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永在我心中

真诚待你 10581791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是抚顺二中,我是它的六七届毕业生。也是人们俗称“老三届”中的“老初二”。</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风雨沧桑,六十载春华秋实。时间如白驹过隙,再有三年就是我们走进母校怀抱六十周年,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瞬间,可是在我们人生的里程中却走了大半。走进校园我们正是十四五岁青葱时光,少年无忧,青春横溢,满身心憧憬诗和远方。不幸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打碎了校园的宁静,惊醒了我们的“大学梦”,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可爱的校园与钻研知识的课堂,一声召唤,来到农村广阔天地这个大课堂,成为知青这个群体的一员。母校成为我们梦中的乐园和心中的怀念,成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战胜艰难的源泉和动力。在农村最艰难的时候每当想起母校我们就感觉浑身充满力量,我们为曾经是抚顺二中的学子而骄傲和自豪,我们暗暗决心在困难面前绝不退却,挺起脊梁,迎难而上,为母校争光!</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如今五十七年过去,经历了下乡、下岗、下海,渡尽劫波兄弟在,学友相聚诉衷情,我们年逾古稀,容颜已衰,岁月无情,芳华不在。可是永远不变的是我们我们对母校那种心心相印,荣辱与共的爱恋,是同学之间的纯真情谊,是我们执着的追求和不老的情怀!是身为二中学子那矢志不移的同学情缘将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母校永在我心中!</p><p class="ql-block"> 踏遍青山人未老,同窗情深续新篇。在迎接我们步入母校抚顺二中六十周年之际,回顾过去,我们心潮彭拜,百感交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望未来,我们倍加珍惜,携手前行,不忘初心,共创美好!</p> <p class="ql-block">  青山依旧在,归来仍少年。1964年8月,我们来自于抚顺市各区数十所小学的200名学生,在数千名学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幸的考入被誉为“小清华”的省市重点中学抚顺二中。这所学校有最优良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最雄厚的师资队伍,当年是一所初中、高中俱全的我市唯一的省重点附中,由于生源优中选优,全校仅有二十个班级,其中初中十四个班,高中六个班,共有学生千余人。每年的大学升学率几乎是100%,我市考取清华北大尖子生大都来自抚顺二中。</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们忘不了二中校园里那朗朗的读书声;忘不了二中操场上我们列队操练的少年英姿;忘不了每逢年底喜迎新年的师生联欢会那生动活泼的节目;忘不了阶梯教室里面上大课,忘不了图书馆里我们孜孜不倦学习的场景,更忘不了老师们辛勤的培育和同学们之间友爱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一张张同学合影的照片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也是同学们互助友爱情谊的记载和浓缩!张张照片,绵绵情谊,凝聚着母校的关爱与哺育,母校的校训将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养德博学求真创新”永远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遵循。</p><p class="ql-block"> 2018年在庆祝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曾通过美篇把五十余年的同学情谊以及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回顾和憧憬,从而激励每个同学把个人经历作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把母校的培养和期望作为我们前进的源泉和动力,让真挚的同学情在母校校训指导下,不断巩固和延续,心连心,手挽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p><p class="ql-block"> 老骥虽伏枥,壮志贯长虹!</p> <p class="ql-block">  翻开当年的相册,在母校生活学习的老照片悠然唤起我们的记忆,打开记忆的闸门,母校情我们永存心头!同学缘我们终生难忘。一曲《回到那年》让我们找回从前,泪流满面!悲苍的曲调,震撼的歌词,把我们带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同窗时光和让我们魂牵梦绕的二中校园。</p><p class="ql-block"> “那年,是哪年?那年,是一张褪色的照片。那年,是哪年?那年总是魂绕梦牵。那年,是哪年?那年是我们共同的从前”。那年是我们一起在母校操场上跑跑跳跳,在母校课堂上朗朗读书的场景,依稀宛如昨日,欢笑响彻母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悠扬的歌声让我们深切感受其实从前从未走远。她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不知道是为什么?此刻听到这音乐,看到从前的我们,总是热泪盈眶,母校爱,同学情深深融入我们的身心!</p><p class="ql-block"> 歌声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那年,是哪年?那年,我们说过再见。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找北斗星座。走的累了,让青春回家看看吧!走的久了,让时光倒流一次吧!走的倦了,让记忆张望从前,回到哪里?回到哪里?回到回不去的从前,回到哪里?回到哪里?其实从前从未走远!”因为母校那长长的走廊,那宽敞的礼堂,那阳光普照的操场,那专心致志学习的课堂,都在我们的心中激荡起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历史有时总会和我们开玩笑,让我们不知所措。就在我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苦读中,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学习的进程被迫中断了。年轻懵懂的同学们有的参加了不同的红卫兵组织,有的回家当了“逍遥派”,可是,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并没有由于派别的不同而影响,殊途同归,都在“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都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我们一起到北京和全国大串联,我们一起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和接见!我们一起复课闹革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工人师傅的教诲,学习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艰难时光方显同学情深,特殊时期倍感友谊珍贵。无论何时母校永远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我们也像孩子对自己母亲那样百倍爱惜母校,即使在最动乱的时候也不允许母校受损,守护着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学犹如亲兄弟,手足之情难忘怀。这是1968年下乡前夕,几个男同学相约合影留念。两个月后他们就一起登车奔赴辽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同窗好友,姐妹情深。五十余年过去,同学情缘依旧。张秀清和钱玉春是好伙伴。在校时候她们两个互相商量曾经给福建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写信慰问,竟意外收到了回音。千里之遥,互相勉励,每次写信她们互相执笔,表述对解放军战士的崇敬,也加深了她们之间的姐妹之情。</p> <h3>  懵懂少年,情谊纯真。照片陈旧,真情永存!这张照片也是在校期间的同学合影。</h3> <p class="ql-block">  五十七年斗转星移,五十七年花开花落。从走进二中校门那一天起,同学情缘至今整整五十七年!当年的我们还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儿,迎着太阳幸福的成长,开放!照片中那一张张笑脸是陶醉在同学在一起时刻的愉悦和欢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好同学,也是好朋友。我们曾经形影不离,我们有过共同经历。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左起刘宇英,张中锋,作者本人。中锋打球唱歌都很棒,文武双全,他现在已经入了日籍,经商创业多年,成就颇丰,不幸英年早逝。宇英下乡与我同在一个青年点,他也很有文艺细胞,弹得一手好吉他🎸,回城后分配到辽西葫芦岛,现已退休。只有我还在家乡“站岗放哨”“发热放光”,参加社区的党建和关心一下代活动,奉献自己的余热。</p> <p class="ql-block">  一张张照片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一张张青春横溢的脸庞,让我们找到了同学年少时彼此交往的亲切感觉。更增加我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的爱恋与思念。</p> <h3>  工宣队进驻学校,领导同学们一起“复课闹革命”。来我们班的赵师傅和李师傅两位师傅热情实在,平易近人,很受同学们欢迎。记得我们后来刚下乡的时候,他们像亲人一样与我们同吃同住,关心呵护着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孩子们。在最初陌生的环境里给了我们温暖和引导。这张照片就是工宣队的赵师傅与我们班的与女同学在校时的合影。</h3><h3><br></h3> <h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结兄弟情谊,亲如手足。</h3><h3><br></h3> <h3>  同学情是一份真挚的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学情是一份不老的情,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和不变的初心!</h3>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校园比邻劳动公园,自然环境十分优雅,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紧张学习之余,同学们常常到湖边散步遛弯,呼吸新鲜空气。</p> <p class="ql-block">  坐在湖边树干上看远处景致,谈天说地,是我们几个淘气的女孩的消闲习惯。</p> <p class="ql-block">  校园周围的林荫小路上,你会看到我们轻盈的身影,听见我们欢快的歌声。朝夕相处的校园生活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距离。</p> <p class="ql-block">  同学少年,朝气蓬勃。我们怀念操场上的生龙活虎的运动,我们更怀念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温暖!我们在一起尽情的欢笑,我们在一起欢快的畅谈!举举杠铃,亮亮肌肉,是我们男生之间的保留节目。</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同学,纯朴直率,有话就说,不需要彼此防范,互相间推心置腹。男生之间犹如好兄弟,彼此关爱。</p> <h3>  同学在一起总是喜笑颜开;知己在一起更是无话不谈。图为我(右一)和好友师建华,王 铭同学在一起合影,后来下乡我们都在一个青年点,睡在一铺大炕,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艰苦环境锤炼下,愈加真挚成熟,更加牢固久远。</h3> <p class="ql-block">  最真莫过同学情,历经多年不变味。当年结伴踏歌行,今朝携手夕阳红!少年往事不忘却,同学情系一生缘!我们一直珍藏着在校时候的照片,老照片尽管已经泛黄折角,可是大家却已经珍藏了五十个春秋!始终把同学照片带在身边。</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同学情,纯真无瑕。尤其男同学都比较重义气,朋友之间有人被欺负了,大家都会仗义执言,出头帮忙。我们班级有几个高干子弟,在父母文大挨批,住“牛棚”期间,怕他一个人孤独寂寞,我们就去家里陪他们住,给他们做伴儿。特殊时期的温暖和关爱更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p> <h3>  老照片的模式基本一样,胸前佩像章,手持红宝书。</h3> <h3>  生活中没有十分完美,总会留有遗憾。我们由于还没有毕业就匆匆下乡,所以非常可惜连一张毕业照都没有。在2008年四十年聚会的时候,经过当时聚会的筹备小组精心设计了这张全班合影,还是付学斯的孩子应用电脑技巧,将我们过去小型合影及个人照片经过特殊处理合成这张惟妙惟肖的“毕业合影”,虽不完美,尚有瑕疵,比如个别毕业后失联的没有找到老照片就爱莫能助了,还有合成匆忙,竟然出现了两个马杰!记得在四十年聚会主持人将此照片发放到每个同学手中,让大家竞猜何时所照?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毕业时候照的,有的说是下乡回城以后照的,七嘴八舌,以假乱真。最后经过主持人提示才看出破绽,两个马杰让大家笑声不止!同学们非常满意这张有纪念意义的合成照片!毕竟都是老照片合成,与当年别无二致!</h3><h3><br></h3><h3><br></h3> <h3>  抚顺二中,这个让我们魂绕梦牵的校园,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过去多少年,在我们的心里,你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你是引领我们进步的阶梯。回城后,我们一次次回来看望你,一回回激动的感受你!站在二中的门前,走进二中的校园,我们好像紧紧依偎在你的怀里!我们为今生曾经是抚顺二中的学生而骄傲和自豪!从这里出发,为社会奉献,为祖国奋斗,我们一生无悔!不管我们在哪个岗位,做什么工作,我们都时刻没有忘记我们出自二中,我们决不能辜负老师的教诲和厚望,我们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要无愧二中这个称号和荣誉!二中,我的母校,我们回来看望你,就是当面向你汇报,您的学子无愧于你!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们都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积极进取,力求更好!</h3> <h3>  这是抚顺二中五十年校庆的喜庆日子里,回校参加校庆的同学与我们当年的语文老师关俭合影留念。我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教诲。我们要永远不忘师恩,不忘师教,让尊师重教风气代代相传!</h3> <h3>  母校,你好!我们回来看你了!2014年,在跨进二中校门50年的时候,同学们举办了《相识五十年,续缘谱新篇》聚会,期间一起回到母校看望。</h3> <h3>  越千山,走万里。母校依旧在我心。在母校二中门前留个影是我们大家的心愿。我们不管走到哪里,也会永远牢记自己是二中学子!永远不会忘记二中给予我们的教诲和培育,永远不会忘记师恩和师教,永远不会辜负母校对我们的厚望!无论我们在哪个岗位上都会兢兢业业,奋发进取,积极奉献!无愧于抚顺二中学子的光荣称号!</h3> <p class="ql-block">  几回回梦里回校园,流连忘返依眷恋。依稀还是旧模样,同学见面还少年。频频招手声声唤,梦醒依旧思校园。我们已经形成习惯,每次聚会都要回二中校园里走走转转,为她的日新月异变化而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百年树人,固基立本。二中校训是我们成长进步的遵循。我们在这里留影就是宣誓:我们会永远弘扬和坚持养德,博学,求真,创新的精神,永远牢记母校对我们的教诲和培育,让二中精神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抚顺二中,我的母校!你永远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6日</p> <h3>  </h3>

我们

母校

同学

二中

校园

一起

照片

抚顺

那年

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