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清周结”教研(七)——《声现象》

电脑.光头

“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留下来的就是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要点,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指引着我们思考如何做教育教学生最本质的内容。<br> 10月25日我们的“周结”展示课在杏花五中举行。两位优秀的老师在《声现象》复习课中,展示他们如何引导学生“练梳理”“练关键”和“练素养”。 “周结”课流程体现的是我们对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重视,对素养培养的探索!<br><div><b>一、来自杏花七中李国锋老师的课例</b><br><b>(一)引课——目标</b><br>师: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声现象》,我们主要目标是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br>*【点评】李老师声音洪亮,语言活泼有气势,几句话自我介绍,孩子们的笑声、快乐的表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br></div> <b>(二)复习环节</b><br><b>1.知识网络图的构建</b><br>问:你打算如何构建一章的知识网络图:<br>学生讨论:首先把一章的内容分成几节,然后单独拿出一节来总结;一节当中根据实际内容分块,每块中找出认为的重点内容;<br>学生根据本章四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构建一节知识网络图;<br><b>2.知识网络图的优化</b><br>教师上传小组所构建的知识网络图,师生共同评价总结。<br>归纳交流成果:<br>(1)重点内容要完整,包括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内容,应用或者举例等等。<br>(2)重点突出,不能事无巨细的都写出来,起到一个引导整合知识结构的作用。<br>(3)还要强调应用或者举例, <br>(4)格式一致,可以方便对比,加深理解和记忆。<br> (5)最后把各块、各节整合起来整体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使这一章的内容成为一个整体<br>(6)方法也需要增加到知识网络图中。因为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知识。<br><b>(三)结课</b><br>师:知识网络图“精而深” “少即多”,对今后学习非常有帮助。很多同学制作的图实用且漂亮,继续努力! <b> *【点评】</b>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用他的智慧告诉我们,做事总是要从基本开始,积跬步累小流,方有所成。周结中第一个环节是《练梳理》,把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知识放在首位,着眼于提升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物理,安排一节课系统对知识网络图进行交流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运用目录方式、思维导图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感受知识有序化,思维可视化的乐趣。2.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在今后教学中也可以指导学生将网络图结构化,也就是按照知识内在的逻辑进行整理,例如“产生——传播——接收”链条中,产生是重点,从振动的频率上对声进行分类,并引出其他话题,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本节课学生交流动手时间充足,而且当大屏幕上出现自己小组的成果时,听课老师能感受到欣喜欢悦之情洋溢在课堂中。4.《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养成自学能力。<br><b>二、来自杏花五中袁家馨老师的课例<br>(一)课前2分钟</b><br>学生自读《学到了什么》 <b>(二)复习教学</b><br><b>1. 交流思维导图:</b><br>(1)组内交流昨天所完成的思维导图,一位学生介绍,其他同学提意见,共同完善补充。<br>(2)小组大屏幕展示自己组的成果,老师给出相应的建议。<br> <b>*【点评】</b>学生的任务单——思维导图画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维导图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认真思考后,用笔将思维外显的一种方法。<div><b>2. 挑战任务解决问题</b><br><b>(1)活动一——来自太空的声音</b><br>师:宇航员在太空能否发出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舱内、舱外能否直接交流?<br>【视频】神州十二号视频,宇航员在开学第一课中和同学们进行交流。<br>生:(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和声学知识回答)天空舱内的环境中有空气,舱外是真空。宇航员发出的声音必须通过电磁波才能传递到地球。<br>生:而且接受到的声音是同步的,声速传递没有那么快。<br>【练关键】学生完成学案1-3题<br><b>(2)活动二——演奏不同的声音</b><br>【活动】小组合作——利用所发的器材,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改变振动快慢可以改变音调、改变振动幅度可以改变响度、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可以改变音色;<br>【展示】使用尺子、锣鼓、,装有不同水量的水瓶、儿童手敲鼓等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不同响度的声音、不同音色的声音。<br>归纳:通过活动,我们得出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音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br>【练关键】学生完成学案4题。<br><b>(3)活动三——欣赏一段音乐</b><br>【音频】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歌。<br>师:从物理的角度欣赏音乐,你听到了什么?<br>生:发声体不同导致音色不同;音调(旋律)不同;响度不同。<br><b>(4)活动四——寻找周围的声</b><br>师:每个声都各有特色,我们周围的声,哪些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哪些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哪些给我们带来了不便?<br></div> <b>(三)小结与检测</b><br>1. 对照目标检查本节课学到了什么。<br>2.完成当堂达标检查试题(5分钟)。教师收回测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br><b>*【点评】</b>1.《课标(2011版》明确指出——通过物理学习,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课中学生能综合运用本章所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那么他对本章的知识掌握是扎实的。提出问题给出任务,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2.宇航员从太空传来的声音,内涵丰富,既有物理学的知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我们提倡学科思政守正创新润物无声,即学科知识与思政素材无缝衔接,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精神,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作用。3.学案与教学进程无缝衔接,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关注学生学习,从而落实《双减》精神。<br><div><b>三、分享与交流</b><br><b>(一)作课老师谈对“周结”复习课的思考</b><br>1.<b>李国锋</b>老师:我们尝试在“寻路”,找最有效的复习课方法。学生不会学,不知道如何复习,这是困扰很多学生或者是学困生的问题。因此本节公开课给出我自己的思考,教归纳整理的方法!<br></div><div>2.<b>袁家馨</b>老师:(1)通过研读课标,本章的知识只有一个“认识”知识点,其余的知识点是了解和知道。因此复习课的知识难度不增加,重在提升能力;(2)声音的特性是难点,因此设计学生在活动,在活动中提炼解决难点的思维方法,并及时补充到思维导图中。(3)课标有实践活动,因此寻找“周围的声”是落实活动建议的内容。(4)课堂达标检查,共有10道题,考察要求比较全面。学生完成情况良好。</div> <b>(二)听课教师的点评</b><div>杏花五中<b>曾智</b>老师:(1)思维导图是五中的特色,我们在平时讲课中每一节都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的笔记也采用思维导图形式。章节练梳理其实是将各节的思维导图进行组合或关联。(2)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方向。<br>杏花七中<b>赵莉敏</b>老师:李老师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及时评价做的非常好,学生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这样会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课。袁老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情境设计贴合学生实际,也符合本章学习内容。思政渗透的也很好。<br>杏花八中<b>赵张利</b>老师:李老师的课重视指导学生如何做到知识有序,评判纠错环节设计的好,在实践和比较中,体会如何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袁老师的活动设计的很有价值,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而且关注山西省中考导向,选择的教学内容和当堂测评难度符合课标和中考要求。另外建议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增加物理方法。<div>杏花十二中<b>吕怀宇</b>老师:两位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强。学案设计与教学进程一致,这是每堂课需要做的基本功。</div></div> 杏花二中<b>康唤唤</b>老师:构建思维导图是两位老师共同的特点,值得学习。<div>杏花二中<b>崔丹丹</b>老师: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很高,长期能力的培养!</div><div>杏花十中<b>李四妮</b>老师:思维导图运用的非常好,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也很好。这些应该作为长期目标,对学生学习加以培养。</div><div>杏花十中<b>班志萍</b>老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做的很好。教师能熟练地及时地把学生作品上传到大屏幕,提升了课堂效率和学习趣味。</div><div>杏花十中<b>王强</b>老师:活动三,音频资料选的好用的也非常好!</div><div>杏花九中<b>郭凤云</b>老师:教学设计还可以进行整合,这样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效率。</div> (三)参加本次会议的有:<br>杏花二中:康唤唤 崔丹丹<br>杏花五中:袁家馨 曾智<br>杏花七中:李国锋 赵莉敏<br>杏花八中:赵张利 <br>杏花九中:郭凤云<br>杏花十中:班志萍 王强 李四妮<br>杏花十二中:吕怀宇<br>平民中学:王志丽<br>杏花岭区教研室:杨辉霞 录像:曾智<br>摄影:郭凤云 王强 吕怀宇<br>记录:康唤唤 <br>文字:李国锋 袁家馨 杨辉霞<br>编辑:杨辉霞<br>感谢杏花五中的大力支持!<br> 前段时间,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安教授”热衷研究的课题,是家长最关注的教育问题。其中的论点有:——不是名校造就学生,而是被掐尖来到这里的好学生,成就了名校;教育的成功,不是起跑线的竞争,而是终点线的竞争。<br>

学生

杏花

老师

导图

知识

思维

网络图

学习

复习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