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鲜活展示。在漫长的历史中,体育文化从创造到发展,积淀下来许许多多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在这里,我们向大家展示非遗体育项目,让更多的人们熟悉了解非遗体育,更好的传承体育文化,体育精神。 岳家拳是中国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为民族英雄岳飞根据自身所学结合与敌作战中实战而创立,传说为内家拳形意拳母拳,流传至今已800多年。岳家拳历经数百年不衰,并能流传于世,与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是分不开的。2008年6月7日,岳家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后裔在湖北武穴已相传三十三代,近两千多人。自宋代至今,岳家人对岳家拳的练习从未间断,而岳家拳的最初拳谱,就保留在《岳氏宗谱》中,是岳氏家谱的一部分。1986年,岳飞后裔、岳家嫡传拳师岳进将岳家拳古拳谱原本捐献给国家,自己仅留下复件,这才揭开岳家拳神秘面纱。同时,岳飞爱将张保的后裔在岳家拳传承上也是繁衍兴盛,根据祖训,张保家世世代代学练岳家拳。共同挑起了传承岳家拳之重任。 岳家拳诞生于军中,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编,故以实战著称。岳家拳的每招每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花架与外形的刻意美观。流传下来的拳术套路主要有:一字拳、二梅花、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连环、十字桩。十套拳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且每一套动作都古朴自然,紧凑严密,节奏鲜明,简练易学。其中的任何一招一式,都可以为习练者在实战中具体应用。 岳家拳虽然动作简朴,简单便捷,步法上直来直往,但仍然讲究虚实,有七虚七实之说,同一招式依情况而定,虚实变幻。岳家拳进攻以"云雾抛托""五峰""六肘"为主。防守则以"吞桩""圆断""拂击"见长。上架下防,抢占中线,左右进攻。一招一式,非攻即防;一举一动,非擒便拿。处处防中有攻,攻中设防。岳家拳招法简易,但招招都可视为绝技,之所谓一击而必杀也。岳家拳因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故要求"容情莫动手,动手莫留情",其中"单刀赴宴,降龙伏虎"为绝技中之绝技。 凡拳术无步法则不灵。岳家拳的步法特点是脚踏中门,左右兼顾。步法则以柳叶桩为主。柳叶桩要求,"后脚紧,前脚松,不丁不八为真宗;进步快,立桩稳,双眸紧紧视其胸"。此步法立桩稳固,防守严密,以利击破对方突然袭击,且便于移动,既轻快又敏捷,动而不乱,以退为进,擅长进攻,能攻善守。在激烈而千变万化的技击中,步法为基础,只有首先熟练掌握步法,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使自己攻守均能处于有利的位置。 岳家拳在实战应用中,攻防进取多手法而少腿法。手法灵活多变,变化莫测,出手快,路径短为一大特色,故拳术以短打著称。岳家拳的手法有一指枪、二指残等。一指枪用于点击人身要穴,被击者不死即伤。二指残则快狠准,直击对手双目。另外,还有云雾手、抛托手、偷桃手等手法技巧。"顺风双摆莲"、"云雾两镖手"等动作最具代表性。 岳家拳在实战应用中,攻防进取多手法而少腿法。手法灵活多变,变化莫测,出手快,路径短为一大特色,故拳术以短打著称。拳术中有"肘不露,腿不起,肘露被人擒,腿起被人跌"之说,故腿法要求高不过腰。但在对付攻势凌厉的腿法时,它的防守又有其独特的技法。防上三路攻击之腿以肘与肩以及身体的闪、吞为主;防下三路攻击之腿则以截堵封踹而见长。 岳家拳讲究气息调理,"气盈则力充"。练习时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动作之间以吸气与吐气相结合。吸气时气存丹田,气要充满,做到蓄气呆发;吐气时要发声吐气,气要吐尽,动作之间前后照应,前后动作要求连贯自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退防为蓄气呆发,进攻则以气催力。 岳家拳自岳震、岳霆在鄂东一带传授以来,金、元时候遭禁制,难以发扬。明末清初逐步壮大。在鄂东一带,习武者莫不以岳家拳为本。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批老拳师先后辞世,如今武穴市除岳飞武校近几年来先后共培养了5800多名会练岳家拳的学生外,其城镇,农村习练岳家拳的人逐年减少,而能深入研究者更少。<br><br> 加强保护、传承、弘扬好体育非遗项目力度,呼吁更多的人感受体育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只有这样我国的体育非遗文化才会大放异彩,体育强国的目标才能够更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