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学校:育苗幼儿园</b></p><p class="ql-block"><b>学习人群:中班全体老师及家长</b></p> <p class="ql-block">平日里,我们和孩子走在马路上、走进公共场合,经常会看到一些人遵守社会公德,也会看到一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这时候,我们就要及时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公德意识。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人遵守了社会公德,就要鼓励孩子向他人学习。比如,在公交车上,有人把座位让给了老人,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大姐姐把座位让给了老爷爷,真有礼貌,我们要向她学习。”如果我们看到一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就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比如,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发现有人闯红灯,我们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闯红灯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把正确或不正确的做法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自然就会有公德心。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去体验一下公德心缺失给自己或他人生活带来的影响。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参加某个活动,离场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垃</p><p class="ql-block">圾,我们就可以问问孩子,如“看到这些垃圾,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后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等,从而让他明白,这是因为一些人没有公德心,这样做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给他人带来了不便,让清洁工阿姨辛苦地清理现场。当孩子亲身体验到公德心缺失给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时,他就会明白公德心的重要性,就会非常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时刻提醒自己。</p> <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公共生活规则是社会生活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德要求。只要培养起公德意识,做到并不难,而许多人走上邪路往往是从不讲公德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在影剧院、体育场、公园、图书馆、商店、公共电汽车上,一定按规定办事,不为个人利益破坏规定。尤其是看到有人破坏规定时,不要出于从众心理也跟着去做,应该劝阻那些违规的人。</p> <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关心公益事业。公益事业有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家庭要与孩子一起为公益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以我们的善良与同情心熏陶孩子,使他们从小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如果认为公益事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将会给孩子心里埋下不良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b>注意事项
</b></p><p class="ql-block">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在没有完全发育之前更多的是模仿,所以父母一定要起到好的榜样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