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是1960年9月上的小学,1966年夏天小学还没有毕业,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看着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我们无所适从,一等就是两年。直到1968年9月,我们才得到消息,终于可以走进中学的校门去上学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小学同班的同学被分配到了西安市第十八中学、纺织城中学和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1968年9月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我第一次走进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开始了中学生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安市第五十五中学,座落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塬下的纺织城北端,是灞桥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8月,当时应该有初中和高中的老三届学生在校。除了学校门口左右两侧各有一栋教学楼外,还有一座教学楼和不少平房。学校附近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二院、纺建公司、西安电力机械厂、西北第一印染厂、西北国棉三、四厂,离我家住的国棉四厂也只有二十分钟的路程,学生大都来自周边这些企事业单位和堡子村、永丰街、梁家街等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9届同学武和平、苏卫民、平根新在学校门口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时候学校门口的牌子,由于进驻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工人宣传队是由国棉三厂派出的,学校的名称也改为“西北国棉三厂革命委员会五七学校”。学校每个班级都派有工宣队的师傅协助老师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学校各年级按照军队的形式称为连,各班级称为排。我们的班级被称为一连一排,学生中选出了一男一女两个排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刚开始的时候,学校里的情况非常混乱,有时候这个班正在上课,别的班就有人打了起来,乱哄哄的。老师不敢管,工宣队师傅不知道怎么管,直到西安市警备区到学校抓了几个带头打架的学生,校园的秩序才有所好转。当时老三届的学生还没有下乡,他们在学校操场上演出的庆祝九大召开的舞蹈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1968年底,我们学校的老三届都上山下乡去了,只剩下我们六九和七零届初中学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学校待了两年,除了学习很少的文化课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学军、学工、学农,还有挖防空洞等。1968年冬天,我们在西北国棉四厂学工,我在筒并捻车间推纱管,干了半个月;1969年在国棉三厂的织布车间,我当过一个月的“落布工”。在震耳欲聋、恒温、恒热的车间工作,使我们真正体验到了父母一代人的艰辛劳动和工人阶级的奉献精神。我们的语文课以治政教材居多,有时候还听一些时事政治报告,数学我只记的越过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物理和化学就没有开课。外语好像学了几句“Long Live Chairman Mao (毛主席万岁)”等英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春天,我们四处寻找肥料用架子车送到远处的农田里,以增加土壤的肥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难忘的是1970年夏收时节,我们去解放军部队在草滩农场学军劳动的事,那次我们全年级的城市学生都参加了这次夏收。在这二十多天的劳动中,我们亲身体验到了人民军队的温暖和伟大。我们一到部队,就住进部队各班的宿舍,而战士们却住在周边搭起的帐篷里。部队炊事班精心为我们做各种可口的饭菜,顿顿不重样。我们和部队一起出操学习。在劳动的时候,我们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把一个个麦捆装上汽车,遇上雷雨天气我们顶风冒雨地在麦地来回奔跑,把一捆梱麦子抢运到打麦场上摞成麦堆;当旋耕机在用收割机割过的麦地里把土壤翻过以后,我们起垄围起一个个长方块、灌上水,准备插秧。我们也在秧田里拔秧,两手在灵巧地把秧苗拔出来,捆成一个个小捆。插秧的时候,我们一字形排开,把一棵棵秧苗插入泥水中,感觉就是在江南水乡劳作。天晴了,我们去打麦场里,把一个个麦堆扒开摊平晾晒碾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安六月的天气已经比较热了,然而当连阴雨下起来的时候,把我们冻的哆哆嗦嗦。连长指导员立刻决定,把全连指战员的皮大衣拿出来给我们穿,草绿色的军大衣穿在我们的身上暖在我们的心里,更使我一生都崇尚军人热爱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夏收工作结束后,我们就要告别部队指战员的时候,部队的连长指导员和战士们敲锣打地鼓欢送我们,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流着泪水、拉着战士们的手,迈着恋恋不舍的地向回走。直到送女同学的汽车返回,我们上了车,才告以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班级在毕业前的合影,第一次合影没有成功,第二次补照人没有到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零年的八月对于我们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日子。这个暑假我们没有放假,听说是要选调大部分男生和10%的女生,去陕南的铁道兵部队参加2107工程的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零年八月一日,第一批分配方案的消息公布以后,整个校园都沸腾起来了,到处都是议论纷纷的同学们。听过前来招人的铁道兵刘连长、刘排长的动员报告后,不少人在大会上发言,坚决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加襄渝铁路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学校选调学生的刘殿相排长和我校四位同学武和平、黄援朝、陈绍荣、梁宗君在校园里的合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批到铁道兵部队接受锻炼两年的分配方案,要挑选一半的人员,女生只占15%,到安康去修建 2107工程。2107工程是湖北襄樊到四川重庆的铁路,中间经过陕西安康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学们积极报名,争先恐后,决心书像雪片一样飞进了校革委会的办公室、贴满了学校的墙壁、黑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0年8月10日下午三点,55中学六九届全体学生在操场集合,宣布参加2107工程的学生名单,全校六九届129名男生和23名女生被批准参加襄渝铁路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后,我们学校152名同学在刘连长的带领下进行了整训和学习,同时办理了户粮关系的迁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庆华厂子校的66名被批准参加2107工程的男女同学在马白白排长的带领下,进行相同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23日晚,庆华厂子校的42名男生离家,住在55中学的教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24日早上七点,55中学129名男生和庆华厂子校的42名男生,一起乘坐七辆大卡车从55中学操场出发,在堡子村和18中学、纺织城中学的车队汇合。然后到市中心的西安市体育场编队,进沣峪口,沿西万公路向陕南进发,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超强体力劳动,用稚嫩的双肩担起建设的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根据有关档案记载:“在省市革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亲人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紧密配合与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从七月二十三日开始,至八月二十五日,历时32天,胜利地完成了在本市69级中学毕业生中选调一万人的任务,另超额了57人。(其中:男8507人,女1550人),并安全送到安康、紫阳、旬阳、白河等施工地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3年8月24日,是我们在五十五中学毕业暨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3周年的日子,一百多名五十五中学毕业的69届、70届初中毕业生回到母校,在学校的多功能教室举办了“重返校园纪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3周年纪念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会上,我连副连长武和平讲话,李进京代表全连战友向学校赠送《三线学兵连》丛书、《5855部队参加襄渝铁路建设40周年纪念册》以及陈大明战友日记有关在学校的部分内容;原55中学70届学生代表吴国友、69届、70届女生代表李永健、高选洁分别向学校赠送了本连队的同学名单及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十五中学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赠送的资料,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你们赠送的资料非常珍贵,为校史增加了重要的内容;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学校40年来的发展变化,欢迎大家重返母校,希望大家关注学校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后,大家参观了学校,感叹学校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家纷纷在校园里合影留念,久久舍不得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选洁同学的生日是8月24日,与纪念日是同一天,我们大家和她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连队参加纪念活动的人比较多,拍照的效果不是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学校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六九届女生,她们承担了安康火车站的建设任务,谁说女儿不如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学校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七零届男生,他们连队住在安康汉滨区郭家河,担任了岚河口隧道的施工任务,用他们中队霍副营长的话说:这个连队是脚后跟绑大罗,走到哪里哪里响的连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们学校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七零届女生,她们承担了月河隧道、月河大桥、月河火车站和长枪岭隧道的施工任务,是一群巾帼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学我们排女排长留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好!五十五中的青葱岁月看了后,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学习生活环境,文中有些人和事我记得,文中没有的一些人和事也勾起了我的回忆,比如在我们进校后不久后成立的纠察队,当时我被派去,纠察队在工宣队的组织下,负责学校的斗批改等。总之,文章记录了我们这一届学生的成长和学校和社会的历史变迁,让人回味无穷。为你点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