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可能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感觉一周一周时间过得可快了,一转眼,又是一周,可真是快!周末一堆堆的事,周六没时间,周日忙完,己经快十一点了,出去吧,点儿不对,不出去吧,一周都闷在家里,想想都难受,还是出去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哪里呢?之前准备过的几个地方时间都来不及了,只能临时再找一个目的地了,往常这时候,一般都是去金岭坡,这一段时间,骑行群里很多人都去了这个地方,我也去过这个地方无数次了,实在是没有新意了,还是换一个地方吧。突然之间,想到了喜尖顶,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最适合的就是登高,而喜尖顶又是这一带最高的地方,是登高望远的绝佳去处,就他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条进山的路,走的实在是太多了,但每年的深秋,青云隧道前的景象总是让我停下来,拍几张,今天也不例外,虽然天气不好,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不及眼见之万一,还是拍几张吧,聊胜于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试着调了一张,效果好了很多,只是有一点不真实,一般上我出来活动,拍出来的照片从来不调,今天的照片效果实在是太差了,就调一调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因为特殊的原因,骑行的次数很少,其他运动也基本上没有,常年的运动因为这十个月的停滞,体重大幅反弹,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骑行的速度和耐力也大幅下降,基本上都跟不上骑行队伍的速度了,所以一般都是单漂,好在我本身就很喜欢单漂,一个人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也挺不错的,休息的时间和地点也都随心安排,从无规律,这一次就是过了宋营左转下了坡,过了桥以后,才停下来的,这里己经能够看见喜尖顶了,看上去还是挺高的,一路上的坡也非常大,想想就有点怵得慌,管他呢,一会再说吧,先喝口水,放松一下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边的野菊花正开得好,真正的怒放,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重头戏来了,开始爬大坡,一路上看到了好几处红叶非常漂亮,但不能停,一停下来,就上不了车了,不到两公里的大坡,骑得生无可恋,终于看到葡萄峪的牌子了,有种想抱着它哭一场的冲动,停下来补点水,拍几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实在话,我的游记里,一般上是不会记录除骑行以外的人和事的,但今天我在葡萄峪的牌子下面遇到了一家人,不得不说一下,一家几口人我都忘记了,正坐在牌子下面野餐,看到我上来了,一位大姐就问我:你骑自行车为什么这么慢?我说我骑不快。又问:你为什么一个人,不找一个人一起骑?我说人家跑得快,我跟不上。大姐说:你骑的这么慢,怪不得人家不和你一起呢?我就无语了,我不要面子的呀!话不投机,我便不打算过多停留,随便拍几张,准备走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都上车了,听到后面大姐的女儿说:妈,不敢把垃圾扔下去,一会儿咱们带走吧!然后是“啪”的一声,紧跟着大姐说:下面都是垃圾,为什么不能扔?更是让人无语,这都是什么逻辑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话说从葡萄峪路口再向宝岭去的路,坡度比刚才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度大概就是一公里吧,拐来拐去的,最少也有十个弯,好在我现在虽然体力不行了,但经验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低着头就眼睛就盯着眼前的一段路,平心静气地慢慢爬,中间被一辆无良的汽车给逼停了,向上推了十几米,才又找到一个坡度稍小一点的路段重新上了车,趁机也缓了缓,然后重新机械地踩踏,怎么还不到?怎么还不到?骑得都有点麻木了,中间看到了一个向左后方拐的又宽又平整的土路,感觉很奇怪,一边使劲蹬,一边想:这是去哪里的路呢?又往前走了十几米,感觉不对!刚才的土路就是往喜尖顶去的路,娘的,我跑过了,可赔大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喜尖顶下的灵官庙,庙的山墙处有两通碑,分别介绍喜尖顶和灵官庙,以前来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今天详细看了一下,唉,这么重要的东西,既铭于石,必流传于世,里面竟然有错别字,这种事情我己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但无一例外,都是近代人干的事,只重视虚名,不重视文化,不应该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稍事休息,攀爬喜尖顶,向上爬的路还是比较难走的,好在我也不急,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拍拍,天气太差,所拍不及所见之万一,勉强拍几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于成功登顶了,喜尖顶一共有两个顶,西顶是祖师庙,东顶是关帝庙,两座庙相隔有三十米左右,实际想走过去,大概需要走五十米,西顶祖师殿正在维修之中,活儿还没干完。站在西顶遥望东顶,不得不说山顶上的空气质量较之山下还是好了很多,东顶看上去还是很清晰的,比山下同等距离看上去通透得多,说实在话,我爱东顶远胜过爱西顶,东顶座落在一个突起的山峰之上,整个山峰看上去很有型,百看不厌那种的,拍了几张,天有点儿阴,风也有点儿大,时间也不早了,今天就不去东顶了,下次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喜尖顶上四周眺望,但见深秋的太行层林尽染,五颜六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再配上太行山苍劲的身躯和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如果有蓝天白云,那该有多美呀!实在是照片效果太差,只放这两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气不好,也就不过多停留了,要下山了,再次回望喜尖顶,给西顶和东顶照一张合影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次踏上车子时,是一路的爽下,美丽的秋景让我一次次的下车,把上山时就己经看好的美景一一的拍下来,不虚此行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到半山,本不打算停留的地方,因为接妻子的电话,停下了车,无意之中,发现草丛中有几片黄叶很是别致,索性下车去看一下,原来是两朵感知错了季节的连翘花,开得正好,但这个季节,肯定是只能开花,无法结果了,但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也可能是因为他要开花的时候,天气了,雨水了等等各种原因,条件不具备,现在条件具备了,它就开了,这两朵花也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才有了现在的怒放,结不结果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好比我们人类一样,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成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努力去做的更好,不留遗憾,却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而于这两朵连翘花,不也是这样吗?感谢这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让我有幸在这清冷的深秋看到了这两朵美丽的春之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十一点出发,下午五点钟到家,全程约五十公里许,短文记之,时年2021年10月31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