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教研、行双减、共享共融合——竹条中心小学和樊西实小联合教研活动

随心

<p class="ql-block">  十月,秋风萧瑟,天气转凉,但我们樊城小数人的教研热情丝毫不减。月中,我校有幸接到樊西实小李慧琴校长的邀约,她提议聚集我们两所邻居学校的教研力量,开展一场资源共享的“拼”教研活动,意在践行暑期培训的双减政策和学科融合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  上周,李校长率先莅临我校带来了一节五年级的《植树问题》,这是数学广角单元的一节综合实践课,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对“两端、两边以及间隔”等本节课中出现的关键词的理解,课前,李校长把学生带到户外操场,采取体验式教学法给学生上了一节别具数学味的体育课,走进室内,李校长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培训,板书学法指导,为新授课做好了万全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新课开讲了,孩子们课堂上学习习惯方面表现得训练有素:读题整齐、倾听认真、做题端正,还有和老师互动时的响亮口号——“比一比,看一看!”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去熟悉学生,学生却好似李校长一手带大的孩子一般默契十足!</p> <p class="ql-block">  导入时李校长发问:“如果你是植树的设计师,你会哪些植法?”,学生在经历过植树问题的体育课之后,课堂上迅速反映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即只栽一端、两端都栽和两端都不栽,并畅谈了自己喜欢栽成的各种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还有圆形等。李校长借由学生的栽树习惯把植树的情况和形状联系起来,为后续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铺垫。</p> <p class="ql-block">  随后伸手指的互动中,学生能够准确的表达出5根手指对应的有4个间隔,并依次类推。阅读分析例题时,学生也能够准确的解释出两端都栽和每隔5米的意思,学生对题目中关键字词的理解有效的助力了他们后续对棵树和间隔数关系的深入探究,这都得益于李校长那堂别样的体育课。</p> <p class="ql-block">  探究新知时,李校长先是让学生猜想总长100米可以栽几棵树,然后引导学生想到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进行数形结合,在学生感受到数据太大不便于画图后,提出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选定总长为20米、25米、30米、35米来继续研究,学生在动手操作、互动交流中得出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瞧!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已经被学生用精准的语言总结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  巩固练习时,李校长尽可能全面的关注着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将不同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带领学生一起顺着答案去逐个分析,寻找出错的原因,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允许学生出错并且把错误发挥出了它最大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联系生活,学生们发现了很多隐藏在身边的植树问题,如座位、窗护护栏、大衣扣子等,李校长还用粉笔为同学们演示了锯木料的情况,植树问题的模型已然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成型。</p> <p class="ql-block">  课上我们认真听课整理笔记,大家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课后我们及时开展评课活动,抓住这样一场难得的合作机会碰撞新的思维火花。</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就这节课先给我们谈了谈她的构思:本节课采取数学和体育学科相结合,想要通过体育课的游戏,让学生理解间隔数,体会两端都栽的不同情况,课堂教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以致用时,使得学生能够把植树问题的模型理解清楚,最后在作业练习方面,通过基础题、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分层设计来落实双减。</p> <p class="ql-block">  我校的教研团队一致认为李校长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节示范引领课。她以体育课的游戏为前奏,让学生经历探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建立植树问题模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学法指导、学科融合和落实双减方面,也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值得我校教研团队继续深入研究。</p> <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我们学校的教师代表张文玥老师来到樊西实小讲授了一节五年级的《可能性》,这是一节小学生初次接触的概率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p> <p class="ql-block">  受教研员肖艳老师视导时的指点和李校长上周学科融合课的启发,还有我校教研团队的打磨,张老师对这节课又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一、重视学法提炼,渗透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课上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推导出可能性中的不确定事件,通过观察—排除的方法推导出可能性中的确定事件,渗透了推理的数学思想。</p> <p class="ql-block">二、注重学科融合,不失数学趣味</p><p class="ql-block"> 课中设计了两项趣味活动,抽取情绪卡片和转动大转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通过观看宠物盲盒视频,知道卖宠物盲盒是违法行为,我们要关爱呵护小动物,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人心不可盲,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三、课堂组织高效,作业设计精心</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作业设计层次分明,有基础题、必做、选做题和拓展题,其中“双十一”警示语海报大比拼的拓展题倡导学生理性消费,给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p> <p class="ql-block">  说课时,张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这节课的设计流程:视频导入—活动探究—巩固练习—生活启示—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设计比拼。</p> <p class="ql-block">  评课时,樊西实小的教研团队对张老师这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也给出了些许建议:这节课以情绪谈话导入,游戏、活动设计巧妙、步步升华、讲练结合、最后再以情绪谈话结束,首尾呼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彰显张老师对教材教参的那股钻劲儿。其中学习任务单基础题的第3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建议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题思路,更能体现做题方法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大组拼活动在今天圆满结束,相信参与其中的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希望今后合作教研能够成为常态,让我们樊城小数这个大家庭一起携手共进!</p>

学生

李校长

教研

植树

我校

这节

学习

做题

体育课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