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该内容适用于内蒙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计算,其实计算方法、公式与企业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职工的社平工资不同,视同指数的计算也不同。但看2022年企、事业的社平工资是一样的,这样也就意味着企、事业的接轨吗?人们都说事业的养老金比企业的高,而在我身边企业个别人员的养老金却创新高、最髙,这又是怎么回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正式从2014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即这一日之前按视同缴费管理,无需再交费,但从这一日起往后职工应按月缴纳个人养老金保险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查询您的五险情况,特别是查询养老保险情况,请下载"内蒙古人社"App,注册后进人App。</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点"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台账",即可了解您个人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缴费情况及帐户积累总额了。</b></p> <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改革人员分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养老金组成部分的计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养老保险改革中的若干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延迟退休对养老金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改革人员分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执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具体分以下4类:</b></p><p class="ql-block"> 1、老人,即2014年10月1日之前已退休的人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退休待遇= </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原单位发的退休金=</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社保发大部分养老金+原单位补差一部分退休金</span></p><p class="ql-block"> 2、中人,即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在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退休的人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退休待遇=退休金+〈(基础养老金+过度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职业年金)一 退休金〉×退休年度过渡比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今年是2024年,最后一年,过渡比例为100%。</span></p><p class="ql-block"> 3、中新人,即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并将在2024年9月30日之后才能退休的人员(中新人是本人给定义的,国家文件定义为新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退休待遇=基础养老金+过度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职业年金</span></p><p class="ql-block"> 4、新人,即2014年10月1日及之后参加工作的人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退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职业年金</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老人相关待愚不变。</b></p><p class="ql-block"> 但什么项目可进入当地社保,应当以当地社保的有关规定执行,属于社保局规定'项目之外的项目或虽属于社保局规定项目但认可程度不同,其无法列入的项目和无法认可的部分还得由原单位承担。</p><p class="ql-block"> 所以老人在养老改革后,由单位管理变为由社保管理,其所发养老金不会降低,只不过所发养老金是由社保发主要一部分,原单位发一部分(社保不认可部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退休待遇= 原单位发的退休金= 社保发大部分养老金+原单位补差一部分退休金</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2、中人同时按新、老办法计算"养老金"(指改革后计算的退休待遇)和"退休金"(指按过去退休规定计算的退休待遇,他和养老金是一回事,这里只表示名称的区別,以便你对比时使用),然后按"保低限高"的原则执行。</b></p><p class="ql-block"> (1)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养老金待遇低于老办法计算的退休金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退休金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p><p class="ql-block"> (2)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养老金待遇<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高于</span>老办法计算的退休金待遇标准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超出的部分按过渡比例发放</span>。这个比例为10--100%不等。</p><p class="ql-block">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过渡比例10%,</p><p class="ql-block">2016年退休的过渡比例为20%,</p><p class="ql-block">2017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退休的过渡比例为</span>30%,</p><p class="ql-block">2018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退休的过渡比例为</span>40%,</p><p class="ql-block">2019年退休的过渡比例为50%,</p><p class="ql-block">2020年退休的过渡比例为60%,</p><p class="ql-block">2021年退休的过渡比例为70%,</p><p class="ql-block">2022年退休的过渡比例为80%,</p><p class="ql-block">2023年退休的过度比例为90%,</p><p class="ql-block">到2024年9月30日止退休的,这年的过渡比例为100%。</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退休待遇=退休金+〈(基础养老金+过度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职业年金)一 退休金〉× 退休年过渡比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3、中新人是直接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执行,其构成为3项+1项,如下公式所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退休待遇=基础养老金+过度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职业年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4、新人的养老金计算与当前及以后职工的职务、职称及工资(工资主要指事业单位执行的工资)等无关,主要与缴费基数(指职工工资性收入确定的基数,而在单位中职务、职称又可能是确定你工资性收入的依据,所以职称、职务与你养老保险存在间接的关系)有关,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其共有2项+1项,如下公式所示:</b></p><p class="ql-block">退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职业年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二、养老金组成部分的计算</b></p> 基础养老金 <p class="ql-block"> 1、基础养老金的计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 新人基础养老金的计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人的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 其中,<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缴费指数</b>=缴费年限内各年缴费指数的平均数,而某一年的缴费指数=当年人事部门核定的年度缴费基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p><p class="ql-block"> 某一年度的缴费基数=职工个人每月所缴纳的养老费x12/个人养老金缴费比例(8%)。</p><p class="ql-block"> 以上缴费指数计算的相关数据,你查内蒙古人社App,在个人台账中已列岀,你先计算岀各年度指数,然后取平均数即可算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例子:</b></p><p class="ql-block"> 假设你收入很高,则每年指数最髙只能为3(因最髙是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最低为0.6倍),这样你的缴费指数也为3(是各年的平均数),若退体上年职工平均月工资为5000元,你工作了30年,这样你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x(1+3)/2x30x1%=3000元。</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这30年每年收入很低,按0.6倍的保低政策,你的缴费指数为0.6,这样你的基础养老金为=5000x(1+0.6)/2x30x1%=1200元。</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两个极端例子(上下限)看出,在这30年间,不同职工的基础养老金在1200~3000元之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髙是最低的2.5倍。</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以上公式看岀,你退休那年上一年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很重要,它涉及你基础养老金的计算。</span></p><p class="ql-block"> 2023年退休人员内蒙社保明确上一年度即2022年职工平均月工资为7469元,且事业和企业社平工资相同,<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意味着事业和企业的并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各年度内蒙、呼市社平工资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3年为8105,用于计算2024年退休人员的退休费。注意,生日为2024年12月的,为2025年1月1日退休,计算退休费时执行2024年的社平工资,而生日为2024年11月的执行2023年的社平工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2年为7469元,用于计算2023年退休人员的退休费。(</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7469蓝字为呼市企业社平</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23年三倍封顶数为26888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1年为7089元,(</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751</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22年三倍封顶数为24303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0年为6803元,(</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344</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21年三倍封顶数为22838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9年是6485元,(</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688</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20年三倍封顶数为20476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8年为6153元,(</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153</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19年三倍封顶数为20000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7年为5641,(</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641</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18年三倍封顶数为20307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6年为5166,(</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166</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17年三倍封顶数为18597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5年为4823,(</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823</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16午三倍封顶数为17362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4年为4538,(</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538</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对应2015年三倍封顶数为163368/4=40842(三个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3年为4282,(</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282</b><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请注意,</b><b style="color:rgb(1, 1, 1);">2019年、2020年、2021年事业和企业的社平工资是不一样的,更特别的是事业缴费时是按企业社平控制缴费的,这就造成事业髙工资人员封顶指数永远达不到3。</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家可以通过下表,看出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重要的你会发现,事业的3倍工资封顶基数是以企业职工工资计算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2022年企业上年社平为81012,则事业2022年职工缴费封顶基数是81012×3=243036,你收入超这个数的,发觉是这个数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样你2022年的指数却不是3,而是243036/85068=2.857。</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事业人员2022、2021、2020年这三年均不存在这个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 中人、中新人基础养老金计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人、中新人的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平均缴费指数)/2×总缴费年限×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 其中,<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平均缴费指数</b>=(缴费指数×缴费年限+视同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总缴费年限</b>=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视同缴费年限=职工从参加工作起到2014年9月30日止的缴费年限,注意:缴费年限精确到月再换算到年。</span></p><p class="ql-block"> 视同指数=<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您退休时工资指数的和</b>=岗位工资指数A+薪级工资指数B十律补贴指数c×地区津补贴修正系数D十艰苦边远地区指数E,这些指数政府已发布,直接查取计算。</p><p class="ql-block"> 视同指数查表即可计算得出,首先你应知道你的工资是按什么职称或职务享受工资的,这样会确定你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津补贴、退休增加工资及艰苦边远津贴等5项工资标准,然后查当地政府公布的指数标准表,即可计算出你的视同指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事业单位三支队伍职务情况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管理人员分10级,分别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正部1级,副部2级,正厅3级,副厅4级,正处5级,副处6级,正科7级,副科8级,科员9级,办事员10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技术人员分13级,分别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正髙(研究员、教授)1级,正高2级,正髙3级,正高4级,副高(髙级工程师、副教授)5级,副高6级,副高7级,中级(工程师)8级,中级9级,中级10级,助理级(助理工程师等)11级,助理级12级,技术员13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工人分6级,分别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高级技师,技师,髙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确定了你的职务等级后就可看对应的工资并查看相应的指数了。</b></p><p class="ql-block">A:岗位工资指数,由你退休时职称、职务、技术等级对应的岗位工资直接查表确定。</p><p class="ql-block">B:薪级工资指数,由薪级工资级数查表确定。在2006年岗位工资改革时依据<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工作年限、学历、任职长短</span>查表确定个级数,然后每年考核合格后递增一级,这样即可确定退休时累计到了多少级。</p><p class="ql-block">以上同一职务等级的人,由于工作年限、学历和任职年限的不同,薪级就不同,导致薪级指数不同。薪级工资级数,职务、职称最大65级,工人最大为40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C:津补贴指数与你职称、职务、技术等级对应查表得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D:艰苦边远津贴指数,国家分1∽6类区,6类区为边远地区,咱们呼市城区为1类区,执行1类区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E:地区津补贴修正系数,主要决定了不同地区视同指数的髙低,如内蒙呼市地区该系数为1,而包头为1.352,鄂尔多斯为1.386,乌海市和锡林郭勒盟为1.217。</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关于视同指数,本人依据同一人其他不变而职务变动情况下,大致计算了各职务岗位对应的视同指数如下,供参考。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岀技能等级、职称与职务的髙低顺序。该指数的髙低决定了我们视同养老待遇的髙低,这指数很重要,用于计算过渡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强调一点,计算视同指数时,主要看你退休时的职务、职称、技术等级是多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下面以2025年11月退休举列,男,薪级38级,87年7月工作,缴费指数2.835很高,2024年社平按8000计,在职务变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视同指数及养老金情况列举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看看你的位置在哪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工人普工为1.24(8922)</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工人初级工为1.25(8959)</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工人中级工为1.297(913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办事员10级为1.330(925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员级13级为1.330(925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科员9级为1.351(933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助理级12级为1.361(937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工人高级工为1.377(94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助理级11级为1.39(9479)</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副科8级为1.410(955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级10级为1.464(9752)</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级9级为1.497(987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科7级为1.505(990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工人技师为1.522(996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级8级为1.554(1008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副处6级为1.646(10427)</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工人高级技师为1.672(1052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副髙7级为1.713(1067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副高6级为1.804(1101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处5级为1.821(11076)</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副髙5级为1.943(1152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副局4级为2.007(1176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正高4级为2.144(1227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正高3级为2.246(126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局3级为2.284(12791)</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正髙2级为2.477(13507)</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以上养老金的计算,只是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看职务等级的不同对养老金的影响大小。实际上,这个缴费指数更接近于正髙或正厅,但他们的薪级偏底,一般在50级以上,这样养老金还应增1000元以上;而对于普工而言,这个缴费指数应降低,只1或以下,另外薪级也偏高,也应降将近3000元。这才贴近实际。</b></p> 过渡养老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过渡养老金的计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人、中新人的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2%。</b></p><p class="ql-block"> 其中,视同指数=职工退休时工资指数的和=岗位工资指数+薪级工资指数十律补贴指数×地区津补贴修正系数十艰苦边远地区指数,这些指数政府已发布,直接查取计算。</p><p class="ql-block"> 视同缴费年限=职工从参加工作起到2014年9月30日止的缴费年限,注意:缴费年限精确到月再换算到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例子:</b></p><p class="ql-block"> 一位职工为副高级职称,岗位工资为七级,薪级工资为38级,他的视同指数为=0.420+0.536+0.715×1+0.042=1.713(查表计算),视同缴费年限为29.25(从工作起到2014年9月,计算岀月数再折成年),退休时上一年度社平工资为6153元,这样职工的过度性养老金为=6153×1.713×29.25×1.2%=3699.57元。</p><p class="ql-block"><br></p> 个人帐户养老金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3、个人帐户养老金的计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个人帐户养老金=职工退休时个人各年缴纳养老费总额及利息的和/计发月数。</b></p><p class="ql-block"> 其中,利息按国家公布的记帐利率执行。职工当年按月缴费的利息可参照活期利率计算,而本年度的本、利和在下一年度可以按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计算来计算利息。</p><p class="ql-block"> "计发月数"指职工退休时到国家规定的职工养老保险的"平均余命"(相当于71.58岁)的年月,按月数计,60岁退休为139个月,退休越早这个数越大,此数较固定,国家已公布。</p><p class="ql-block">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目前50岁退休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从这个数看出,退休越早,计发月数越大,而个人帐户养老金就越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例子</b>:</p><p class="ql-block"> 如某一职工到60岁退休时个人所缴的养老金及利息的和为123623元,计发月数是139月,个人帐户养老金=123623/139=889.37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按以上公式计算,退休后发139个月就发完了,但个人帐户养老金发完后仍然还可领取。而职业年金发完后就不能领取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呼市各年度记帐利息如下:</b></p><p class="ql-block">2013年,5%</p><p class="ql-block">2014年,5%</p><p class="ql-block">2015年,5%</p><p class="ql-block">2016年,8.31%</p><p class="ql-block">2017年,7.12%</p><p class="ql-block">2018年,8.29%</p><p class="ql-block">2019年,7.61%</p><p class="ql-block">2020年,6.04%</p><p class="ql-block">2021年,6.69%</p><p class="ql-block">2022年,6.1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23年,3.9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24年,2.62%</span></p> 职业年金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职业年金的计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职工每月领取的职业年金=职工退休时个人各年缴纳的职业年金总额(包括个人按4%缴纳的职业年金和按8%由单位缴纳的职业年金)及利息的和/计发月数。</b></p><p class="ql-block"> 其中,利息按国家公布的记帐利率执行。职工当年按月缴费可参与活期利率计算,而本年度的本息和在下一年度可按一年期整存利率计算。</p><p class="ql-block"> 注意一点,单位缴纳的年金是由保险机构委托金融公司以盈利为目的运营的,而退休发放时也由职工决定领取方式,不管如何,它不能一次性领取,也应按月领取。</p><p class="ql-block"> 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发放的区别还有:前者到计发月数时个人帐户养老金已领取完,但还能领取;后者就不能领取,哈,发完了,就沒有了。</p><p class="ql-block">例子:</p><p class="ql-block">如某一职工到60岁退休时个人所缴的职业年金及利息的和为61811.5元,单位为123623元,计发月数是139月,个人积累帐户职业年金月发数=185434.5/139=1334.1元。按以上公式计算,退休后发139个月就发完了,职业年金发完后就不能领取了。</p><p class="ql-block"><br></p> 老办法退休金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退休金的计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只用于中人,直白的说,2024年及以后退休的人员不考虑计算退休金了,2023年是最后一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人应按老办法计算其退休金,用以和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按"保低限高"的政策进行对比。</p><p class="ql-block"> 新办法待遇计发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老办法待遇计发的退休金=(A×M+ B+C)×Π(1+Gn-1)=((岗位工资+薪级工资)A x 退休比例M+退休津补贴B+增加的退休费C)×</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Π(1+Gn-1)</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其中n=2015</span></p><p class="ql-block"> 其中,</p><p class="ql-block">(1)A,指2014年9月30日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等于职务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p><p class="ql-block">(2)M,退休人员计算退休金的退休比例M,按国人部发[2006]60号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 的规定执行: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此基础上不同省市或企业按有关规定享有提高退休比例的政策,如在三线地区工作满20年可提高5%的退休费。</p><p class="ql-block">(3)B,指2014年9月30日职工相应职务、职级对应的津补贴。</p><p class="ql-block">(4)C,指按国办法(2015)3号文件增加的退休费。</p><p class="ql-block">(5)<span style="font-size: 18px;">Π(1+Gn-1)</span>,(n的范围是2015至2024年)指从2014年起每年在上一年计算出退休金的基础上增加的百分比。</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如职工2019年的退休金=((岗位工资+薪级工资)A x 退休比例M+退休津补贴B+增加的退休费C)×(1+G2014)×(1+G2015)×(1+G2016)×(1+G2017)×(1+G2018)。</b></p><p class="ql-block"> "保低限高"是对于在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10年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的对比,保低限高。也就说,如果新的计发办法测算后待遇低于老办法,参照老办法的标准发放,这也就是保低;如果新办法待遇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超出的部分,根据退休时间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比例,进行发放,也就是所说的限高。 </p><p class="ql-block"> 这样“保底限高”的过渡期设定为10年,10年后,参保人员将按照新的计发办法执行,也就是与企业职工相似的养老保险计发办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样,中人退休实际养老金=退休金+((计算岀的养老金+职业年金)-退休金)×n%。其中n为(10、20、30、40、50、60、70、80、90、100),这里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退休的选n=10;2024年退休的选n=100。</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举例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某男职工1961年10月岀生,</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男</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处级,1987年7月参工作,2014年10月以后缴费基数均达到封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依据有关条件判断,该同志为中人,退休日期为2021年10月。工作月数为412个月,工龄为34年,级别为处级5级,薪级为40级。按老办法计算退休比例为0.95,每年退休费递增为5%。视同缴费年限为27.25,视同指数为1.87(=0.454+0.585+0.789×1+0.042),缴费年限为7.083,缴费指数为2.99,平均指数为2.101。个人帐户累积金额为106468元,年金累积额为159702元,退休上一年即2020年从业人员社平工资为6344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基础养老金为=6344×(1+2.1.1)/2×(27.25+7.083)×1%=3377.12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过渡性养老金为=6344×27.25×1.87×1.2%=3879.29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个人帐户养老金为=106468/139=765.96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职业年金月领额为=159702/139=1148.94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上4项合计为9171.21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按原老办法计算的退休金为7100.21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办法高于原办法=(9171.21-7100.21)×70%=1449.77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样这位中人的退休养老金=7100.21+1449.77=8549.98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2021年11月起发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某女职工1961年10月岀生,</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女</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处级,1987年7月参工作,2014年10月以后缴费基数均达到封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依据有关条件判断,该同志为中人,退休日期为2016年10月。工作月数为352个月,工龄为29年,级别为处级5级,薪级为38级。按老办法计算退休比例为0.9,每年退休费递增为5%。视同缴费年限为27.25,视同指数为1.821(=0.454+0.536+0.789×1+0.042),缴费年限为2.083,缴费指数为3,平均指数为1.905。个人帐户累积金额为26606.56元,年金累积额为39909.84元,退休上一年即2020年从业人员社平工资为4823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基础养老金为=4823×(1+1.905)/2×(27.25+2.083)×1%=2054.9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过渡性养老金为=4823×27.25×1.821×1.2%=3879.29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个人帐户养老金为=106468/170=626.28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职业年金月领额为=159702/170=939.42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以上4项合计为7499.89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按原老办法计算的退休金为5253.9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新办法高于原办法=(7499.89-5253.9)×20%=449.2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这样这位中人的退休养老金=5253.9+449.2=5703.1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从2016年11月起发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以上两个例子,基本信息一样,只是性别的区别,养老金相差2800多元,不过这位女同志退休后每年还要增加退休费,最终相差可能也有2000多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今年是2023年,今年退休的职工,增加比例为90%</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下数据应为退休金增长率,此数据未公布,我们不得而知。但依据已公布人员退休金的数据,推测如下,仅供参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14=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15=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16=5%</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17=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18=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19=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20=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21=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22=3%</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G2023=3%</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养老保险改革中的若干问题</b></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确定</b></p><p class="ql-block"> 首先核定个人当年的工资性总收入,然后按当地上一年度从业人员(<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非职工</span>)平工资的最高不超过300%,最低不低于60%的标准核准,成为个人养保险的缴费基数。</p><p class="ql-block"> 事业单位的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边津贴等原统一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绩效工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单位缴费基数的确定</b></p><p class="ql-block"> 单位缴费基数为单位所有职工个人缴费基数的和,而非单位经上级核准批复的年度工资总额(目前企业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编制内职工已经建立企业养老保险的如何处理</b></p><p class="ql-block"> 有三种情况:</p><p class="ql-block"> (1)是继续按原渠道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自选);</p><p class="ql-block"> (2)是停止现养老保险的缴交,按当前事业单位的规定建立养老保险,过去(指2014年10月1日之前)个人所交养老保险费转到职工职业年金帐户。但过去(同上)单位所缴费用无法退回原单位,只能奉献统筹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有些单位进入内蒙事业社保时间较晚,比如2021年才能进入,那么2014年10月1日起到现在在呼市社保所交的💰分别退给单位和个人,要求单位和个人重新交缴。</p><p class="ql-block">举例如下:</p><p class="ql-block">职工甲2010年8月参加工作,单位给职工在呼市办理了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改革中已列入事业编制内人员并上报申报内蒙养老保险,截止到2021年底正式转内蒙社保时,涉及已交缴的养老保险如何处理。按以上规定,职工甲2010年8月至2014年9月个人所交纳金额全部转至内蒙社保给职工甲所建的职业年金帐户,而单位所缴的金额不再退回单位,职工在此期间养老权益按视同养老计算。而2014年10月至2021年12月所交的养老保险金额,把这段时间的钱分别退还单位和个人,那么单位和职工就得向内蒙社保交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p><p class="ql-block"> (3)调到企业工作并在企业建立养老保险当前又回到事业工作的职工,是按企业所缴养老保险年限合并为交缴年限,不能作为视同年限。这个指在企业工作并建立养老保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4、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必须缴费满15年,而事业单位部分职工实际缴费不满15年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5、改革吋原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有重大贡献的髙级专家 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在职时所给予的晋级工资如何处理?</b></p><p class="ql-block"> 不参与计算视同指数,由原单位在改革时一次性给予解决|,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6、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参保范围:</b></p><p class="ql-block"> 进行分类改革后的公益一、二类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暂参加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企后纳入企业养老保险。</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7、经批准延迟退休人员如何管理?</b></p><p class="ql-block"> 继续参保缴费,满70岁仍工作的,个人可以或不可以选择缴费,正式退休时按规定计发养老待遇。</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8、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违法违纪如何执行相关退休待遇?</b></p><p class="ql-block"> 不符刑罚但符合应给予处分的,也不再给予处分,但基本退休费降25%,生活补贴执行最低执行。</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9、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调整,如由当前的20%调到16%对职工养老金有影响吗?</b></p><p class="ql-block"> 没有。困为养老金多缴多拿指的是个人帐户养老金,而个人缴费比例未调整,所以对个人帐户养老金无影响;另外,统筹帐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与职工个人每个年度的工资收入总额挂钩计算,与缴费比例无关,所以也不影响。</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0、身份证和档案出生时间不一致,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以哪个为准?</b></p><p class="ql-block">人社部养老保险司:</p><p class="ql-block">关于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国家已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规定,“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1、一般女干部55岁退休,若能延迟到60岁退休,其退休侍遇差距有多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答:差距还是很大的,举列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某女职工甲在某大学工作,分析测算年度是2023年。</p><p class="ql-block">副高级职称,按规定可以60岁退休,但也可以选择55岁退休。</p><p class="ql-block">若选择在60岁退休,应工作到2025年,退休时属中新人。</p><p class="ql-block">选择55退休,应工作到2020年,退休时属中人。</p><p class="ql-block"> (1)60岁退休</p><p class="ql-block"> 2025年,副高6级,39级工资等级。</p><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1日工作</p><p class="ql-block">归属:中新人,在10年过渡期外。</p><p class="ql-block">视同缴费年限28.167</p><p class="ql-block">视同指数1.828</p><p class="ql-block">实际缴费年限10.333</p><p class="ql-block">实际缴费指数1.644</p><p class="ql-block">累计工作年限38.50</p><p class="ql-block">2024年社平预计8000元</p><p class="ql-block">平均视同缴费指数1.779</p><p class="ql-block">基础养老金4279.66</p><p class="ql-block">过渡性养老金4942.97</p><p class="ql-block">个人帐户养老金964.99</p><p class="ql-block">职业年金1447.49</p><p class="ql-block">新办法月养老待遇11635.11</p><p class="ql-block">实发月养老金合计(不包括职业年金):10187.62元,从2025年2月1日发起。</p><p class="ql-block"> (2)55岁退休</p><p class="ql-block"> 2020年,副高6级,34级工资等级。</p><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1日工作</p><p class="ql-block">归属:中人,在10年过渡期内,执行60%的过渡比例。</p><p class="ql-block">视同缴费年限28.167</p><p class="ql-block">视同指数1.712</p><p class="ql-block">实际缴费年限5.333</p><p class="ql-block">实际缴费指数1.719</p><p class="ql-block">累计工作年限33.50</p><p class="ql-block">2019年社平6485元</p><p class="ql-block">平均视同缴费指数1.712</p><p class="ql-block">基础养老金2946.96</p><p class="ql-block">过渡性养老金3752.63</p><p class="ql-block">个人帐户养老金333.85</p><p class="ql-block">职业年金500.77</p><p class="ql-block">新办法月养老待遇7534.21</p><p class="ql-block">按原办法计算退休金为6025.28</p><p class="ql-block">新办法高岀原办法金额1508.90</p><p class="ql-block">过渡比例为60%</p><p class="ql-block">折合金额为905.34</p><p class="ql-block">实发月养老金合计(不包括职业年金):6429.85元,从2020年2月1日发起。</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样,月养老金净减少3757.77元,不过已提前5年在家休养了,这5年还可按退休人员增加退休费,差距有所缩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另外,职业年金也差近千元。</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2、编制外人员养老保险如何建立和管理。</b></p><p class="ql-block">由于内蒙社保只限于编制内职工养老保险的建立,所以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只能在呼市社保建立养老保险。</p><p class="ql-block">如果由于编制内职工退休、离职等有空余编制时,可以及时进编增补。增补的第一原则是按入单位报道时间确定,早报到者优先;如果入所时间一致时,按单位内的积分原则排队确定,积分髙者优先。</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3、当前养老保险政策,养老待遇差距有多大?</b></p><p class="ql-block"> 答:要问差距的大小,可从最高最低两个极端数分析可知。因缴费工资基数掌握在当年工资的上限300%,下限60%,就决定了养老保险各组成部分间的差距:</p><p class="ql-block">(1)基础养老金:</p><p class="ql-block">基础养老金=上年社平×(1+指数)/2×工作年限×1%。而指数最高3,最低0.6,则基础养老金的差距为:2/0.8=2.5倍。</p><p class="ql-block">〈2)个人帐户养老金</p><p class="ql-block">个人帐户养老金=缴存累计金额及利息/计发年数(男139、女干170、女工195,是一个常数),这样主要取决于缴费,差距应为300/60=5倍。</p><p class="ql-block">(3)职业年金</p><p class="ql-block">职业年金与个人帐户养老金一样,资金积累与工资基数挂钩,应当也是相差5倍。</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4、计算养老金时常提到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这社平工资是如何规定的?对计算指数有何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答:当前</b>在涉及计算缴费指数、基础养老金、过渡养老金时都是按当地职工的社平工资计算的。</p><p class="ql-block"> 但在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上下线时,是按从业人员的社平工资计算的。我们不难理解,从业人员(除在职职工外,还包括返聘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等)的平均工资低于在职职工(指在岗职工及退养职工)的平均工资。</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结果是,导致高收入人群的缴费指数不会达到控制指数上线3。</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举例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 如年度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为60000万,而从业人员年工资收入为50000元,则高收入者尽管年收入在180000元以上,但缴费基数上线只能为150000元,想多缴也交不了,这样对应指数为150000/60000=2.5。永远达不到3。</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5、目前,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领取职业年金的方法有如下几种:</b></p><p class="ql-block"> (1)退休后一次性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然后按保险约定按月领取待遇;</p><p class="ql-block"> (2)退休后选择按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发完为止;</p><p class="ql-block"> (3)出国(境)定居,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p><p class="ql-block"> (4)在职期间去世,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p><p class="ql-block"> 注:(1)和(2)为单选项,参保人选定后不得更改,目前主要按(2)执行。</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6、职工生日在12月份,退休待遇从下一年度的1月1日起执行,请问其计算养老待遇时,其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具体应为哪一年度?</b></p><p class="ql-block"> 答:应为生日所在年度。或执行退休待遇年度的上一年度。如2022年12月8日达退休时间,从2023年1月1日领退休费,其计算退休待遇时的上一年度社平工资,指的是2022年度的社平,不是2021年度的社平。如果生日在11月,指的就是2021年社平。</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7、小学教师、护士等原工资中提高10%的工资,在养老保险改革中如何体现和执行?</b></p><p class="ql-block"> 答:针对中人,在计算中人退休金时,涉及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时,提高10%后进行计算。这样算岀的退休金近高岀10%,这样在过渡期内这部分相当于100%发放,而不受过渡期比例的影响。见例1。</p><p class="ql-block"> 因此类人员日常增加的10%工资计入工资性收入,故在缴费指数中有体现。</p><p class="ql-block"> 而在视同指数中是没有体现的,其计算公式中无此加分项。</p><p class="ql-block"> 从以上说明看岀,10%的因素,针对中人,在其退休金计算中有体现,在缴费指数中有体现。</p><p class="ql-block"> 针对中新人、新人,在缴费指数中有体现。见例2。</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某中人2020年退休,新办法养老金及职业年金和为6000元,原办法退休金为5000元,过渡比例为60%。则退休待遇=5000+(6000一5000)×60%=5600元。假设是小学老师,有10%的因素,退休金变为5200元。则退休待遇为=5200+(6020一5200)×60%=5692元。其中6020指缴费指数提高,增了20元。</p><p class="ql-block">例2</p><p class="ql-block">某甲、乙同时工作,甲某事业工作,工资为5000元,乙在某小学工作,工资为5200元,上年社平为5000元。则甲当年缴费指数为1,而乙为1.04。</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8、编制内事业人员在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按企业相关政策办理了养老保险,后又回到事业单位工作并按事业单位建立了养老保险,其在企业工作期间不能走视同,应合并为缴费年限计算,那养老保险如何计算?有何影响?</b></p><p class="ql-block"> 答:举例如下:</p><p class="ql-block"> 甲在企业工作为n年,平均缴费指数为m,在企业累计缴费及利息为G。如没有企业背景,视同指数为A,视同年限为n1,缴费指数为B,缴费年限为n2,缴费积累额为F。</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修正缴费指数B1=((n1一n)×A+n×m+n2×B)/(n1+n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基础养老金=上社平×〈1+B1)/2×(n1+n2)×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过渡养老金=上社平×〈n1一n)xA×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个人帐户养老金=(F+G)/计发年数</span>这祥:</p><p class="ql-block"> (1)基础养老金,因在企业缴费指数略低,降低一部分基础养老金。或企业缴费指数略高,则会增加一部分基础养老金。</p><p class="ql-block"> (2)过渡养老金,因视同年限减少,直接降低了一大部分过度养老金。</p><p class="ql-block"> (3)个人帐户养老金,因在企业缴纳的养老金及利息转到了个人帐户,使得个人养老金增加了。</p><p class="ql-block"> (4)职业年金,应当无影响。</p><p class="ql-block"> 综合以上分析,在企业工作的情况,主要看企业指数与视同指数和缴费指数的比较,高了则增点,低了则降点,但过渡养老金应降的多一点,这部分确实降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个人帐户养老金增了,总体上应降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列举一个具体例子:</b></p><p class="ql-block">甲某,目前在事业单位工作,并按事业单位要求建立了养老保险。退休年度为2025年,副厅四级,49级工资等级。2011年8月到2013年2月在某企业工作,建立了企业养老保险。折合工作年限为1.583年,平均缴费指数为1.88。</p><p class="ql-block">归属:中新人,在10年过渡期外</p><p class="ql-block">视同缴费年限27.2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5.667</span>),减了1.583年</p><p class="ql-block">视同指数2.312</p><p class="ql-block">事业实际缴费年限11.083</p><p class="ql-block">事业实际缴费指数2.775</p><p class="ql-block">企业实际缴费年限1.583</p><p class="ql-block">企业实际缴费指数1.88</p><p class="ql-block">累计工作年限38.33</p><p class="ql-block">2024年社平预计8000元</p><p class="ql-block">平均视同缴费指数2.446(<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428</span>),降低了0.018</p><p class="ql-block">基础养老金5283.82(<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5256.13</span>),降低了27.69元</p><p class="ql-block">过渡性养老金6048.19(<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5696.77</span>),降低了351.42元。</p><p class="ql-block">个人帐户养老金1498.96(<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650.59</span>),增加了151.63元。</p><p class="ql-block">职业年金2248.43</p><p class="ql-block">新办法月养老待遇15079.40(<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4851.92</span>),降低了227.48元。</p><p class="ql-block">实发月养老金合计(不包括职业年金):12830.97(<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2603.49</span>),降低了227.48元,从2025年11月1日发起。</p><p class="ql-block">说明:</p><p class="ql-block">以上括号中数据,是考虑在某企业工作19个月后影响后的数据,这个数更可靠一些。在某企业工作19个月,</p><p class="ql-block">视同缴费年限少了1.583年,导致过度养老金少了351.42元,</p><p class="ql-block">实际缴费年限多了1.583年,由于在某企业工作指数平均为1.88,拉低了平均缴费指数0.018,导致基础养老金降了27.69元,</p><p class="ql-block">由于某企业工作19个月,个人缴费及利息为21077.0元增加了个人帐户养老金151.63元,</p><p class="ql-block">这样三项综合减少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27.48</b>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计发月数是如何规定的?</b></p><p class="ql-block">答:国家直接规定的,请看下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需要说明的是,从明年2025年起国家执行延退政策,职工退休年龄不是整数,大部分是整年零几个月,不知计发月数如何调整。如60岁为139,62岁为132,那60岁零3个月呢?是否为137?</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退休人员去世,家人可以领取4笔钱</b></p><p class="ql-block"> 1、丧葬费</p><p class="ql-block"> 丧葬费是指为逝世人员办丧礼所需要的费用,一般来说,丧葬费是补发半年的当地平均工资,这笔钱需要由直系亲属领取,没有直系亲属的情况下,根据情况来决定是由组织安葬的人领取,还是其他人领取,是需要开具一些证明的。</p><p class="ql-block"> 2、养老账户余额退还</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逝者的年龄比较大的,个人养老账户中的钱已经全部取完了(一般在退休后11.58年以后),那这笔钱就没法再领取了。而如果逝者的年龄比较小,个人养老账户中的钱还没有完全取完,逝者的子女是可以把这部分钱再取出来的。当然,这也需要出具一系列的证明,至于具体需要哪些证明,还需要去当地咨询,因为每个地区需要的材料会有所出入。</p><p class="ql-block"> 3、一次性抚恤金</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公务员的最高,其次是事业单位,最后是普通退休职工。法定的公务员去世以后的一次性抚恤金是发放40个月的基本工资,还要加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而事业单位的员工是20个月的基本养老金。</p><p class="ql-block"> 对于普通企业职工来说,各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一次性抚恤金,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工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发一次性抚恤金就越多。</p><p class="ql-block"> 4、生活特困补助</p><p class="ql-block"> 不是所有人都能领取这种补助,这仅限于因退休人员离世生活困难的家庭,可以向社保基金申请供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不同地区,这一补助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由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领取,所以它通常会被忽略。</p><p class="ql-block"> 丧葬费、抚恤金和养老金余额都是对家庭成员的法定补偿。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退休人员去世后,家庭成员可以得到相应的钱,这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体现了对逝者家人的关心和照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1、过去一直在事业单位工作,退休前几年调到企业工作,并在企业建立了养老保险,且在企业退休,养老金有何影响?</b></p><p class="ql-block">答:养老金肯定不同,但不好说企业、事业哪个更髙,这要看具体人的情况而定。</p><p class="ql-block">查阅企、事业有关养老金的计算方法,认为事业养老金改革就是按企业的模式进行的,所以计算公式应是一样的。那不一样的1是挂构的上年度工资是否相同?企、事业有可能不同;2是视同指数计算的内容不同,事业是按退休时职称、职务确定,企业按退休时的缴费指数确定的;3是视同年限的长短,至于总工作年限方面,影响退休费,但企事业方面计算上影响不大。</p><p class="ql-block">以上1中,一般事业工资比企业髙,而事业封顶数又是按企业工资掌控的,这样影响了缴费指数的高低,近而影响了基础养老金的髙低。</p><p class="ql-block">呼市从2019年开始,至2021年就是这样,如2021年事业为7089,企业为6751,在计算封顶基数时,事业是按企业工资计算封顶的,而计算指数时是按事业工资计算的,这样造成髙收入者从2019年至2021年这三年每年的指数达不到3,如2021年指数=(6751×3)/7089=2.857。但2022年企、事业都为7469又一样了,这样对髙收入者来说,缴费指数可达到3。缴费指数涉及平均指数的计算,近而影响了基础养老金的高低。</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区别应在2上,影响了过渡养老金的髙低。在事业,是按退休时职称职务确定视同指数的,对于高级领导、教授等,视同指数不可能封顶的,一般最高在2.7或8左右(指数3给院士、正部留的呢),而高级领导等在企业是拿年薪的,很容易拿到3倍社平工资,即封顶了,这样这一块企业就比事业划算,企业就高。所以在计算过渡养老金方面,在企业收入高的应比在事业多,在企业收入少的,应比事业少。</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这样,对于一些髙收入者(收入都高于社平的3倍,在企业丶事业就不一样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1)视同指数,企高、事低,企业达3,事业2.7左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2)缴费指数,也是企髙、事低,企业达3,而事业因封顶工资按企业算,计算指数按事业工资算,缴费指数低于3,如上为2.857。</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这样,计算年度社平可能事业比企业髙(如2019∽2021,但2022一样),但企业计算过渡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的指数均为3,是最髙的,这样造成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比事业的高。当然了,这是个特例,但就有人符合以上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如果以上人员到企业后收入一般,这样他的缴费指数还不如在事业的视同指数髙,这样企业就不如事业高。</b></p> <p class="ql-block">从下图可以看岀,企业过渡养老金计算的指数是企业实际缴费指数,是个平均数。若事业调入企业,调入期间工资一直很高,年年封顶,即指数为3,平均缴费指数就是3,这样视同指数就是3,这样终身均为3,全部取了封顶教,该职工从事业调入企业后就会创造一个特高的退休养老金。</p><p class="ql-block">但若职工从事业调入企业后,收入不高或忽高忽低,导致平均缴费指数不高,那视同指数也不高,这样计算出的退休金就不高。当在企业平均缴费指数还没有在事业退休时按职称、职务查表计算的视同指数高时,养老金就比事业的低。</p><p class="ql-block">但同样的人当领导、挣年薪收入高,论收入远超当地社平的三倍,由于视同指数是设计制定的,有职务的人员,职务系列最高是正部级,若正部级为3,那正厅级也就2.7左右,不会象企业达到3。按职称系列走的人,正高级分4级,1级一般为院士岗位聘任,指数能达到3,那其他正高级聘为3、4级,视同指数数也就在2.6左右,也不会象企业那样达到3。事业的缴费指数象收入高的能达到3了吧?还不一定!如内蒙社保,在2019∽2021年这三年,缴费三陪标准是按企业控制的,你收入再高,也交不进去,最后除以事业平均工资,这样这3年计算岀的指数也就2.7左右,达不到3,2022年企、事业工资又一样了,2022年指数可达3。这样在事业的缴费平均指数永远不会达到3了。</p><p class="ql-block">在事业的领导(高收入者)视同指数和缴费指数均不能达到3,这样导致在事业的养老金比企业的低。但企业的是个特例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2、缴纳15年“最低标准”社保,60岁不工作后,每月可拿多少养老金?</b></p><p class="ql-block"> “老有所依,病有所养”这是每个人拼搏多年之后,想要过上的日子,都希望自己能在晚年过上一个安稳的日子。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保体系也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尤其是在养老这一方面,养老金在不断的增长,这也为很多退休的职工人员提供有效的生活保障。</p><p class="ql-block"> 领取养老金,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呢?首先要先办理离职退休手续,然后就是要交15年的养老保险金。但这个情况对很多经济能力比较低的人来说,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为以后能享受养老金的待遇,人们经常会选择缴纳最低标准的保险,再有交满15年之后就会停止缴费。</p><p class="ql-block"> 由于缴纳的金额有所不同,缴纳的年限便有所不同,最后,人们能够拿到的养老金的数量也会不同。但如果缴纳的是最低的社保标准,并且是15年之后停止缴纳,在退休之后,能够拥有多少养老金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养老保险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分别是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应的,这两个账户分别对应的是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以及个人养老金,而最后我们能够拿到手的,也就是基础养老金以及个人养老金的和,计算养老金的公式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基础养老金等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个人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储蓄额除以计发的月数。</p><p class="ql-block">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最常见的计发月数可以算作为50周岁,也就是195个月,55周岁可以算作为170个月,而60岁则为139个月。我们可以看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假如王先生是一个工作比较灵活的人,那么他就需要一个人承担20%的一个缴纳税,其中有12%的资金是转入他的统筹账户,但只有8%转入个人账户。</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王先生所在的地区上一年在职的,每月的平均工资是5000元的话,那么王先生,每个月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就应该是这么多:5000乘以60%,再乘以20%,也就是等于600元。假设王先生的工资没有上涨以及无利息的这种情况下,那么这个王先生在这15年内一共要交的养老保险应该为108000元。</p><p class="ql-block"> 其中,能够转入他的个人账户的金额为43200元,而剩下的部分则需要转入他的统筹账户里。在此基础上,如果王先生的工作相对稳定,并且能够保持他每年每月的平均工资基本没有太大改变的话,然后王先生在他60岁的时候就可以退休。保持每年能得到的平均月工资仍然达到5000元的话。</p><p class="ql-block"> 那么在王先生退休之后,可以得到的养老金大约是这样来的:基础养老金等于5000*(1+0.6)/2*15*1%=600元,个人养老金等于43200/139=310元,而我们将两部分的金额加起来,也就是说,王先生每月能够获得的养老金约为910元。</p><p class="ql-block"> 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如果按照最低的养老保险缴纳标准来缴费的话,压力还是比较小的,但在退休之后与能够得到的养老金比起来,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像处于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里,每个月一千元左右的养老金,想要维持退休之后的基础生活,其实比较困难。</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要知道,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是进行初步计算,受到工资增长或者降低的变动、养老金上涨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因素等影响下,我们在退休之后能够拿到手上的养老金的数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一直以来,我国养老金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善,但也一直遵循着“多缴多得,少缴少得”这一个原则。</p><p class="ql-block"> 缴纳金额的数量越高,以及缴纳年限越长的话,这样是最好不过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相应比较多的养老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的私人账户里的钱已经全部取出的话,当前的养老金也还会按时发放。所以如果经济能力能够支持缴纳养老金的话,还是应该更积极的缴纳养老保险,这样就会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一份有力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3、退休金计算的例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三级,2023年10月份退休,退休金有多少?</b></p><p class="ql-block"> 从核定表中可知:这位同志于2023年10月份退休,退休时60岁,从11月份开始领取养老金待遇。退休时的工龄有近40年,退休时的职务(职称)为正高级讲师,专业技术3级。退休金如何构成?能有多少?我们来解析计算一下。</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说一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刚退休时为什么要先享用一段时间的预发(临时性)退休金呢?主要是受以下四个参数的影响:一是,退休当年所在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二是,退休上一年的工资增长率;三是,退休当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帐利率;四是,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这四个参数一般都是在退休当年近年底的时候开始陆续发布,待这几个参数都发布之后,适时就会迎来养老金的重新核算,核算后的养老金就为正式的养老金。养老金核算的同时也会将正式养老金与预发(临时性)退休金的差额一并补发给退休人员。大多数地区养老金的核算,一般都是在退休的次年进行,也有个别地区出现滞后的现象。就当储蓄了呗!</p><p class="ql-block">这份核定表,是按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养老金核算方式中的老办法计算养老金待遇的方式进行计发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1、出生日期:1963年10月。</p><p class="ql-block">2、退休日期:2023年10月,退休时60岁,从11月份开始享受养老金待遇。</p><p class="ql-block">3、参加工作时间:1984年8月。</p><p class="ql-block">4、视同缴费年限:(1984年8月~2014年9月)=30年2个月。</p><p class="ql-block">5、实际缴费年限:(2014年10月~2023年10月)=9年1个月。</p><p class="ql-block">6、累计缴费年限(工龄):(1984年8月~2023年10月)=39年3个月。</p><p class="ql-block">7、退休时职务(职称):正高级讲师(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3级,薪级45级。</p><p class="ql-block">8、退休时职务(职称)对应2014年9月基本工资(A):2919。</p><p class="ql-block">A=岗位工资+薪级工资</p><p class="ql-block">=1630+1289</p><p class="ql-block">=2919</p><p class="ql-block">1630→岗位工资,专业技术3级。</p><p class="ql-block">1289→薪级工资,薪级45级。</p><p class="ql-block">9、计发比例(M):90%。</p><p class="ql-block">注:计发比例与退休时的工龄有关:工龄满35年及以上,计发比例为90%;工龄满30年不满35年,计发比例为85%;工龄满20年不满30年,计发比例为80%;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计发比例为70%。网友的工龄有39年3个月,计发比例为第一档90%。</p><p class="ql-block">10、退休时职务(职称)对应2014年9月退休补贴标准(B):2945。</p><p class="ql-block">注:正高级职称→2945,副高级职称→2350,中级技术职称→1750。</p><p class="ql-block">11、退休时职务(职称)对应国办发(2015)3号增加退休费标准(C):700。</p><p class="ql-block">注:正高级职称→700,副高级职称→460,中级技术职称→350,初级技术职称→260。</p><p class="ql-block">12、艰苦边远津贴(D):229.5。</p><p class="ql-block">按着人社部发(2016)21号计算。</p><p class="ql-block">2015年1月1日以后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补贴标准的85%,纳入过渡期内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p><p class="ql-block">D=270×85%=229.5。</p><p class="ql-block">270→一类地区,正高级职称的补贴标准(见下表)。</p><p class="ql-block">13、教龄津贴(E)=10。</p><p class="ql-block">14、工资增长率(G):1.2692。</p><p class="ql-block">G=(1+G2014)×(1+G2015)×……×(1+G退休当年-1)</p><p class="ql-block">=(1+G2014)×(1+G2015)×……×(1+G2023-1)</p><p class="ql-block">=(1+G2014)×(1+G2015)×……×(1+G2022)</p><p class="ql-block">=(1+0)×(1+0.06)×(1+0.045)×(1+0.03)×(1+0.03)×(1+0.029)×(1+0.025)×(1+0.024)×(1+G2022)</p><p class="ql-block">=1.2692×(1+G2022)</p><p class="ql-block">注:核定表中只乘到了(1+G2021)=(1+0.024)→G==1.2692。应当乘到(1+G2022),那么在他的养老金核算中,工资增长率G会补乘(1+G2022)=(1+0.02)。</p><p class="ql-block">二、退休金计算</p><p class="ql-block">公式=(退休时职务职称对应2014年9月基本工资A×计发比例M+退休时职务职称对应2014年9月退休补贴标准B+退休时职务职称对应国办发(2015)3号增加退休费C+艰苦边远地区补贴D+教龄津贴E)×工资增长率G</p><p class="ql-block">=(A×M+B+C+D+E)×G</p><p class="ql-block">=(2919×90%+2945+700+229.5+10)×1.2692</p><p class="ql-block">=8264.52。</p><p class="ql-block">解析计算结果与核定表中数据吻合!</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这位网友,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三级,退休时预发的(临时性)养老金。正式养老金能有多少?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交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4、很多人问,薪级工资怎么知道是多少级,用在什么地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答:现在的岗位工资制度是2006年工资改革确立的,当时国办法文件分别制定了职务、职称和工人技术等级的薪级工资级数查算表,用于确定你2006年的薪级工资级数,依据级数就知薪级工资多少了。附专业技术人员薪级工资查算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下表可知,确定级数,需知2006年当年四个因表即可确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什么系列,即职务、职称、技术等级(工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该系列中处于什么级,如专业技术职称中教授4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该级的聘任年限,如聘教授4级几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工作年限,这里工作年限中,大专及以上,合并计算上学的年限,如1997年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年限就是14年〈2006一1997+1+4=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了以上4项数据,即可查表确定2006年你的薪工资级数是多少了。之后,考核称职的,每年可涨一级,那么你2014年和退休当年是多少的,应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薪级工对中人而言,应知你2014年9月的薪级工资是多少,计算老办法退休金所用,另外应知你退休当年薪级工资是是多少,按新办法计算视同指数所用,用于计算新办法养老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薪级工资对于中新人而言,</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应知你退休当年薪级工资是是多少,按新办法计算视同指数所用,用于计算新办法养老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薪级工资对于新人而言,不再考虑了!</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5、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什么区别?深度解析两者的多维度不同</b></p><p class="ql-block">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我国都是重要的养老保障制度,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p><p class="ql-block">(1)定义与性质</p><p class="ql-block">A、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由企业自主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险的强制范畴,而是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福利、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而自愿设立的。</p><p class="ql-block">B、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主要针对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一种强制性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了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不降低而建立的一种制度。</p><p class="ql-block">(2)参与对象</p><p class="ql-block">A、企业年金:主要面向企业职工,包括各类所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组织的员工。参与企业年金计划需要员工与企业双方同意,并签订合同。</p><p class="ql-block">B、 职业年金:仅限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无论是否愿意,只要属于这一范畴,都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业年金。</p><p class="ql-block">〈3)缴费方式</p><p class="ql-block">A、企业年金:缴费方式较为灵活,可以由企业全额承担,也可以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缴费比例和金额通常由企业和员工协商确定。</p><p class="ql-block">B、职业年金:缴费方式相对固定,通常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p><p class="ql-block">说明: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因编制不足,不能进编的职工按企业建立养老保险,其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等完全与职业年金相同。</p><p class="ql-block">(4)资金运营与监管</p><p class="ql-block">A、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进行托管和投资运营,但需要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p><p class="ql-block">B、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也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但其资金运营和监管更加严格。通常由国家指定的机构进行托管和投资运营,以确保资金安全。</p><p class="ql-block">(5)领取条件</p><p class="ql-block">A、企业年金:员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领取企业年金。此外,如果员工出国定居或死亡,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也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领取或继承。</p><p class="ql-block">B、职业年金: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p><p class="ql-block">(6)税收优惠</p><p class="ql-block">A、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在一定额度内享有税收优惠。企业和个人缴费在不超过规定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p><p class="ql-block">B、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同样享有税收优惠,单位和个人缴费部分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投资收益免征个人所得税。</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定义与性质、参与对象、缴费方式、资金运营与监管、领取条件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体现了两者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不同定位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6、养老金地区差异,列举了部分地区的社平工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延迟退休对养老金的影响</b></p> <p class="ql-block"><b>延迟退休后,计算养老金的参数变化了,对养老金会产生影响,列举如下:</b></p><p class="ql-block"><b>1、工作时间延长n个月,计算基础养老金中的缴费年限增加了n/12,故基础养老金增加了。</b></p><p class="ql-block"><b>2、工作时间延长n个月,若明确的退休时间为你以前应退休当年的12月或下一年的1月及以后月时(如25年12月或26年1、2、3…),你计算的基础养老金和过度养老金挂钩的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取值为你以前退休当年的社平工资(以上时间对应社平工资为25年的社平而非24年),即社平工资增加了,你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均增长。</b></p><p class="ql-block"><b>3、工作时间延长n月,明确的退休时间为你以前应退休的下一年的(如26年1、2、3…),你的薪级工资涨一级,提髙了你的视同指数,这样你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会增加。</b></p><p class="ql-block"><b>4、工作时间延长n月,个人帐户养老金多缴n个月,计算个人帐户养老金时,分子增加了,分母减少了((过去男为139,女干170,女工195),如男延长3个月,139改为137了),个帐养老金增加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