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和而不同 有容乃大</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题记</font></div></h3>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桂蕊飘香。2021年10月23日受平城区教研室小数室负责人李海燕的派遣,小学数学导师及学员一行13人来到了省会太原,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七届全国小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本次盛会以核心素养下“预见新课标,建构新思维”为主题,探讨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减负,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碎片化的问题,如何落实“大观念、大任务、大单元”的教学策略,让我们共襄了一场又一场精神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短短两天的活动一共有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为我们做课、做讲座,与我们互动、交流、分享、研讨。</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为我们做课的是特级教师贲友林,他为我们带来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一节课学生围绕将一张长方形纸分成两部分的不同方法,紧紧围绕周长的意义进行了分享、交流和碰撞,让学生感受变化中的不变,将练习的控制权悄悄向学生转移。</p> <p class="ql-block"> 贲老师在随后的讲座中将自己的理念与实践与我们倾情分享,他提出的五个问题,让我们每位一线教师都在思考:“双减”背景下我们的练习和作业要怎样做,将课堂、练习与作业统一起来,从原来的大水漫灌---精准滴灌,从简单机械---能力培养,将作业当作师生双方沟通交流的载体 。</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带来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通过简单问题的推进让学生首先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然后循序渐进地巧妙设下埋伏——缺少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改一个字后条件成立,并通过游戏类型的题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爱上数学的目的。让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让能力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p> 徐斌老师关于“无痕教育”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儒雅智慧、他的博闻强识、他的中西贯通,真正的做到了“课如其人”,“人课合一”,提出的“不言之教”让我们从哲学思辨的角度感受教育有痕---无痕的三种境界。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的《轴对称图形再认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质疑,在质疑中辩论,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使得整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p> <p class="ql-block"> 课后罗鸣亮老师的讲座《说理:走向学习的远方》中说道:想上好数学课,首先要弄清学生需要什么课堂,课堂上要尽可能把老师的时间和精力腾出来,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能让师生共同享受到思考数学的乐趣。他还指导我们在“双减”政策下,应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将生活还给老师!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问少些,有质些,完整思考留给学生。 面广些,多等些,把机会抛给学生。话少些,再少些,留出时间还给学生。</p>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讲授的《体积的认识》,看似朴实无华,却用他的教育机智升华了课堂,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简单明白的教给孩子们,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获得知识。他讲到:把课上好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是一件真正对孩子好的事情。如何把课上得开心、有趣? 吸引孩子去喜爱数学,学好数学,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去追求的。不同的课,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教的,需要用心去选择最合适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的《分数乘法和除法》练习课,体现了数与数运算的一致性的理念,帮学生建好了承重墙,打通了隔断墙,突出了小数、分数、整数都是一个理,数都是对数量的抽象,都是对多少个计算单位的表达,所有的运算都是单位的运算。犹如“千条江湖归大海”,让同学们恍然大悟,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的交流环节为我们带来了2021修订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最前沿的理念,结合具体案例为我们讲解了什么是一致性,什么是大单元,还在课后的交流中不停的追问:我这样讲你们能明白吗?能理解我的意思吗?耐心地向我们阐述数学是有联系的、有结构的、有系统的,繁杂的知识中一定有一个核心。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把握核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的《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突出了聚焦核心+自主学习+精讲多练的理念,通过对比的数学研究方法探索总结出三个关键字:“占、百、份”,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把百分数的意义作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聚焦核心,提高了课堂效率,他主张课堂练习中“四个当堂”:当堂作业、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惑,撬动了课堂变革,落实了“双减”政策,让课堂更高效。</p>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带来了五年级的数学广角—— 《数与形》。她根据正方形数分别设计了“形中有数”、“以形助数”、“数形结合”三个层次,真正表达出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了数与形的关系之后,又追加了一些形象、具体的练习,巩固了学生对于“形”和“数”的理解。让孩子真正体会理解华罗庚的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p> <p class="ql-block"> 刘延革老师在讲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带领大家一起深度解读《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从低层的知识技能,到高层的学科素养和问题解决,教师们都得加以重视,并具体阐述数学抽象的思想和数学建模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带来的四年级《解决问题》把教学自主的权利给学生,把合作的本领教给学生、把课堂的时空留给学生、把探究的情趣带给学生。让“对话”成为了课堂的常态,让学习变革真实地发生了。他的幽默风趣、从容应变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强老师在讲座《基于“策略”视域下的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中主要讲解了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并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厘清三个问题: </p><p class="ql-block"> 1.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2.为什么要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3.要学习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在厘清这三个问题之后,更是强调了数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机车1校 张淑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数学是神秘的,深奥的,学不懂的,又是可怕的,枯燥的,没有趣的;吴正宪老师教授孩子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能力,而这些的获得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学习技巧方法。在教学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直观化的感受知识努力的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8校 张志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为期两天的太原“和美课堂”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之行,使我深刻感受到数学大咖们的教学风采和个人魅力。八位名师高屋建瓴,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契合,为我们提供了一场盛大的精神盛宴。在欣赏名家风采、品味名家风范中,积极、主动联系自身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改变,在改变中提升,栉风沐雨,砥砺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8校 周贞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走进名师,感受名师,使我明白: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课堂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地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兴小学 卫小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从每位名师的身上都学到了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贲友林老师的以学定教;徐斌老师的润物无声;罗鸣亮老师说理思辩;俞正强老师的生本课堂;吴正宪老师的知识建构;黄爱华老师的异中求同;刘延革老师的凸显主题;强震求老师的模型建立.....他们的理念和而不同,有容乃大,感觉不断地在打通任督二脉,慢慢地自己的理念在改变,行动在推进,最好的理念终要落地,需要自己在课堂上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8校 任丽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在两天的学习中,专家从学习内容的本质,教学方法的实践,教学理念的渗透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所以在双减政策下,我们更要深入思考,积极探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2校 王加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剖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有拔高学生高度的知识水平与思想高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灵活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平城区实验小学 朱燕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用四个字来概括此次学习收获——“温”、“悟”、“变”、“高”。“温”是为人师表要温润如玉,课堂语言要温和柔软。“悟”是让学生“悟”出知识,课堂要慢慢启发,层层点拨,让学生自己感悟,主动学习。“变”是变通,巧妙变换教学素材,降低学生理解难度。“高”是课堂立意要高,教师要看到学生更高的知识层次,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扫平障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两天的充实学习让我倍感精神愉悦,也督促我从自身、学生、课堂、格局四个方面重新审视、思考教学工作中的缺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平城区实验小学 邓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通过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我领略了罗鸣亮、吴正宪、俞正强、贲友林等八位名师的风采。无论哪节课,都营造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学生真正在自我活动中学习,教师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了同样的精彩,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一节节充满活动的课堂,如沐春风,受益匪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慧小学 靳雅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数学之妙在于求知问道,科学之美在于寻根究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数学不能浅尝辄止,要有探索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0校 张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成就课堂的精彩纷呈 ,“和美课堂”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就是一场视听盛宴,让我深切体会到优秀的数学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其中,著名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带来了五年级的数学广角——《数与形》,这堂课根据正方形数分别设计了“形中有数”、“以形助数”、“数形结合”三个层次,真正表达出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让我意犹未尽。在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不断开启学生心灵闸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向我们传达了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丰盈了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拓宽了我们的教育视野,让在场的我们真正享受到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兴小学 王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想发挥引领作用,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备好课,上好课,帮学生建好承重墙,打通隔断墙,构建起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孩子爱上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培训虽然结束了,大家激动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下来,在餐桌上、在火车上、在房间里......交流着彼此的想法、看法、反思,赞美着自己喜欢的大师,想象着回到学校哪些可以用在实践中,确定着自己将要努力的方向。名师们的高屋建瓴,灵动的课堂氛围,严谨的课堂引导,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会追随名师脚踏实地,潜心研究。我们会用自己的爱心、诚心、耐心、匠心,收获教育的累累硕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每一位热爱教育的追梦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图文资料:王懿春 赵晓亚 李金霖 王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教研室导师团队成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整体编辑:卫小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内容审核:李海燕 张志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