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深秋的佛堂老街,稍增了几份古朴肃穆,但随着这群学生的到来,老街也平添了几份热闹景象。沿着青石板与鹅卵石组成的古街,吴棋记民居、新华大剧院、供销印象馆里,处处都留下了这群青春洋溢的孩子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研学首站,同学们走进了吴棋记民居。沉醉于古建筑的魅力,深深庭院的雕梁画栋,浮雕古木的精美工艺,天井苔痕的历历,青石板石阶的茵茵。口衔春泥的燕子在廊檐间飞来飞去,平添几分乐趣。庭院中间砌有两口方形水槽,一泓碧水映青天。</p> <p class="ql-block"> 老先生为大家讲解了吴宅的历史和文化,独一无二的三层木质结构,屋檐雕刻“渔樵”“耕读”,连门上都是有故事的“孝”和“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更懂得了传统文化与美德不仅是“一脉相承”,更需“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的新华剧院仍是佛堂最鲜明的文化地标,在这里,我们开始了研学第二站。通过了解新华剧院的“前身”和知识竞答,大家对佛堂文化又多了些了解。</p> <p class="ql-block"> 一条老街、一扇门、一组柜台……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一颗饴糖、一把口琴、一台收音机……感受不老供销社的半世沉浮。供销社,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曾经凭票购物,排长队盛极一时,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研学第三站,我们一起走进义乌供销印象馆,在供销印象馆中,了解供销社数十年的历史沿革,思考义乌经济的发展脉络。</p> <p class="ql-block"> 或是在仔细查看,或是在认真记录,或是在细心聆听,在身临其境的文化实景中去感受、去触碰、去自主思考。在一次次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同学们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积累的学习者、用心体悟的实践者、积极主动的传播者。最好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考察探究,深入体验,品味信仰的味道,感受信仰的力量,为学史笃行打下坚实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