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塘实验学校四年级6班《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四次线上学习活动

Happy菲菲🍀🍀🍄

<p class="ql-block">秋风萧瑟,五谷飘香,又到了我们班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线上学习时间,今天主持活动的是我们班双胞胎姐妹盛心怡张思怡的妈妈👏👏.语音分享刘蕴良妈妈👏👏,学习内容是:《当暴力成为一种习惯》!</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可以说不如我们家长的意愿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会干嘛?打或是骂,亦或是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心?</p> <p class="ql-block">孩子随着时间增长慢慢长大,自然就会越来越皮,毕竟是孩子吗又不太懂事,又皮,就会让宝妈们头疼不已。很多妈妈们开始还能耐心的教导,可是后来发现跟孩子无法沟通就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那么暴力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呢?</p> <p class="ql-block">暴力教育对孩子的影响</p><p class="ql-block">1、感觉自己不是好孩子:孩子如果一犯错就挨打的话,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坏孩子,只能靠打骂才能改正。这样的孩子以后会缺少正常的自我认识,他们缺乏信心,极度自卑,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p><p class="ql-block">2、不利于孩子心理正常发育:当孩子犯错误时,爸爸妈妈就用打骂来解决,这会使父母形成习惯,并乐于去用简单的暴力行为来解决。但是正常的孩子往往是通过讲道理、劝说的方式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并避免下次再犯。而挨打的孩子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此循环下去,只会妨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p><p class="ql-block">3、容易模仿不好的暴力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面对问题时,爸爸妈妈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纠纷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打架才能让小伙伴顺从自己的想法,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家暴家庭更容易出现少年犯。</p><p class="ql-block">4、孩子不能得到更好的反省: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孩子在面对错误时产生一种自然反应:害怕即将到来的打骂,畏惧肉体上的疼痛,对父母产生极度的恐惧感。</p> <p class="ql-block">当暴力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也会从原谅父母和期待父母的关爱,默默地转为沉默和冷漠,从放弃反抗到自我放弃。</p> <p class="ql-block">父母如何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p><p class="ql-block"> 1:“用榜样影响孩子”父母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p><p class="ql-block">2:“用关爱引导孩子”孩子做错事情,我们家长不要一味打骂或说教,可巧妙采用讲故事、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意识到自己哪里做得不对!</p> <p class="ql-block">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作为父母,我们尽量平等交流,不能总是拿家长的身份去压他,现在我们能打,过几年呢,我们还打的过他么,我们应该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多换位思考一下,对他们温柔一点,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他们也会明白我们家长的苦心!</p>

孩子

父母

打骂

暴力

我们

家长

自己

小伙伴

正常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