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道德经》是一部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哲学著作,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实,我们很多常说的典故和词语就来源于《道德经》,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等。当然,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非常深刻,要把它完全读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道?如果能用一般的道理解释,那就不是道了。老子开篇第一句就要告诉我们,所谓道理与知识,并非教条化的一成不变,要用非常规的思维和方法去理解感悟。</p><p class="ql-block">天地的开始是虚无,就像现代科学认为宇宙起源于奇点的大爆炸,而这个奇点无限小,但“无”并不代表没有,它指的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宇宙在规律中产生,也会在规律中消亡。世界万物的存在却是真实可触摸的,我们叫它“有”,只是我们能够感受到而已。</p><p class="ql-block">所以,人只有排除自身片面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发现宇宙真正的奥秘。“无欲”的越彻底,才能有对世间万物最清醒的认识,这也是所谓的得道高僧或者仙人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这也是老子哲学的高明之处,早在几千年前,他就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并认为只有摆脱固有认知的束缚,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宇宙与生命的奥秘。</p><p class="ql-block">老子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正确的思考方向,人类文明也正是如此不断进行探索的。</p> <p class="ql-block">“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不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所以,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却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感官,全面认识和系统分析客观事物,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p> <p class="ql-block">美和善本是道的产物,自然而然,不做作。如果执着追求美,善,难免会人为造作,缺乏真诚之心,美,善也就变味了。天下万物都是依道而生,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在自然界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圣人处事尊重了道的规律,不造作,不出于个人私心,妄念,分别,所以行事不恣意有为,不妄言,用恰如其分的行动来传递道的品质。</p><p class="ql-block">万物由天地哺育,天地效仿道的品质,滋养万物,而不占有,不控制。待万物哺育长大后,天地不居功,不自傲,而悄然而退。</p><p class="ql-block">唯有功成不居才会得到真正功德的实至名归。在社会生活中,为何有经典流传百世,为何有人名传千古,都是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道的体现。这里也揭示了道的谦虚之妙。唯有透过功成而弗居,功德才会得以彰显,而这个彰显又是合道,随事顺理,丝毫不做作。</p> <p class="ql-block">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够滋润万物却又不与万物相争,而停留在别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老子在自然界万物中最为欣赏的大概就是水了</p> <p class="ql-block">静心吧,让我们的心灵平静如水,由此,才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p> <p class="ql-block">“水往低处流”,因而才有了“人往高处走”的对比。水,源自高山之巅,能俯瞰世界,却是甘心一路顺流而下,滋润万物已是最伟大的了,却又不与万物相争,甚至是安身于别人都不喜的低洼处。而且水是最善于循环的物体了。只要有一点不平,便会开始流动。循环着,“生命不息,流动不止”永远想着前方行进。难得的是,停下来的时候,表面是最平静的,而在平静之下仍是不断的渗透、循环。这世间,有多少人能放弃自己所在的高出而甘心去卑下的地方呢?有多少人能做到不与为争?又有多少人能永不停留,在不断自我循环的过程中又不断向前呢?</p><p class="ql-block"> “上善若水”,若水乃为上善。“道”是产生万物的总根源,先于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规律及本源。“道”应该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而水,便是这世间最接近于道的了,水“无所不利”正如“道”无所不在。水舍高趋下,而不受阻碍;水能流淌于世间各处滋养万物,洗涤无垢;水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平静,实则深不可测;水源源不断地流淌,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