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开悟,一种得道……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启发学生思维,说来容易做来难,教师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不断的提升与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6日,我校如期开展了由蒋茜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公开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到底怎么做呢?也许你能从这堂课中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蒋茜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大胆地展示了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风采,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展课堂风彩</span></p><p class="ql-block">一、趣味导入,引出乘法</p><p class="ql-block"> 在大海的另一边有个买卖国,船只来往频繁,叫卖声不断。人们卖东西都靠数数,一个一个数,从日升数到日落,于是皇帝下令一捆一捆的数,把两个三个四个捆在一起卖,用加法计数。秋刀鱼一捆5个,三捆是5+5+5,但如果是三十捆,就是5+5+5+5+5……</p><p class="ql-block"> 这太麻烦了,有没有一种省时省力的简单记法呢?</p> <p class="ql-block">二、初步体会乘法</p><p class="ql-block"> 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寻找相同点,学生发现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3+3+3+3是4个3、5+5+5+5+5+5是6个5,再改写乘法算式:4×3和6×5。</p><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音频“乘号的自我介绍”认识乘号,富有童趣,强烈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 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认真做笔记,同学们专注做练习,教室里充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p> <p class="ql-block">三、深入探究</p><p class="ql-block"> 教师提问:乘法中的5和6分别藏在加法中的哪里?学生回答:5是加数,6是加数的个数。学生尝试改写3+3+3+3,改写为4×3或3×4,并且说明4和3分别是什么含义。</p> <p class="ql-block">四、练习巩固</p><p class="ql-block"> 教师通过“贴一贴”小游戏,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每组两个笑脸贴四组并写出加法与乘法算式,学生自己尝试贴一贴并说一说。拍掌鼓励学生,找找掌声中的秘密,原来老师拍了6下,一共拍了4组,用乘法表示是6×4或4×6。</p><p class="ql-block"> 将乘法应用在生活中,从游乐园的照片中找到乘法算式,学生看到后都非常的兴奋,踊跃回答。</p> <p class="ql-block">五、拓展延伸</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留了一个疑问给学生“难道每一次算乘法,都要将相应的加法算出来才能得到答案吗?”为下节课铺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评课助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课后,陈校长带领听课教师进行研讨,在授课老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听课教师轮流发言,针对性地指出了不足和应改进的地方,如““板书需要再同步”“5×6与6×5的不同”等,为课堂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人人听课、人人反馈的良好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时,这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让校本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