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遗照~高又明题字收藏~李元鼎题诗~晁暁愚赋辞邮寄~于右任题注~党史馆珍藏

laozhe

<p class="ql-block">一张非常珍贵,不同以往的井勿幕遗照最近问世。这是一张由高又明题字收藏、李元鼎为遗照题诗、晁暁愚赋辞邮寄,于右任背面题注,移交党史馆珍藏,辗转台湾保存的井勿幕先生遗照。照片中井君勿幕英俊豪爽,身着中式对襟服饰。</p> <p class="ql-block">这一张照片,经历颇为奇特,是井勿幕先生的侄孙女井亚莉于2010年9月30日,在台湾党史馆查档发现翻照的。</p> <p class="ql-block">遗照上:</p><p class="ql-block">高又明(明德)题字为:井勿幕先生遗像 李元鼎先生题诗 高又明收藏 民国九年春於三原县</p><p class="ql-block">李元鼎(子逸)先生题诗为:颈血年来應化燐, 百身何處赎君身。 空留纸上英姿在, 朗朗玉山猶照人。 相对如聞謦欬聲, 死生無間此交情。 逰魂幾度黄壚過,可念穷途阮步兵。 九年春日子逸(朱印)</p> <p class="ql-block">晁暁愚信件上赋辞为:斯令我邑,旋来就義。 烈矣惨矣,永存浩氣。 琛此遗跡,将勿翦熄。 民国三十六年新春 晁暁愚(晁暁愚印 白)寄自西安</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先生背面题注为: 井勿幕先生遗照 三十六年一月二十九 晁晓愚同志由西安寄来 嘱送史馆 于右任记 (印)</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资料来看,这张遗照流传有序,经历多人之手,时间跨度长,先是在民国九年(1920年)春,高又明题字收藏、李元鼎先生题诗。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二十九日,晁暁愚在西安写信并将此照片寄给在南京的于右任先生,嘱其赠送国民党党史馆,于右任背面题注记载此事,随送党史馆,国民党撤离大陆时,1948年底,蒋介石指示全部史料运至台湾,又随转运黄金及珍贵资料的轮船运到台湾,现在保存在台湾台北国民党党史馆,位于台北市中山南路11号荣发大厦六楼。在流传期间,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曲折,有待我们后人的发掘和考证。</p> <p class="ql-block">井勿幕(1888-1918)原名泉,字勿幕,后易字为名,又字文渊,笔名侠魔,陕西省蒲城县人。井勿幕4岁父殁,是井岳秀胞弟。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经纬学校学习.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5年冬,孙中山先生委任井为担任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陕西创建同盟会组织,是先父高又明先生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辛亥革命时期,勿幕先生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中华民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委任为稽勋局副局长,后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是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1918年11月21日应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信邀,赴兴平南仁堡出席军事会议时被叛徒杀害,年仅30周岁。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p> <p class="ql-block">高又明(1886~1951),名明德,字又明。近现代名人,辛亥革命先驱,陕西早期同盟会核心人物,1905年冬经井勿幕介绍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九月初一(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高任军政府军械官,负责制造地雷、炸弹,奔走于东、西路战场,被誉为陕西革命军中制造军火的首倡者。为嘉勉其功绩,孙中山亲书"博爱"二字相赠。靖国军时期,高任总司令部军械处处长、兼第四路军军械处处长等职。1922年秋,陕西靖国军总指挥胡景翼接受冯玉祥改编后随冯部离陕,高又在胡部任军械处处长、兵工局局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前后,高与友人窦荫三、寇遐、南汉宸、杜斌丞、韩望尘等人集资创办西安集成三酸厂、西安阿房宫电影院、西京中国国货公司、西北飯店等,希图发展民族工商、文化事业,实业救国。有《如是我见我知录》等著述留世。</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 国民党的元老,书法大师、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以反对袁世凯。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后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晚年在台湾仍渴望祖国统一。善长诗词书法,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外学人欢迎。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 晚号“太平老人”。</p> <p class="ql-block">李元鼎(1879~1944),字子彝,亦作芝逸、子逸,笔名礨空,号老曼、鲁曼,晚年自号漫西居士。陕西蒲城荆姚镇中街村人。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李等率先加入。三十四年(1908)正月,与井勿幕、赵世钰、李西堂等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同盟会陕西分会建立后,李设计了秘密联系法。宣统元年,李由日本回国,任西安府实业中学堂教员。同年,陕西咨议局成立,李任秘书长。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任参议兼文书。陕西军政府成立,任军政府秘书,后又负责秘书厅事务。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陕西军政府教育司司长。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编纂委员会编纂,国民政府审计部副部长、部长、1935年,因对蒋介石私自拨款之事不满,李元鼎辞职回到西安。支持杨虎城在家乡蒲城创办尧山中学,并担任校董。抗日战争期间,李连任第一、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李元鼎为陕西省第二届临时参议会议长。生前诗作甚丰,诗稿《老曼斋诗存》收入5000余首。</p> <p class="ql-block">晁暁愚 ,生平不祥,曾在《耀县文史资料》第三辑(1987年11月)上发表有文章《耀县药王山惨案》,有回忆录《杨将军将出国其夫人在沪遇险的情况》,《记杨虎城将军的几件事》等。曾任十七路军总部驻南京办事处主任 。</p> <p class="ql-block">位于台北市中山南路11号荣发大厦六楼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可能是全台湾隐藏秘密最多的地方之一。这里珍藏着1890年至1980年间近现代中国史料原件300万件以上。</p><p class="ql-block">据党史馆主任邵铭煌介绍,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于1930年5月1日在南京成立,目的是汇集革命史迹文物、为国民党党的历史保存记录。 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后两天,共计111箱史料相继运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党史馆的全部史料运抵南京入库。 1948年底,蒋介石指示全部史料运至台湾中部存放,曾存于南投草屯,后迁至台北阳明山上的“阳明书屋”,1998年迁入当时的中央党部大楼。目前这里藏有1890年至1980年间近现代中国史料原件300万件以上,分为文献、实物、图片三大类。图片分人物与事件两大类,共15万多幅。</p><p class="ql-block">邵铭煌说,依照国际惯例,过了30年的解密期限,档案就应向公众开放,但“凡机密性未丧失或未达开放时效之史料,本馆得拒绝调阅”。</p> <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大陆居民赴台游启动前,台湾有人为大陆游客设计了回顾历史的 “金三角”路线:国民党党史馆居中、前方是“总统府”、左侧为 “中正纪念堂”。均对外开放可阅览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高启宏整理</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gymjnw.com/" target="_blank">西北辛亥革命纪念网</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3xaii1i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西北辛亥革命纪念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3u1wldo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陕西辛亥革命后裔联谊会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243hr9x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西北军火第一人——高又明的传奇人生</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x5lfsi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百年历史照片~见证时代变迁</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