</p><p class="ql-block">普尔热瓦尔斯基是第一个到达黄河和长江上游、第一个到达罗布泊、第一个发现普氏原羚、普氏野马及提及新疆老虎的欧洲人。他亲历新疆阿尔金山,纠正了欧洲地图上根本就没有阿尔金山的错误。他在4次探险考察中,搜集到近千张兽皮,1000多种爬行、两栖动物和鱼类标本,50余种5000多只鸟类标本和 1700种共计15000株植物标本。他将采集的标本汇编成3卷本科学巨著《哺乳动物纲》,《鸟纲》和《冷血脊椎动物纲》,成为世界动植物界无法复制的科学史料。他在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博物学等方面的成就,都令他名垂世界学术青史。</p><p class="ql-block">他把自己的整个一生都献给了探险事业,甚至一生都没有结婚。他曾说过,“我要重新奔向荒漠,在那里,有绝对的自由和我热爱的事业,在那里比结婚住在华丽的殿堂里要幸福一百倍。”</p><p class="ql-block">然而,他也和许多当时的西方探险家一样,有着身上那种白人的高傲和对中国人的蔑视,鲜明地兼具天使和魔鬼的双重本性。他在中国的4次探险中,大量射杀野生动物,也多次与当地的藏民冲突并杀害他们。这一点,他和同时代进入非洲单纯传播福音、被后人称为“非洲之父”的英国人李文斯顿绝然不同。后者在非洲探险考察的37年中,没有对包括食人族在内的非洲人发射一粒子弹。</p><p class="ql-block">无论后人如何评价普热瓦尔斯基,有一点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那就是普热瓦尔斯基是十九世纪末最伟大的探险家。堪称近代探险中国的第一人。他当年探险与考察中所记录的许多动植物,今天已经灭绝——没有他,后人甚至不知道中国西北地区曾经有过这样一些动植物。</p><p class="ql-block">当年他在青海湖畔发现的普氏原羚,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 2003年已不足200只,成为比大熊猫还要珍稀的濒危物种,后经中国政府大力保护后,目前已恢复到了2000余只。</p><p class="ql-block">他当年发现的普氏野马后,不少西方人进入新疆捕捉野马带到欧洲。而留在原产地的野马,由于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而惨遭灭顶之灾。上世纪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野生野马灭绝。 20世纪70年代,普氏野马也基本宣布消失。1986年8月,中国先后从英、美、德等国引入当年捕捉到欧洲的野马后代18匹野马,在准噶尔盆地南饲养繁殖中心。今天,普氏野马已恢复到数百只。</p><p class="ql-block">最为遗憾的,是普热瓦尔斯基当年在罗布泊和新疆各地看到的老虎,在1916年后已无人再见过。1934年,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来到罗布泊,当地人告诉他,十多年前还看到一只很老的老虎慢吞吞地沿着林地向塔里木河上游走去。今天,人们只能从当年斯文﹒赫定从罗布人手中买到的一张、至今悬挂在瑞典民族博物馆里的的虎皮,看到历史上“像伏尔加的狼一样多”(普热瓦尔斯基语)的新疆虎真容。这只生前重达100公斤的未成年雄虎,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无奈和人类的贪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贵州省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大学教师,贵州省2000年迄今卖出版权后出版长篇小说部数最多的作者。在读者和凤凰出版集团及磨铁等出版有《西藏战争》等七部长篇小说,其中两部重印,两部被盗版。 2018年迄今在《名人传记》、《党史博采》、《党史天地》、《红岩春秋》和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江苏陕西吉林等省政协文史杂志上多家杂志上发表党史文史文章50余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