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莫过寡欲,至乐不如读书————十月读书报告 (闫广慧)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奇鸟形状录》:我们如此目睹的光景,不过是现实世界极小极小一部分。我们习惯上认为这便是世界的世界,其实并不是的。真正的世界位于更深更暗的地方,大部分由水母这样的生物占领着,我们只是把这点给忘了。你不这样想?地球表面三分之二是海,我们肉眼所看见的仅仅是海面这层表皮,而表皮下面到底有什么,我们还基本不知道。” (日本 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 小说 上海译文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是村上春树中期小说创作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他小说中比较晦涩难懂的一本作品。有人会认为村上有点矫情,小说就是为无聊人打发有闲时间用的消遣品。看小说就是为了放松心情,娱乐身心的一件事。但读村上的这部小说很可能会致郁。即便不被带偏也丝毫感受不到阅读体验中的愉悦。但如果你是一个咬文爵字偏执狂,看这本书正合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本小说看完后,笔者觉得很头大,一时实在不能说得出作者想通过小说向读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因为小说中隐喻的东西很多。其中还有魔幻的非现实主义的篇章。作者运用多线条交叉叙事的写作方法,分别把寻猫、寻妻(久美子)、间宫中尉的满洲国战事回忆、肉豆蔻的童年经历、栗原May的心理世界、加纳姐妹的精神蜕变以及政治恶棍绵谷升和我(扭发条鸟)之间的世界观冲突等一堆事儿都放在一起,并且能交代清楚,这是挺让人佩服的。小说里还出现了现实和虚幻两个世界一会儿愣怔一会儿清醒也挺神的。而两种世界中的枯井和水、猫、棒球棍、痣、又分别有寓意。同时读这本书我们发现了村上在后边写作上的有迹可循,比如《寻羊历险记》中的羊和这本书中间宫中尉越境去外蒙搞间谍行为的目的就是找与中国和苏联作战必须的御寒之物----羊毛的母体。读了《异鸟》我们才会知道《寻羊》中的羊,其实就是在日本右翼不灭的军国主义复辟思想,代表着邪恶。再比如《异鸟》中出现的两眼枯井,正对应了《刺杀骑士团长》中免色常下的那个没有下过的深洞。这本书中都写到了在枯井(深洞)的黑暗中孤独体验死亡的感受。村上绝对不是一个畅销书作家,相反,他的作品和他本人背负了太多的东西,一致让人难以理解。读《挪威的森林》和读《异鸟形状录》绝对是两种不一样的阅读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2,《莎士比亚全集》(6)(7):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亨利六世》(英国 莎士比亚 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之所以这两本合并一期来讲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美篇平台发文有个字数限制的规定,超五千字的文章就不以发表。《莎士比亚全集》(6)是上月书单的最后一本,在讲完前十一本书后,留给这本书的墨就不多,索性就放到这次一并来说;其二是,人民文学的这个老版本从《莎士比亚全集》的第四本开始,到第七本选的都属于历史题材的戏剧,而且从《理查二世》到《亨利七世》就是一部完整的英国从金雀花王朝至都泽王朝的断代史。他们之间的故事相互有链接,人物彼此有呼应,搁在一起讲反而便于梳理。当然旨于不剧透的原则,我不会涉及书中内容,只谈阅读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去年突然对英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于是便有意涉猎了一些相关书籍。尤其“甲骨文”出版的英国历史书系读了个差不多,也有了一个肤浅的了解。严格来说莎翁的历史剧不能算是历史,因为要照顾到观众读者的体会,需要加进些戏剧冲突和春秋笔法的渲染,于是就难免有演义和加工的成份。比如描写红白玫瑰战争那一段,为了增加趣味性,莎翁在描写站队的场景时就做了文学加工,设置了一个玫瑰园情节。为了表明保王党和倒王党的立场不同,两派就各选择红玫瑰和白玫瑰別于胸前。而历史事实并没有这样的记载。事实上红白玫瑰的叫法是因为两派即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的徽章上各有不同的红白两个玫瑰的样式而得名的。几百年后,那段历史的纠葛和纷争延续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果你是一个英格兰球迷的话,会发现代表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代表约克的白玫瑰样式出现在曼切斯特联队俱乐部和利兹联的俱乐部徽章上。而且两支球队形同水火,甚至两队的比赛被球迷称作了“红白玫瑰大战”。可见历史或者莎翁戏剧对英国的地域文化影响有多大。想了解英国历史和莎翁历史剧巅峰之作的读者不妨仔细地读一读这几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空王冠》: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之间的争霸战,即所谓玫瑰战争,本身就充满戏剧性。要想写得差,真得需要非常蠢的作者。丹.琼斯是个好作家,但却没有写出应有的水准。(英国 丹.琼斯 大鹏译 社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空王冠》是丹.琼斯英国史系列的第三部,也是最后的一部,同时又是伊丽莎白女王开创大时代前的最至暗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从公元1399年,亨四篡了堂兄理查二世的王位,终结金雀花王朝,建立兰开斯特王朝开始,王权就像接力棒一样,就在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之间的七个国王手里交替交接传递。英国百姓还能从百年英法战争外战中恢复过来,紧接着就又是一个百年的红白玫瑰内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英国人民在战争的消耗中濒临破产。与此同时站队的贵族和土地领主们,也是日出东山不久,就迎来夕阳如血的晚霞。那段历史没有长胜的将军,只有走马灯的国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和《金雀花王朝》和《血夏》比较,这部书文笔相对写得要差一些,缺少条理性,就像在乱荆棘丛中行走。笔者读到进度的一半,那种吃力感加重,此后一目十行全无感觉地迅速把这本书读完。然后如释重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4,《失眠》:一个失眠症患者在长生界和短命界的漫游历险 (美国 斯蒂芬.金 路旦俊 鄢宏福 译 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两年斯蒂芬.金以一年两本的节奏大量输出。不能不佩服他旺盛的创作欲望,但可惜再难出佳作。老金的写作水准在走低。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失眠》又是一部六七十万字大砖头。但代入感不强,他讲故事的能力明显衰退。那些拖沓冗长无用的文字可以瘦身成一本很温馨的中篇。查了一下中国读者对这本书的豆瓣评分,勉强及格。还是希望老金方面写书的速度,用心给读者写一本挣分的书。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5,《静静的顿河》: 1, 种风的人收获的是风暴。2,女人晚熟的爱情像道边迷人的野花。3,也许有那么个女人,不用娶她也会爱我。4,(苏联 肖洛霍夫 金人译 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中国唯一一个卡夫卡文学奖获奖作家阎连科在一次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谈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肖洛霍夫的《静静地顿河》。这位作家在对卡夫卡不惜赞美之词后,话锋一转说道:“我并不觉得《静静地顿河》有那么了不起,就是它很长。对,它最了不起的就是长。”此话一出便引起笔者极度的反感。如果阎作家不是无知或故意制造语出惊人的效果,那么我只能老实不客气的认为他说此话就单纯是对肖洛霍夫才华的由嫉妒生恨了。肖洛霍夫和他的《静静地顿河》对中国文坛的震动和影响有多大,我想应该从《静静地顿河》的诞生之日谈起。1928年,《静静的顿河》第一卷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刚刚开始连载,就被文学嗅觉十分敏锐的鲁迅注意到了,鲁迅立约友人贺非由德文转译出过来,并编入他主编的“现代文艺丛书”,于1931年在上海出版,鲁迅本人还写了一篇后记。也就是说,在中国,鲁迅是肖洛霍夫文学天赋的第一个伯乐。此后,又有无数的作家受它启蒙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远的不说,两个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和陈忠实都称他们是《静静地顿河》崇拜者,而且承认《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里边都有借鉴吸收《静静地顿河》营养的地方。是《静静地顿河》成就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双峰。阎连科的创作风格偏于现代派(和莫言是一路风格),他可以视卡夫卡和马尔克斯为神,但绝不能贬低肖洛霍夫的文学成就和文坛地位。阎连科那段言论的确很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总所周知,《静静地顿河》是苏联乃至整个二十世纪公认的最伟大的文学巨著(这里没有之一)。这部史诗级的的恢宏巨著可以与《战争与和平》一样进入殿堂,被万世流传。俄罗斯有出文学巨匠的传统,肖洛霍夫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是前有古人,而后再无来者!《静静地顿河》可以看作是纯文学的的典范。书中人物的语言带有颗粒的粗糙质感,而作者视角的文字则是细腻到入里,美到极致的。书中有举不胜举让笔者惊叹的段落。这些文字要么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眼中含泪,要么震撼到灵魂,读着头皮都会发麻。文字的力量在《静静地顿河》中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简直难以置信,肖洛霍夫在写出《静静的顿河》一百四十万字四卷本的时候只有二十三岁(很有兴趣想知道阎连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干什么)。这是个个难解之谜。我们只能认为是天赋使然。更难以置信得出是,在肖洛霍夫生命的后五十年里他并没有兑现他的天赋,再无写出可以和《静静的顿河》比肩的作品。尽管有《一个人的遭遇》和《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优秀的作品,但和《静静地顿河》比较起来毕竟还是差得太多。这种普遍存在的疑惑直到他在苏联文艺界为他举办的七十岁生日宴会上的答谢词中算是给了一个解释。他说:“我知道,当一名作家获奖之后,通常来说,他应当承诺拿出更多的作品,可我这把年纪了还有我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要求还是不要冒险。我可不敢像小学生似的向大家承诺将来一定写出好作品得到大家的好评”。肖洛霍夫在未完成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时突然辞世。在他死后将近四十年里在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界没有一本有关他的传记出版,这应该是有一个难以置信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最后谈一下《静静的顿河》的中译本。据统计,目前《静静地顿河》中文版有十几种之多。笔者手里有金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力冈(漓江出版社)两种。在五年内三读《静静地顿河》之后,笔者第四次重读这本大部头,和前三次不同,这次是两种版本比较着交叉阅读。结果差距还是肉眼可见立见。下边抄录两段译本对比,各位自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兄弟们,他们在打哥萨克哪!...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群群来磨面的哥萨克和道利人,就像从袖筒里</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倒</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出来似的,都争先恐后地从磨坊的大门里涌到了挤满车辆的院子里来。(金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老乡们,人家打哥萨克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批批前来磨粉的哥萨克和塔甫利亚人,就像从袖筒里</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抖搂</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出来似的,争先恐后从磨坊跑到塞满车辆的院子里。(力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格里高力把砍成两半的小鸭放在手掌上。脱壳才几天的棕黄色小鸭的绒毛里还冒着热气。那张着的扁扁的小嘴上还带着粉红色血泡,小小的眼睛</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顽皮</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地眯缝着,还很热和的小爪子轻轻哆嗦着。(金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葛里高里把砍成两半的小野鸭放在手掌上。出壳才几天,满身黄褐色绒毛的小野鸭还热乎乎,张开的小扁嘴上有粉红色的血泡,小玻璃球似的眼睛</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狡狯</b><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地眯缝着,还带着热气的小爪子在轻轻地哆嗦。(力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显然金人版更传神,能准确表现小说的原貌和作者看似粗犷又不失细腻的文风。这种比较阅读到了第二卷,就没必要了。最后是一气把最好的译本读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至今在维申斯克省的顿河岸边以后有书中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妮娅在河边相遇时桥段的雕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6,《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 苏珊.李.安德森 马寅卯译 传记 中华书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作品,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可以参考。读者所见到的大概有三四种。其中为之书传最出名的作家是茨威格,最详实贴近生活的是他妻子的回忆录,而我手里除了茨威格的《三大师传》之外就是美国作家苏珊李的这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质量是有保障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在众多他的传记中挑选了它的原因。但很遗憾这本书并不适合我的脾胃。读者多少有吃力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本只有四十万字的小书从陀妥小说的哲学思想研究入手。并他创作的前后轨迹来研究陀氏思想的形成。这本书远没有毛姆的八卦看有有趣,学究气十足。如果陀氏在世看了这样的评传我想他也不会喜欢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7</span><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失重》:他们等待着最后的金色闪光消逝,回归黑色的夜色。在他们头顶的某处地方,斯科特.凯里挣脱引力,仰望繁星,不断上升到新的高度。(美国 斯蒂芬.金 鄢宏福译 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对老金的喜爱近乎偏执,有点像学生时代痴迷金庸和梁羽生那样。这几年几乎买了能买到的他的所有中文版的小说。从最初印制和翻译都很低劣的珠海出版社的恐怖系列入坑,再到湖南文艺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黑封系列,直至久久人读书人拿走了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此后的新书,零零总总读过并收到手里的书不下五十种之多。奈何老金太能写,我买书的节奏依然赶不上他写书的速度。尽半年就先后买了他新出的《异能研究所》、《失眠》、《局外人》、《警戒解除》以及这本《失重》。老金的写作水准在向下走。读过的集本他最近的作品失望大于期望。感觉他在吃老本,靠着过去打下的粉丝基础维系书的销量。我想早晚有一天他会写不动。希望他早点儿休息吧,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何必要争强好胜折磨人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最近购买的老金新作中,《局外人》已经翻拍成美剧,据说收视率很好,笔者还没来得及读,不知道成色几何。《失重》是刚拿到手的书。和最近几年动不动就六七百页的大书比起来。《失重》只能算是一本中篇单行本。笔者花了一个小时读完,感觉这是他新书中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失重》偏重于《亚特兰蒂斯之心》,风格偏重小温馨,探讨人性的善与恶,偏重平凡人中的励志和鸡汤。</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燃烧自我,温暖他人在彼此宽容中实现人性和解,这是不老的主题。笔者</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觉得这本书更适合改编成好莱坞电影。这看要老金愿不愿意买影视版权了。我们拭目以待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8,《城堡 》:《城堡》:男人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遇见一个女人,于是和她在一起,一切就都变成了为了这个女人,为了这个家!(奥地利 卡夫卡 李文俊 米尚志译 小说 译林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卡夫卡一生平淡无奇,身后却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却是世界文坛和读者的幸事。倘若没有他经历的那些苦难和寂寞,也许他不可能写出那么多阴郁包涵这绝望,艰深晦涩,却又闪烁着智慧哲理光芒的妙言金句。所以,成功必定要经历烈火焠炼,尽管那个过程痛苦难熬,但唯有此人生才可歌可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读《城堡》没有任何享受可言。阅读就像是跋涉,每走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性。所以, 卡夫卡不是适合每位读者。如果你读书是为追求愉悦,那么还是敬而远之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上网去搜,解读《城堡》的文章此处彼处。但真正能深入准确全面解读到位的恐怕就连二三十年的卡夫卡老粉也未必敢夸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体验,所以说我们可以去揣度卡夫卡,却不能真正走进他的世界。这就是卡夫卡,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读过此书认识很粗浅,除了直观上有阅读障碍外,只能说嗅到了一丝卡夫卡某种对现实无奈的情绪。城堡隐喻着封闭、神秘和我们追求不可及的东西。就像一座围城。把我们的视线牢牢锁住,总想能打开那道门,而结果是被周边的荆棘栅栏阻拦,无限接近又无比遥远。但如果真的进去又怎样,还不是被困?这是卡夫卡未完成的一部小说。开放式的戛然而止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显得更有神秘性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9,《审判》: 在法庭上,被告总是最具吸引力的那个。(奥地利 卡夫卡 宁瑛译 小说 中国友谊出版社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个离奇的冤假错案,荒诞不经的主角依然是我们的老熟人K。这本小说比起《城堡》来更容易被接受。小说的风格还是卡夫卡一惯的行笔习惯。读卡夫卡有了一个新感悟,不要刻意去弄明白他想说什么,只要浓明白他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即可。这就像欣赏一幅后现代主义的画作,不要看他画的像什么,只从画作的色彩结构入手多半就猜个八九不离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0,《舞!舞!舞》: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日本 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 小说 上海译文出版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读村上的小说多了,抓住几个关键词,基本就可以把其小说要表达的东西梳理个差不多。“寻找”、“爵士乐”、“猫”、“羊”、“迷茫不幸美少女”、“高级官能扫雪工”、“与人离家出走的妻子”以及一个现实中充满荒诞和超现实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村上最爱在他的小说中夹带私货。《刺杀骑士团长》里有他阅读的大量好书推荐。而在《舞!舞!舞!》中,则是六七十年代的爵士乐。如果读者有兴趣把他讲到的音乐都搜来听一听并以为然,多半也就会成为一个像样的发烧友了。 这本小说延续他一贯的风格,写实里装饰一些魔幻的东西。总之读他的作品应习惯他跳跃式的写作套路,要跟得上他脑回路的节奏,否者很容易剥离于故事情节之外,读一半人有可能就精神分裂了。这本小说中的“我”是《且听风吟》和《寻羊冒险记》的“我”,也有《刺杀骑士团长》中“我”的影子。这本小说没有多少严肃沉重的对日本历史反思的情绪,更多的是讲家庭情感的缺失。十三岁少女雪始终是小说的主角。而武反田人性的逐渐丧失以及对社会的问责也是这本小说想要引导读者去思考的。这是村上比较优秀的一本小说,读后有余味。</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