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登州府蓬莱县之大赵家村

Yxsc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根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登州”这块地盘在登州名字还没有出现时,属于“青州”的嵎夷或东夷;春秋时期,它又成了“莱子国”的一块地盘;战国时期,这块地盘被并入“齐国”;秦一统天下之后,分了36个郡,“登州”前身属于“齐郡”黄县的一块地盘;到了汉代,属于“青州”的“东莱郡”之“胶东国”;西晋时属于“青州”之“东莱国”;南北朝时属于刘宋的东莱郡;元魏时属于东牟郡;北齐时属于东莱郡;隋朝亦属东莱郡。</p><p class="ql-block"> “古登州”最初设置在“文登”,管辖文登和观阳,城址在观阳(现在的牟平区观水镇半城村)。“古登州”始建的由来,有一段历史故事:“文登城”的东边有一座山,叫“文登山”,简称“文山”。虽然这座小山海拔不足百米,周长不足1.5公里,却是当年秦始皇光顾的地方。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多次东巡,其中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和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两次东巡经过文登。在他巡幸文登时,曾召集文人登上“文登城”左边这座小山,论功颂德。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小山,称作“文登山”。再后来,公元568年设立了县,便称为“文登县”。</p> <p class="ql-block">  唐初将“文登县”设为州,便称为“登州”。到了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最早设在文登的“登州”被撤,所属的几个县归“莱州”管辖。到了唐如意元年(武周“武则天”,公元692年),从莱州所辖的县中分离出“牟平、黄、文登”三个县,重新在牟平设立了“登州”。从撤州到再设,中间隔了65年。重设的“登州”在牟平仅存在了15年,到唐神龙三年(武周“武则天”,公元707年),治所便从“牟平”迁到了当时属于“黄县”管辖的“蓬莱镇”。既然一个州治的署衙安在了“蓬莱”,那么这个唐朝初年设立的“蓬莱镇”便被升为“蓬莱县”。唐先天元年(后唐“武周”,公元712年),蓬莱西部析出,复置“黄县”,“蓬莱县、黄县”皆属“登州”。唐天宝元年(后唐“武周”,公元742年),“登州”改为“东牟郡”,辖“蓬莱县”。唐乾元元年(后唐“武周”,公元758年),“东牟郡”复改为“登州”,仍辖“蓬莱县”至唐朝灭亡。</p><p class="ql-block"> 宋袭唐制;金袭宋制;元袭金制。</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蓬莱县”入“登州”,属“莱州府”;是年,废牟平县入宁海州,仅辖文登县,州治不变。是年,朝廷北运役夫8万余名,又徙“登、莱、青”民于东昌、兖州。</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登州”改由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直辖。</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五月,升“登州”为府。</p> <p class="ql-block">  至此,登州府下辖一州七县:宁海州(治牟平、领文登县。今牟平区)、蓬莱县、黄县(今龙口市)、福山县(领今福山区、开发区、芝罘区)、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徙山东登、莱二府贫民无恒产者5635户,就耕于东昌。</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迁登州平民赴辽东,安置于关外边内。</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夏六月始,连雨40余日,水漫画桥。是年,朝廷颁《辽东招民开垦奖励条例》,登州大批民众渡海徙往辽东。</p><p class="ql-block"> 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大旱,草木尽枯,飞蝗蔽日。人大饥,瘟疫流行,百姓不顾禁令,携眷乘船经登州各海口赴辽东者甚多。</p><p class="ql-block"> 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大瘟疫,山东百姓不顾禁令,携眷乘船经登州各海口赴辽东者甚多。</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4月,撤销登州府,改为县治,县内区划改保为区,社仍为旧制。“蓬莱县”由山东省直辖。</p><p class="ql-block"> 从唐神龙三年(武周时期“武则天”,公元707年九月)古登州治迁至蓬莱,到1913年四月撤府为县,登州治所在蓬莱存在了长达一千二百多年。</p><p class="ql-block"> 蓬莱县,登州府附郭。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始置蓬莱镇,属黄县。唐神龙三年(公元707年),登州治所移蓬莱,蓬莱遂升镇为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大赵家村,有资料记载,曾名“登州府蓬莱县城东东流保芦洋社五甲大赵家”。这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外界皆称“芦洋大赵家”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  大赵家村始建于金末,金朝期间太始祖「赵斌」在宁海州防基寨任「都统」,金末(金朝末年公元1234年)从宁海州徙居芦洋大赵家村,至今(2021年)赵氏在此地繁衍生息已有780多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斌公世系考至五世,五世裔孙尚存27人,五世后失考。斌公儿孙曾在元朝任武职官员,五世后裔身处元朝末期,处于朝代更换的混乱时期,27人的大部后裔,至今杳无音信,去向不明。所幸斌公裔孙现存二支,其一,位于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大赵家村;其二,位于烟台开发区八角街道小赵家村,此支为斌公曾孙禄公后裔,何时从大赵家村迁出,已无从考究。分析斌公在胶东乃至全国应该还有后裔尚存,有待稽考。</p><p class="ql-block"> 明初,太始祖「赵斌」后裔「赵悦」祖出现,自悦祖以后,世系、支系清晰可辩。大赵家村赵氏本应立「斌公」为祖,但斌公后裔世系不接,无法延续,终未立为始祖,而是单独以「太始祖」世系单独立谱,予以记载。</p><p class="ql-block"> 悦祖世系,悦祖生五子:□(失讳)、□(失讳)、□(失讳)、□(失讳)、庆。</p><p class="ql-block"> 赵氏以其五子分五大支。其中:</p><p class="ql-block"> 长支:现村内无人。有考者,俱在其它省市。</p><p class="ql-block"> 二支:据传,明初战乱时期,早亡,无嗣。</p><p class="ql-block"> 三支:有考者,现已繁衍至二十一世。现分布于村内,但村内人数不多,大部分徙居海北,有考者,现居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镇。</p><p class="ql-block"> 四支:有考者,现已繁衍至二十二世。现分布于村内、山后初家、潮水镇小雪村及东北三省。现已查明,在吉林、黑龙江两地,有分别自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徙居于此的几百赵氏族人。</p><p class="ql-block"> 五支:有考者,现已繁衍至二十二世。现村中以此支人数为最多,其它有考者,分布于福山区高疃镇肖家沟村、山后初家村、山后陈家村(赵家庄)、大柳行镇上岚子、下岚子村。还有很多族人早年徙居东北三省及其它省份。</p><p class="ql-block"> 大赵家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族人善做生意,自古为官、经商者俱多,名人辈出。受朝代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赵氏族人也纷纷外出谋生,诸多徙居东北三省和其它省份。</p><p class="ql-block"> 从八十年代起,诸多徙居外地较早的赵氏族人回家寻根问祖,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开展,寻祖之风又见高涨,纷纷回乡或利用网络寻求自己家族的根源,为便于大赵家村徙居外地的赵氏族人利用网络寻根,现将有关世系范字公示于网络,望参考查询!</p><p class="ql-block"> 所排世系、范字按《赵氏家谱》排序如下:</p><p class="ql-block"> 始祖:悦、忙(均单字) </p><p class="ql-block"> 二世:□、□、□、□、庆(均单字)</p><p class="ql-block"> 三世:秉 </p><p class="ql-block"> 四世:应</p><p class="ql-block"> 五世:廷 </p><p class="ql-block"> 六世:国</p><p class="ql-block"> 七世:希、允 </p><p class="ql-block"> 八世:然、春、名、五</p><p class="ql-block"> 九世:大,其余均单字</p><p class="ql-block"> 十世:尔、天、文、博、崇、自</p><p class="ql-block"> 十一世:永、中、甲</p><p class="ql-block"> 十二世:世、长、宗、雲、元、</p><p class="ql-block">善、克、裔、如、城、承、连</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宏、殿、图、汝、孔、成、思、丕、源、喜、章、同、祥</p><p class="ql-block"> 十四世:中、可、得、立、景、钟、基、曰、良</p><p class="ql-block"> 十五世:学、恩、祥、有、霖、天(或添)、作、选、孟、传、嘉、鸿</p><p class="ql-block"> 十六世:从、宝、先、铭、光、宜、尚、福、其、起、道、在、书、国、春、万</p><p class="ql-block"> 十七世:文、延、九、衍、吉、开、鹏、庆、志、凤、佰(或伯、百)、广、沛、国、金、振、茂、纯、柏(或栢、佰)</p><p class="ql-block"> 十八世:曾、增、邦、清、桂、树、寅、经、清、润、明、建、敬、堂、生、贤、介、曰、国、奇、崇、丛</p><p class="ql-block">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无论何时何地,思乡之情人皆有之。</p><p class="ql-block"> 饮水思源,不忘祖根。无论职位高低,家乡之根人皆有之。</p><p class="ql-block"> 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p class="ql-block"> 尊祖敬宗,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赵氏族人能有所帮助,如有需查询者,可拨打电话13906385746联系,我会尽最大努力协助予以查询!</p><p class="ql-block"> 祝全天下赵氏宗亲身体健康,万事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