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啊,亲爱的妈妈!—离退人员党总支 王建明

美友17204800

<p class="ql-block">  乍一看到题目,会以为是歌词呢。其实,我对党的这份情感,源于我的母亲这位沂蒙老区人对党的深厚感情。我的母亲隋守春的家乡就是孟良崮脚下的沂南县马牧池村。小时候跟着母亲去过几次姥姥家,对马牧池村的印象是模糊的,但母亲从小给我念叨的,生活在马牧池村这块红色热土上的亲人们爱党、拥党、跟党走的故事和所展现的沂蒙精神,却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记忆中。前期,参加省行统一组织的党史学习教育,又一次回到我的家乡临沂参观学习,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回忆家事,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家乡是抗日根据地</b> 铭记在我心中的沂蒙红色记忆和故事,是小时候通过妈妈的讲述,留存在脑海中、印刻在记忆里、流淌在血脉里的。抗战爆发后,沂南县岸堤-马牧池-常山一带是我党抗日根据地之一,这里曾是山东八路军总指挥部机关和徐向前元帅指挥所,也是日本鬼子扫荡最多的地方。这里距沂蒙红嫂明德英的家—横河村,仅有二里多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共产党救了我们一家人</b> 在我很小时候,就曾听母亲讲:“1941年,日本鬼子大扫荡,实行的是‘三光政策’啊,马牧池村是日本鬼子扫荡的重点村,曾两次被鬼子烧光了呀!我可是见过扛着明晃晃刺刀、穿着日本军装的鬼子呀,那真是杀光烧光抢光啊,你姥爷就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活活捅煞的。家也烧光了,一家人没地方住、没有吃的也没盖的,手脚都冻得流脓。你姥姥说,为了孩子们和这个家,我都不敢也不能哭呀,日本鬼子太坏了!多亏了八路军共产党救了我们全家啊!你的姑老爷、舅舅和姨,<span style="font-size:18px;">怀揣家仇国恨,先后</span>有7人跟随八路军共产党参加了革命,打小鬼子、打蒋介石。当年,你姥姥裹着小脚四处奔波,为八路军做军衣做军鞋,她当时还是村妇救会长呢!还有你二舅,作为淮海战役支前民工,推着独轮车跟随解放军南下渡江,还打到了大上海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共产党走,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b>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在沂蒙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没有动摇过。记得母亲曾对我说过:“战争年代,咱家的亲人很多跟队伍走了,我年龄小又是女孩家,不让去。但我很小就接受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教育,共产党让我有了饭吃,识字班让我认识了字,我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我只信一条,只要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共产党走,就能过上好日子。咱家参加革命的人,无论是打鬼子、干革命、去支前,还是抗美援朝,从没有二话。你大舅1939年参加革命,抗美援朝时,差点牺牲在朝鲜,怕回不来,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寄给你姥姥,留个念想。你二舅身体弱小,淮海战役硬是跟着部队,推着独轮车支前渡江到了大上海!纵有多大的困难和牺牲,他们跟着共产党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半路回家的。”每当说起这些,妈妈都感到十分的荣光和自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啥工作都是党的工作,组织叫干啥就干啥</b> 记得我参加银行工作后,一直从事行政事务工作,思想上有些不安心。母亲经常用这些话鼓励我、教育我:“啥工作都是党的工作,组织叫干啥就干啥。当年,我怀着你的时候入的党,我的党龄就是你的年龄。那时产假56天,把你送到婴儿室就上班了,组织重新分配我工作,我啥也没说就去了,哪有这想法那想法的!”这些朴实敦厚的语言,折射出沂蒙老区人把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受母亲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我在工行党务行政工作岗位上安心干了近42年。明年就要光荣退休了,退休后仍要发扬和传承沂蒙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党奉献余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想当年母亲的讲述,不禁潸然泪下</b> 我第一次听到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八路军小战士的故事,是母亲亲口讲述的,她老人家为自己家乡有这么一位英雄红嫂引以自豪!我的沂蒙精神的启蒙教育,就是从妈妈和亲人们的讲述中渐渐形成,植根于心中的。我的这些亲人都先后故去,89岁高龄的妈妈,也于2020年离世。可母亲的这些零散的红色记忆,串起的一个个红色故事,成了后代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参加省行在临沂红色教育基地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我再次实地参观沂蒙精神纪念馆,亲耳聆听讲解和讲课,回想当年母亲的讲述,不禁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沂蒙精神不朽丰碑,生生不息代代相传</b>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沂蒙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精准定位。战争年代,母送子妻送夫,上战场打鬼子;推小车去支前,运粮食送弹药;摊煎饼做军鞋、煮鸡蛋熬鸡汤;最后一口粮食当军粮,最后一块棉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老区人民一幕幕大爱无疆的场景,正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正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生动诠释;一纷纷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正是激励一代代沂蒙儿女在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陈毅元帅那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至理名言,生动印证了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信仰、军民一心,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再次证明: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共产党就没有号召力、凝聚力和组织力。有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福祉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伟大实践,就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信赖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  母亲虽已离去,但她给我讲述的沂蒙故事将永远印记在我心里,从妈妈身上启蒙传承的沂蒙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矢志不渝跟党走。</p><p class="ql-block"> 我把党来比母亲,党啊,亲爱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我亲爱的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