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深化课题研究

牟平区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及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烟台市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2021年10月26日,在美丽的果都栖霞召开了“烟台市区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经验交流暨课题鉴定会议”,牟平区传统文化团队在教研员王荣荣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本次会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骨干示范——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课堂中悄然绽放</b></p>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上午,在美丽的栖霞庄园中学,我们认真聆听了李圣荣老师的《古诗词里蟋蟀鸣》和崔建宏老师的《悟仁心做仁者》两节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古诗词里蟋蟀鸣》中,李老师借助巜诗经七月》、《夜书所见》、《小重山》这三首古诗词引领学生层层吟诵、反复品味和想象画面,以此来体会蟋蟀生命逐步消失的悲凉,感受诗人叶绍翁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岳飞壮志难酬的无奈,学生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进行情感的升华。课堂接近尾声了,柔美的轻音乐适时响起,那秋天的悲凉、游子的家愁和将军的国恨让人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三首古诗词的品读,让我们感受到有物才有象,有象方有情,更让我们领略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悟仁心做仁者》一课中,崔老师首先引领学生谈出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字蕴含着什么呢?崔老师引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资料,通过资料解读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那深厚的爱国情怀,学生也明白了“恭”字之内涵是:做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巜六尺巷》的故事解说和学生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探讨让学生明白“宽”字意在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容的品质;杜长胜老人的事迹展示,让学生领悟了“信”字的独特内涵,我们牢牢记住了杜长胜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信做人,低调做事!</p> <p class="ql-block">  纵观整节课,崔老师通过事例引入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了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为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反复吟诵、勤于积累会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学生的心灵,也会让孩子们在古诗词的世界里自由翱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专家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之路</b></p> <p class="ql-block">  26日下午,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主任辛成志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盛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之路》。</p> <p class="ql-block">  辛教授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讲起,一直讲到习<span style="text-align: initial;">近平</span><span style="text-align: initial;">总书记访问曲阜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传统文化融合之路。更在2021年教育部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从百经之首《易经》到多个流派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再到儒释道三主干,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p> <p class="ql-block">  在如何进行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融合,辛教授提出了要注重人的性情培养,完善人格,培养真正的智慧三方面要求,最后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为结束语,给与会的教师提出了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课题汇报展成果 科研交流促提升</b></p><p class="ql-block"> 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6位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就本校所承担的市级规划课题进行了经验分享。</p> <p class="ql-block">  栖霞市实验小学李海霞老师交流的主题是《根植传统文化 提升语文素养》,学校通过构建教科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的三大阅读体系,引领学生读、品、赏优秀传统诗文和经典名著,通过开设字课、诗教和古文阅读研究,探寻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品诵读之乐,实现放飞“悦心”少年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牟平区高陵镇中心小学张铮校长分享了主题《以农村特有资源,助力传统文化研究落地》,详细介绍了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民间传统文化的校本化实施研究》课题为依托,充分挖掘农村资源,把传统文化研究做实做厚。在研究中“学、做、研”相结合,开展“寻艺、学艺、展艺”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了“玉米叶编织”“烙板画”“秸秆编织”“剪纸”等具有当地民间传统特色的手工艺,传承民间技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思维。注重把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跨学科融合,与诗词、拓展阅读、中国传统元素、实践活动相结合,丰润学生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开展具有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活动“童谣谜趣”“高陵民间故事”等,孩子们搜集、整理、传播民间传统文化,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家庭,向社区辐射,推动社区的传统文化传播。</p> <p class="ql-block">  烟台格迈纳尔中学小学部邹彩娜副校长汇报的主题是《三纵三横育红心,三树三促立德行》,生动阐述了学校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红色伟绩为内容,用课中学、研中学、行中学、学中悟的形式,构建红知、红行、红志的“育红”课程体系,实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培养有红心,有德行的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  招远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姜华萍老师主持的《红色基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研究》,秉承阅读立人的课程理念,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将中华红色经典所展示的峥嵘岁月与革命历史、革命者英勇善战与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作为初中生必须汲取的精神养分,让学生通过对红色经典的阅读,推进德育工程一体化向纵深发展。</p> <p class="ql-block">  烟台第十三中学的苑如波老师,交流的是《基于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本课程研究》,“潜心研究,守正出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适度融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使学生在成长关键期既收获知识,又修身正己。</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分享课题研究成果的是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的刘帅老师。她交流的主题是《基于中华优秀文化的高中语文研究》。刘老师介绍了他们的大胆尝试: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和释放其文化内涵;拓展开发校本课程,师生合作梳理传统文化枝脉;在各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修养水平。</p> <p class="ql-block">  最后招远教科室刘艳艳主任针对本次立项的86个课题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给予了指导,为本次课题交流做了圆满总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领导总结 指明方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烟台市教育局王璇副局长高屋建瓴,从前期工作的回顾,问题与不足以及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的立项和开展给各位与会领导和老师们提出了实践指导和引领,注重“课题引领、科研深化,深刻把握核心思想,增强教育针对性”的传统文化理念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本次经验交流暨课题鉴定会现场的专家、领导、课题组成员们无一不沉醉在中华经典的春风秋雨里,为中华经典而自豪、为传承经典点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此次会议的圆满结束将引导我区更好地走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之路!</p>

传统

文化

学生

中华

优秀

古诗词

老师

课题

中学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