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2021年江西省高中语文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在赣州市南康中学落下帷幕。景德镇市昌江一中占羽珣老师执教《拿来主义》一课荣获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在展示现场,占羽珣老师以优美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出色的课堂组织能力获得评委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在直播“互动”中,也是好评如潮。</p>  <p class="ql-block">  在专家点评环节,本次大赛评委会专家代表、南昌市十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张玉璠高度肯定占老师本堂课:很好的体现了鲁迅先生杂文的思想深度,紧扣文本的核心进行延展,与学生积极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授课教师的个人素养,用心和用情。</p>  <p class="ql-block">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为了在全省大赛中赛出水平,占老师这堂课,从整体布局、环节安排、问题设计、时间分配,从阅读、梳理、探究、表达等各个方面,可谓斫削琢治,精打细磨。</p>  一、从心尚“德”,聚课堂核心  <p class="ql-block">  德=行+目+心,有人说“人的言行,十目一心”,专家解释得更具体:是一只眼睛对准瞄准器“十”,而瞄准的正是“心”。前行路上,以目测,从心为。</p><p class="ql-block">      对这次全省赛课,这“德”,是占老师的追求和目标。</p><p class="ql-block">      《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赛课不容易,拿好名次更不容易。鲁迅冷峻、深刻,他的杂文无法仿制,集批判性、直接性、思想性于一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堂课演绎“民族魂” 鲁迅之思想注定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占老师还是这次参赛最年轻的一位老师。</p><p class="ql-block">      学生第一,文本第一,鲁迅第一,新教材理念和思路第一。以“四一”为核心,成就了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拿来主义》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占老师以“四一”拿来了好成绩,新了自我。</p>  二、奉处“中庸”,集团队之力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中庸”就是要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如河南人说的“中”。我大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上两届全省赛课,景德镇市高中语文都获得二等奖第一名,以零点几分惜别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为此,景德镇高中语文人都在思进取、求突破。</p>  <p class="ql-block">  必须要发挥教研团队力量,“中”出积极性和干劲。</p><p class="ql-block">      市教研所高中语文教研员徐林根,从5月31日确定占羽珣老师代表景德镇市参加全省大赛以来,由撤换最初的课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到《拿来主义》的反复研判、设计、数易其稿、打磨,几近倾力其中。开学后,省赛临近,一个多月内前后7个下午去占老师所在的昌江一中听课、不断修改、完善。线上督促、交流,不分班休。国庆节后的13日、18日,并分别领课去景德镇一中、景德镇二中练兵(20日启程去参赛)。那段时间,指导磨课是中心工作,全心投入。</p>  <p class="ql-block">  全市高中语文中心组的朱伟光、刘赤兵、李移民、何有湖、胡乐乐、甘玲、龚明君,昌江一中教研主任于洪林(同是中心组成员)、教务主任郑志耘、团支部书记柴奇,景德镇一中王忠良、彭敏格,昌河中学彭亚龙、陈曦、艾诗媛,景德镇二中温仁坪、蔡军,以及昌江一中陈长福、詹恒东、谭文太、冯新生、于秀汤、周林、余紫娟、英筱珺、王萍等语文组的全体老师,等等,人人都至诚率性力行,集体审课、讨论,倾全力,行乎当行。</p><p class="ql-block">      还有更大一个团队——景德镇高中语文,在鼎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平生于物原无取,赚得辛苦也喜欢。</p>  <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徐林根主任,感谢朱伟光、刘赤兵、李移民、胡乐乐,感谢于洪林、郑志耘、柴奇等老师的无私付出!</p>  <p class="ql-block">  感谢大家!感谢景德镇高中语文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