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将军山图记

袭夺河

<p class="ql-block">  阿勒泰市区的人们,出门东望就是将军山。将军山耸立于克兰河东岸,盘踞地域二十多平方公里,庞大的山体使人难识全貌,对其印象各有偏颇:或留意其陡崖,或留意其缓坡,或留意其断层,或留意其沟谷。作者常爬此山常观此山,一直有绘将军山图之想,以图展示将军山巍峨雄姿。2021年9月,以鸟瞰方式所绘《将军山图》得以画成。《将军山图》布局突出将军山森林公园、将军山滑雪场两部分,并融入相关地学信息和人文因素。</p> <p class="ql-block">  将军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体的西侧。画面中,展示出将军山森林公园的主要通道、亭阁和观景平台及山中人工湖泊。临靠克兰河边的“千丈崖”被重点刻画,展示断层逆冲特点,展示多个“三角面”,展示断裂所导致塌陷滑坡形态。滑坡与“千丈崖”间有一切面,乃是活动断层右滑的痕迹。运用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科普意义。</p> <p class="ql-block">  森林公园以东是地势更高、跨度更广的将军山滑雪场。海拔1360米的将军山顶,是整个滑雪场的中枢所在,十多条雪道由此沿着大山的南北两麓通往山下。阿勒泰市有中国雪都之称,拥有丰富的降雪和理想的山势,使将军山滑雪场成为国内最好的滑雪场之一。山顶比“千丈崖”之下的克兰河水高出500米左右,这意味着,山顶的温度比市区要低两三摄氏度,而降水量要多100毫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将军山是阿勒泰市区最大的自然地标。将军山森林公园、将军山滑雪场所在部分,地处山体的北部,岩层属于火山盆地沉积变质岩。将军山南部有大片的花岗岩山体,系两三亿年前侵入地层下六七千米处的岩浆冷凝而成。覆盖其上的地层,是比岩浆侵入年代更为古老的火山碎屑沉积物质。由此可见,在史前时期,整个将军山与裸露出来的花岗岩一样,被风化剥蚀的高度有数千米,甚至有上万米之多。那么,将军山山势为什么仍然宏伟挺拔呢?</p> <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在将军山西侧的“千丈崖”找到答案。“千丈崖”紧挨着市区,是一道南北长达两三千米的山崖,其中靠克兰河部分的崖壁最为陡峭。在银水桥以东有一段崖壁,因被塌陷滑落的山坡所遮掩,形成了一道北窄南宽的滑落切面。切面显示,“千丈崖”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其受挤压作用在不断升高,并呈向右滑行(指所面对的岩层朝你右手方向滑行)态势。在“千丈崖”的北端和南端,广布许多巨型河卵石(漂石)。这一现象启示我们:曾经位于河谷边缘的河卵石,历经许多年之后,也随将军山海拔升高了三四十米。运用这些地学信息,作者在森林公园北部标画出“漂石坡”、“滑落坡”,在森林公园南部标画出“水洞湾”沉积层断面。</p> <p class="ql-block">  在释放科普知识信息的同时,画作还考虑到与阿勒泰历史相关的人文因素。历史上,将军山的西侧有条南北走向的通道,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年。这条与将军山“千丈崖”走向一致的古道,有着不寻常的历史故事。1917年10月19日,财政部特派员谢彬经这条山路前往承化寺。在没有现代交通条件下,谢彬奉孙中山之命,行路四万六千余里考察新疆与阿尔泰,将所见所闻所想著书《新疆游记》(原名《新阿游记》),其中对阿勒泰时况介绍尤为详细。孙中山为此书作序,称赞作者“于奉公万里、风尘仆仆之中,犹能从事于著述,成一数十万言之书,以引导国民远大之志”。画图标出这条纵贯将军山森林公园的古道,意在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