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今年的秋桂许是憋得久了,齐刷刷地一夜绽放,铺天盖地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校园。10月28日,全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循着桂香,欢聚明镜小学阶梯教室,共赴“2021学年建德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专题(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的教学盛宴。 本次上课内容为统编教材六上第七单元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由明珠小学唐瑜、明镜小学赵水樑、实验小学张潮三位老师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展示。活动由明镜小学杨柯老师主持。 唐瑜老师由《俗世奇人》的“刷子李”“泥人张”引出习作主题“拿手好戏”,通过学生展示提纲、例文学习等环节,指导学生明确要有条理、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习作要求;在学生自主练习、交流反馈后,再次领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联想及周围人的反应等方法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习《三招挑西瓜》的习作例文,体会一波三折、欲扬先抑的手法给情节增添了趣味性,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并点评。本课中,唐瑜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纲支架,根据教学需要,分层次、有梯度地将整节课层层推进,有效落实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 赵水樑老师展示的本班学生的“拿手好戏”视频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顺势通过三个提问“你最想了解哪幅图中的拿手好戏”“怎样的本领才能算得上是拿手好戏”“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承接第一板块的铺垫,老师利用教材中的提纲明确要把“自己的表现”写具体,片段练习后进行点评交流,与《三招挑西瓜》习作例文比较,引出习作另一要点“适时加入旁人的反应。”聚焦课文《亮相》《伯牙绝弦》《月光曲》中侧面描写的片段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加入“旁人的反应”会让文章更精彩,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片段练习进行了二次修改,有了质的提高。本堂课上,赵水樑老师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写作手法转换成“自己的表现”和“旁人的反应”两个通俗易懂的要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快更精准地把握习作要求,达成本次习作目标。 张潮老师的一曲口琴演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拿手好戏”就在身边。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勾连四五年级指导列提纲的两篇习作,利用教材《三招挑西瓜》的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列提纲、交流提纲,梳理写作思路;接着根据提纲写片段,点评后由《顶碗少年》的片段引导学生将连贯的动作写具体;回顾《竹节人》课文中学生、老师的表现引出“侧面描写”,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使片段更丰满。本节课中,张潮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拟列提纲、学写片段、点评、修改皆由学生完成,教师只作适当引领和提醒,真正践行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课后,三位老师从本课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教学目标、过程指导、思考困惑等方面进行了说课。 建德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谢建萍老师作了统编教材“习作教学”专题研讨的小结。谢老师提出习作教学“读写融合”的行动方略需从目标、手段、过程三个方面开展,要着重关注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指导路径要清晰,手段要简练、可行、精准,学生的增量要明显;要有效展开整个学习过程、注重自主探究,将教师的“教”为主体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适时提供支架。最后,谢老师为与会老师提出四点建议:领会课标精神,明确学段目标;关注语文要素,把握习作序列;正确解读教材,重现读写结合;设定合理目标,具体实践操作。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本次同课异构的习作研讨,收获的不仅是老师们的精彩共享,更有许多的探寻与思考。相信在追寻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能不断悟教学之法,研习作之乐,在专业化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