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景新观

明艳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国标之一。也是一直存在于小时候歌里的地方。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歌曲悠扬,歌词形象地描述了北海公园的景观,这首歌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永安桥是元代的一座木桥,明代称“太液桥”,1743年改为三曲折、三孔拱券石桥。石桥连接着有白塔的琼华岛,而且用三曲桥身,把南岸的团城、城门和永安寺门巧妙地连接起来。这座桥的两端有古石狮、古牌坊。1979年进行过修葺和加固,是北海公园最大的桥梁,与白塔合在一起,是“北海”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白塔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上,建于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建成后经历代皇家修缮。我们所知的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內有朱砂、奉释迦牟尼佛牙一颗,舍利子18粒。 藏传佛教认为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刚的坛城,而坛城的中央则是位于皇宫附近的琼华岛,此处建塔可寿国佑民。</p> <p class="ql-block">国庆节中,公园处处布置花坛,喜庆盈盈,今早的蒙蒙细雨冲洗着这鲜花树木,使其更加鲜艳亮丽。</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建于1651年,原名白塔寺,1741年改为永安寺,1743年对永安寺进行扩建,增加法轮殿,钟楼和永安寺山门⋯⋯。 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建筑的群落,由于历史原因,寺院部分建筑己毁,1993年进行了全面修缮。</p> <p class="ql-block">静心斋在北海北岸,是皇太子的书斋,它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p> <p class="ql-block">五龙亭位于北海北岸西部,清代屡有修葺。五座亭子中间的亭子最大,为龙泽亭,亭顶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是皇帝休息专用的,左边“澄祥”、滋香”。右边“诵瑞”,“浮翠”,整组建筑以左右对称方式安排,且不同建筑形式的设置也充分显示了皇权等级的区别。五龙亭作入水中,前后错落布置,龙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如同巨龙,故称五龙亭。</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是原大圆镜智宝殿前的影壁,建于1756年,壁的两面用七色琉璃砖瓦镶砌而成,两面各有九条彩色大蟠龙飞腾戏珠。有记载壁上为635条大小蟠龙。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唯独这座是双面壁。</p> <p class="ql-block">1885年一1888年,慈禧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建筑,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中国第一条铁路,在静心斋前修建小火车站,供慈禧乘小火车来园游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海惨遭践踏,一万多个金佛及园内宝物被洗劫一空,1949年解决后,政府拨巨资修葺。</p> <p class="ql-block">1971年文革期间,北海及附近的景山公园被神秘关闭,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近两年,1978年3月重新对社会开放。</p> <p class="ql-block">什刹海始建为元、明,清三代,明朝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因原先曾有十座寺院而得名。什刹海周围古迹繁多,名人的故居,王侯的府邸。是集历史、文化、名宅、景观等为主的地域。它也是北京唯一有水的开放景区。在明清时期是很多皇帝避暑圣地,也是现在北京市民无需购门票的夏日纳凉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在前海东岸的火神庙西侧广场上有一泰山石卧碑,上刻有“京杭运河積水潭港”。</p> <p class="ql-block">卧碑西南侧另立青白石碑,铭刻《京杭运河积水潭碑记》,记载了什刹海的由来和元大都的形成,介绍了积水潭在元大都时漕运的重要位置。 千里京杭大运河曾载着北方煤碳铁矿石等物产从码头启航到江南,又把江南的丝绸、布匹、稻米运进京都。</p> <p class="ql-block">燕京八大景“荷花巿场”,就是因为河塘里种植许多不同颜色的荷花,在荷花开了的季节,市民、游人前往。</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位于什刹海东侧,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庙宇。有“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之说。元、明、清为皇家御用火神庙。火神庙香火一直非常旺盛,影响巨大素有“南有城隍庙,北有火神庙”的称誉。每年春节,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把火神庙挤的水泄不通,“拜太岁一接财神一开鸿运”,已经成为京城最具有的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位于后海和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单孔石拱桥,因形状似银锭而得名,是北京最早的桥。</p> <p class="ql-block">银锭桥虽小,却非常有名,已有500多岁历史,如今的桥是1984年与2011年重修建的,据说人们站在北京城内的任何一块平地上都看不到京郊的西山,唯独站在银锭桥上才能领略西山的丰姿,有“银锭观山”之说。</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当时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内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p> <p class="ql-block">喜欢抽烟,留影一张。</p> <p class="ql-block">在烟袋斜街东口门前竖着木雕大烟袋,这“双盛泰”的大烟袭称得北京同行中头号大烟袋,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地理位置就宛如一只烟袋。</p> <p class="ql-block">广福观为烟袋斜街37号、51号,1459年建,明代管理天下道教的“道录司”曾设于此。</p> <p class="ql-block">漕运港称为北京古海港,是漕运的终点,带动什刹海周边商业繁华,沿途岸边处处是酒楼、歌台,商铺.作坊。坐上北京的黄包车,骑三轮车的板斧也津津有味的沿路介绍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这条古街,游人聚多,也确实值得一去。捏面人,驴打滚,烤肉记,银挢老庙松记炸灌肠,鹅儿李记等,都是中华老字号。还有马凯餐庄,广云楼饭庄都很出名,烟袋斜街的11号是名扬的制衣店⋯⋯</p> <p class="ql-block">顿顿离不开肉的家伙,非要到烤肉季里饱眼福,出门还要念念不忘留想头😕</p> <p class="ql-block">来北京几日,吃过两次炒肝,第一次是游玩完天坛公园后,已过中午,就在附近吃的,一碗炒肝除猪肝外还有猪大肠,用芡粉勾芡,蒜末较多,单独吃时有些咸,就着火烧。第二次吃是在早点铺,太粘稠,作工也有点粗,听说这里最正宗,吃货就一直打听而来。</p> <p class="ql-block">找到姚记炒肝,门两侧也形象的标明位置,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不在饭点,两大间餐厅基本客人满,吃起味道不咸不淡,肝多肠少,大小均匀。</p> <p class="ql-block">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上,与钟楼一起为元、明、清朝代北京全城报时中心。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p> <p class="ql-block">钟楼在鼓楼以北百米多处,无梁式砖石建筑,正方形平面,钟楼正中立有八角形钟架,上有大铜钟,镌有“大明永乐吉日”,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保存完整的元代胡同,它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是富贵人居住之地,达官贵人,王府豪庭具多。清代步军统领衙门所在地,明代梓潼文昌庙旧址,清代大学士文煜的府邸,宣统皇后婉容的故居,北洋军阀冯国璋的住宅.……众多文物保护单位。清朝覆灭后,繁华落幕。现改为步行街,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恭王府是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和珅的宅邸,后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现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场所,后迁出重修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小部分为郭沫若故居,也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北京雨儿胡同13号是一座完整的单体四合院,1955年国家拨款购买,提供给艺术大师齐白石居住,1957年齐老逝世,国家在此筹建“齐白石纪念馆”。国家前领导人罗荣桓、粟裕曾在此住,2014年习近平走进雨儿胡同,看望居住市民,习主席小时候也在此住。</p> <p class="ql-block">帽儿胡同7一13号是一处由五座院落并联而成的大宅,其中“可园”是清光绪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文熐的私家花园,是仿苏州花园建筑的大四合院,建筑精巧别致,山石玲珑,水出曲折,是晩清北京私家园林最富有代表性住宅。 “ 可园”存在明显的中轴线和正厢观念。 冯国璋当民国代总统时买下文家两处宅子,一直终老。</p> <p class="ql-block">帽儿胡同35号、37号为傳仪和婉容婚前住所,原先只是普通住宅,婉容被册为“皇后”后,该宅升格为承担恩公府,作为后邸加以扩建。</p> <p class="ql-block">帽儿胡同文昌帝君是文昌星与潼帝君合而为一的文教之神,故称文昌帝君。 文昌庙是1801年建,曾多次大修,全庙大小殿堂楼屋89间。现部分为帽儿胡同小学。</p> <p class="ql-block">1947年始建,称之“豆角胡同”,一直延用至今,“文革”期间,一度改称“红到底胡同”,著名画家马晋在此居住。他在二十年代末,以一幅“马”为主题的作品,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现胡同内均为民宅。</p> <p class="ql-block">方砖厂胡同,是清朝乾隆时期出现,以制砖为主之地,2007年由德国某基金组织和建筑文化遗产基金会,在未改变原有风格的前提下,提供资金,投资修复该胡同部分院落。</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居住纪念馆位于雨儿胡同13号,原为清太宗第四子叶布舒宅邸,东边部分建筑是一座完整的单体四合院,1955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国家文化部拨款购买给艺术大师齐向石居住。1957年齐白石逝世,为北京画院办公室地点,2012年进行修复,为齐白石居住纪念馆,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悠长赋予了什刹海,南锣鼓巷及十四条胡同很多传奇的身世,他们静默地立在时间里,就像一个不会讲话的记录者,记录着各朝的起伏,记录着家族的兴衰,也记录着那些历史人物的特殊时刻,历史在这里擦身而过,留下未来人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