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屋&大鸟

<p class="ql-block">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收集石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收集,其实都是随机的随性的。每次出差或旅游,无论国内或国外,想起来了,就当下地,捡起脚下看到的石头,放进兜里,带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预设,没有目的,甚至没有准备,遇见了,目光所遇,众多之中便是它。雪山,湿地,海边,路边,高原,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带回家,放在花盆,画案,书架,抽屉。不知道为什么,或许这份随机的“缘分”,可以储存一段时间或经历吧,总之,就这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亿万年的打磨和经历,造就了每一块不起眼,但特别的石头。就像生活,之于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两年一直在尝试一些水墨实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所学传统放置到一个具体简单的题材中不断延展。用比较意向的的手法创作,这次的主题是玛尼堆,也可以理解为石墙。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灵魂的,被各种机缘摆放到了一起,纠缠关联,达成一个状态,如同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往线性的拓展尝试穿插其中,如命运的交织重叠,也像确定中的不确定,跳脱于层层累积的结构,意外结合理性、偶然性,即丰富画面,也增加了可读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墨作为创作主体,配合不同纯度的色彩,或和谐或跳跃,不去管它。一块石头关联着另一块,随机生发,没有预设。</p> <p class="ql-block">“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p><p class="ql-block">暮云何处?创作一幅画的过程,恰如晏同叔所感。灵感或念头生起,便要抓住,错过便后悔。尝试着尽可能的表现出来,不要考虑太多。别设限,多涉猎,不固步。</p> <p class="ql-block">写意花鸟自南宋牧溪,元赵孟頫,明陈道复,徐文长,八大山人,清金农,恽南田,李晴江,赵之谦,吴昌硕,民国黄宾虹,潘天寿等,其传承有序,脉络比较正。建国后很多画家看看就行,多有习气,且格调不高,审美受限于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当代人,传统与现代不应该是羁绊和限制,而是资源。艺术无界,不应保守执着于表面的传承或创造。</p> <p class="ql-block">所谓艺术作品的“真”,不是不讲技法的冲动释放,不是表面的看到什么画什么,不是表现真实的题材、事件,画家的鸡毛蒜皮的点滴记录,是停留、渗透、凝铸在作品里的用心和精神投入。</p><p class="ql-block">无论一幅仿古画,还是临摹作品,再或是创作。作品深处能看到作者的专注与投入。放弃自我偏见诚恳的变成他人,和不断重塑自我固执地表达同样是“真”,说白了,就是彻底。</p><p class="ql-block">只要够彻底,就是真。</p> <p class="ql-block">//夜的序曲</p><p class="ql-block">贝多芬,德彪西,肖邦……</p><p class="ql-block">月光总能打动诗人和艺术家。梵高与李白隔空对话,大地颤抖,黑夜繁星。文字利剑和色彩的矩阵碰撞,散落在银河。河在奔涌,浪花四溢,跳脱的精灵划过夜空坠落荒原,变成金子,在月光下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局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