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父慈母新解

若水

<h3>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夫妻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强调夫妻有别,严父慈母。</h3></br><h3>但是我们真正理解这个严和慈的内涵和边界吗?</h3></br><h3> <h3>在家庭中,如果在同一问题上,一个严一个慈,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是非对错,不知道规则和界限到底在哪里。更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分裂。<br></br></h3></br><h3>我遇到过幼儿园班级里一个孩子的父亲,每次只要有家长在群里咨询孩子不听话这类问题时,这个爸爸就会发表高论:先大声呵斥或者给两巴掌制止其行为,然后妈妈再给块糖哄哄,安抚一下,声称这种教育方法,效果立竿见影。</h3></br><h3>我马上被带回到那个弱小的孩子那里,体会到的是暴风雨般的恐惧、绝望、冷酷和暴力。后来我刻意留意过那个孩子,精神状态确实堪忧,伴有自言自语和一些无意识的重复刻板的行为动作。</h3></br><h3>《正面管教》一书中谈到:</h3></br><h3>严厉和惩罚在立即制止不良行为时,确实管用。</h3></br><h3>但造成的长期后果有:</h3></br><h3>愤恨、报复、叛逆、或者顺从。</h3></br><h3>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h3></br><h3>不知道有多少父母,首先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孩子是否听话,是否让他们高兴,而不是孩子自己经历了些什么,是怎么经历的。</h3></br><h3> <h3>在一个家庭中,<br></br></h3></br><h3>父亲代表着思想、权威和规则;</h3></br><h3>母亲代表着爱、接纳和理解。</h3></br><h3>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想起母亲的时候,感受到的更多是温暖、是守候、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活在世界上的幸福;</h3></br><h3>想起父亲的时候,感受到的更多是力量、是正视困难的勇气和原则不容侵犯的权威。</h3></br><h3>贯彻到日常对孩子的教育中,</h3></br><h3>正面管教:<strong>以温柔而坚定为基石。</strong></h3></br><h3>心理学家科胡特用一句经典名言来阐释:</h3></br><h3><strong>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坚决。</strong></h3></br><h3>我们可以理解为:</h3></br><h3>慈,并不代表对原则的随意妥协,</h3></br><h3>即不溺爱、不纵容;</h3></br><h3>严,也并不代表着专横粗暴、咄咄逼人,</h3></br><h3>即不打骂、不羞辱。</h3></br><h3>我的一位德国心理老师,讲述过自己作为父亲,在对女儿的规则教育中,在女儿上中学时,父亲规定晚上10点之前,必须回家。有一天女儿想要晚上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父亲没有同意。</h3></br><h3>女儿非常愤怒的写了一张纸条,从书房的门缝里塞给父亲,父亲打开纸条,上面大大的写着三个字:我恨你。父亲笑了笑,在纸条的背面同样写了三个字:我爱你。递给了孩子。</h3></br><h3>在父亲的那三个字里,我们立刻感受到了一种父爱的安全、博大和坚定,我理解你自由被限制后的愤怒,但是规则的坚守更是一种保护和深邃的爱。我想孩子也一定是感受的到的。</h3></br><h3> <h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科胡特提出了三条独立的发展线索,相互补充一起为孩子健全的人格发展保驾护航。</h3></br><h3>1、来自母亲的推动力。</h3></br><h3>母亲是人一生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无论走多远多久,累了败了,母亲永远在那里等你。</h3></br><h3>这份永恒的爱源源不断的推动你勇敢闯世界。</h3></br><h3>2、来自父亲的牵引力。</h3></br><h3>父亲代表着心中的理想和偶像,给人的一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还有无助时给予的力量。教会你懂得这个世界的规则和残酷。</h3></br><h3>3、来自同伴的理解和支持。</h3></br><h3>与他们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一路同行,一路欢笑,生命不再孤单!</h3></br><h3> <h3>作者|咖啡当歌,心理咨询师</h3></br><h3>专注儿童心理成长</h3></br><h3>用文字传递温暖和情感</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XOlPToCJRiS4M3o1vyut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