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佳肴黄米糕

欣庸

<p class="ql-block">在塞北高寒地区,人们种黍子普遍,吃黄米糕最常见。</p><p class="ql-block">黍子是最古老的农作物,与南方的稻子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食供给源。因为它无霜期短早熟,从种到收只用60天的时间即可收获。非常适合北方种植,且年年种的最迟收的最早。</p><p class="ql-block">北方人大都爱吃黄米糕,除了绵甜爽口,主要还是抗寒抗饿。北方人有句俗语“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这是对糕和莜面内抗力量的形象总结。</p> <p class="ql-block">生活是一种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p><p class="ql-block">当地有句理想生活的顺口溜“早晨吃粥有点菜,中午吃糕有点肉,晚上喝稀粥有几颗豆”。这是理想的生活,这是憧憬,在改革开放前很难达到。</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里,有这种想法绝对奢侈,或许大年三十能遇到。</p><p class="ql-block">从记事起,高粱面和糠糕、玉米面糊糊、土豆是主食。家里就父亲一个整劳力,年年都欠大队口粮款,年年不够吃,全凭勒紧裤腰带节约生活。</p><p class="ql-block">家里人口多,吃饭分份。最难忘记过大年,母亲蒸出黄糕,我们姊妹几个都等待能分给一小块吃,可是家有家规,再饿等人到齐才开饭。燉出一盘肉,先挑出五块给爷爷奶奶送去,余下的,母亲给每个人分两三块,倒点肉汤。那个香呀甜呀好吃呀,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感觉世上就数这种食物香。狼吞虎咽,好大一块糕几乎不剩。</p> <p class="ql-block">最纯洁的记忆是六七十年代。长身体增记忆,抹不掉挖不走。或许最艰苦最困难,才可与记忆深度成比例。</p><p class="ql-block">在村里上小学,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都是村里民办老师,不留作业。很少考试,学习没有压力。夏季放学,先回家找吃的,裁一块糕“高粱糕”,抹点酱“自制豆瓣酱”,边吃边挎蓝跑出去拔草,母亲给养兔分配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最让人心花怒放的时间是中秋。那个时间点正好黍子刚下场,队里先分给社员一部分过中秋节。大部分人家没有时间扒米磨面吃黄米糕,多数都把黍子磨成面(带糠糕)蒸出吃。虽然入口有的粗,但很爽口香甜。</p><p class="ql-block">分到黍子,母亲经常给吃黍子糕。那个年代,我们只知道,凡是母亲做出的什么都是美味。特别喜欢闻蒸糕那个味道,满屋暖暖的甜香味,热腾腾从锅里冒出,秋香顿时飞向田野,所有的果实都从脑海飞出,那种充实富足的思维都定格在秋实的美味上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黄糕养育了我一生,它是我最喜欢的一种食物。</p><p class="ql-block">当今,黄糕已成为大同的一种美食名片,在晋北大地颇具盛誉。糕有多种吃法,原于它的特性(柔软金黄、绵甜滑口、细腻筋道),素糕“纯黄米糕”、油糕“糕包菜馅或豆馅放油锅炸”,过年家家户户用年糕做馓子,到大年炸出上待亲朋好友。这种食物酥脆爽口非常好吃。</p><p class="ql-block">如今黄糕成为最常见最普通的食品。尽管现在食品丰富多样,我还是钟爱黄糕。不纯粹是记忆中的美食,期特点是抗饿好消化,放在肚子里舒服。</p><p class="ql-block">研究表明,黍子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对人身体具有降压、快速补充能量、帮助消化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