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大锅灶

清风明月

<p class="ql-block">炊烟是一缕乡愁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老屋的所在,老屋里浸满儿时的记忆。柴与火在灶膛里相遇,哗哗剝剝的同时穿越烟筒袅袅 而出,变成一缕缕撩人思绪的炊烟,制造炊烟的就是大锅灶。</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大锅灶极有特色,一般都是双眼灶,台面平整光滑,灶台的壁龛 上敬有灶王爷的牌位,灶台的后面有堆放柴草的地方,灶膛下面置一小板凳 ,那是烧火人坐的。我们老家烧稻草秸,稻草秸是成挑儿买来的,把稻草秸捆成一个个稻草把儿,堆放在灶膛后面随时取用。烧饭时用火钳子把燃着的稻草把塞进灶膛,立时火光四起,那红色的火光舔着锅底 ,大锅里很快就泛起白雾,只需连着三个稻草把就要暂时熄火,大约五六分钟后待大锅里噗噗作响,再烧一个稻草把,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就成了。锅盖掀开的同时稻米的香味飘满全屋,这种大锅饭的香味至今难忘,每个米粒饱饱满满,油油旺旺,尤其是贴着锅底的那层锅巴,又香又脆,是小孩子最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冬天的晚上,疯玩了一天的我们躲在灶火前,选一个舒适的位置躺在稻草把堆上,享受着灶膛里的余温,迷迷糊糊地听屋里的大人们天南海北地八卦,那怕屋里迷漫着呛人的旱烟味。</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手炉可是我们最温暖的朋友,把灶膛里尚未熄尽的稻草灰放在小手炉里,手炉是铜制的,导热,放在手里抱着温暖无比,那时候只要家里条件好的,孩子们上学时也会带一个去学校,时间长了觉得不暖和了,打开炉盖用铅笔盒里的尺子把炉灰翻一翻,底下的热炉灰翻上来就行了。南方的冬天阴冷阴冷的,抱着这样的小铜炉那才是真正的"爱不释手"呢!</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参加工作了,论上去医疗队作巡迴医疗,又吃上了大锅灶饭。公社派了一个社员来给我们做饭,北方的大灶和老家的不同,造型不如老家的讲究,是带风箱的。多年后又见到大锅灶的我兴奋异常,试着要求拉风箱,却不知道拉风箱也是有讲究的,拉风箱的力度决定着火力的大小,于是败下阵来。可能是巡迴医疗走的路多了,每次回到队里,屋里飘出的阵阵香气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吃这样的大锅饭美味无比,菜很简单,就是大白菜炒毛蚶,就着新打下来的稻米,那个香呀!</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大锅灶与我们渐行渐远,除了边远地区,人们早已习惯了便捷,卫生的燃气灶,可是对记忆中的大锅灶的怀念之情越发浓厚!前些日子,一家人去农家院,听说有大锅燉魚贴饼子,十分欣喜,终于又可以对吃到大锅饭啦!这大锅不烧柴火用燃气,一条大鱼放入 锅内,葱姜蒜调料一堆,随之而入的五花肉,鸡爪,冬瓜,土豆,豆腐各类蔬菜品种丰富,耐心等待约五十分钟终于要大饱口福了,却令人遗憾,虽然食材丰富很多,完全没有了从前那大锅饭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再见了,记忆中的大锅灶!再见了,记忆中的大锅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