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和“走后门”!

沭阳都市168商务宾馆

近几年,网上和微信群都流传一段脍炙人口的怀旧段子,什么“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是绿的,庄稼是长在地里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耗子还是怕猫的,法庭是讲理的,结婚是先谈恋爱的,药是可以治病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拍电影是不需要陪导演睡觉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欠钱是要还的,孩子的爸爸是明确的,干部是清廉的,社会风气是正派的”等等,说得头头是道,听着条条有理,其实,这不过是那些想赞美极度贫穷落后的六七十年代的人,胡诌出来忽悠年轻人的有毒鸡汤而已。身为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我们,对那个年代的情况太了解了:那时候天的确是蓝的,水也的确是绿的,庄稼也真是长在地里的,问题是这种情况出现在人类的任何时代,即使是人类还住在树上的猿猴时代,也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至于说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和社会风气怎么好,就更是吹牛胡扯了,别的不说,专说那时候发生在农村的基层干部腐败和走后门现象,就可以窥一斑而观全貌了。 “走后门”这个词,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陌生了,但是,在六七十年代则是很流行的语言,“走后门”也叫“开后门”,它的意思是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以达到某种政治的或经济的目的的行为。慢慢地,老百姓把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朋好友或者家人捞取好处的行为,都笼统地称作走后门。走后门成了当年基层干部腐败的代名词,它直接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活,因此引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不过那时没有网络,老百姓有话发不出声儿,不论什么事只要不上报纸广播,你气死也没用。根据记忆,当年的农村干部腐败与走后门有以下几种: <b>摆摊成堆分到户,粮食质量有猫腻:</b>那时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除了人民公社干部、大队干部以外,还有一批小队干部,分别是队长、会计、记工员、宣传员、保管员、饲养员等,一个生产队里面都有四五个干部。粮食收上来以后,社员们在生产队场上晒干扬净,好的粮食上交给人民公社,叫做“交公粮”;余下的粮食放一部分在生产队的仓库里面,叫饲料粮,仓库里的饲料粮是堆放在芦苇篾片编织成的粮囤子里面的,也叫“粮食折子”。饲料粮进囤子以后,在其他干部见证下,由保管员手提一只装满草木灰的布口袋,口袋底部是一块木板,板上镂刻一个反写的“公”字,在粮食上面不停地起落,粮囤子上面就印上“公”子记号了,这部分粮食是作为生产队耕牛和猪的饲料的。当年的亩产也就二百斤左右,去掉公粮和饲料粮,已经所剩无几了,堆放在社场上面,各家各户都来人,队长会计等几个干部用脚趋成大小相似的一堆堆,按照家庭人口或劳动力进行分配:生产队干部家庭分摊的都是好粮食,余下的含泥土较多的粮食,也叫“泥粮食”,则分给一般老百姓和“地富反坏右”了。一家也就几十斤粮食,基本上家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很多农民都是靠挖野菜啃树皮艰难度日月。针对粮食分配中的不公,当年老百姓流行一句顺口溜:<b>好粮食是干部家的,瘪粮食是老百姓家的,泥粮食是四类分子家的!</b> <b>近水楼台先得月,仓库饲料流失多:</b>那个年月,农村老百姓粮食不够吃,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家庭的粮食也是不够吃的。怎么办?生产队干部们就偷偷打起了仓库里面牛猪饲料粮的主意,几个人暗地里面商量一下:偷粮食。夜晚,让保管员先去生产队的仓库把大门打开,然后,队长、会计、记工员等几个干部就背着布口袋,分批次溜进仓库偷粮食。每个干部都偷到粮食后,保管员出现,他也顺手牵羊偷一些,再提着底部刻有“公”字的装满草木灰的布口袋,在偷过的粮囤子里面重新印上字。记得有一次,生产队干部走后门偷粮食事情被饲养员四爹发现了,他就找队长商量:家里孩子都饿得走不动路了,能不能也让我偷一些?但是队长说他级别不够,不同意。结果四爹就暗中找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干部又去偷粮食的夜晚埋伏在牛屁股后面,眼见着队长吃力地背着一袋粮食从仓库出来,四爹一声大喊:“抓贼啊!”几个小伙子一拥而上,牛鞭子没头没脸地往队长身上抽,疼得他鬼叫:“是我啊,我是队长!”大家打过以后都跑了。事后,队长觉得丢了面子,躺在家了睡觉,死活不起床。农民上工都没有人叫喊和吹哨子了,包村干部尤主任了解原委以后,就让四爹去给队长赔礼,尤主任是沂河南的蛮子,原话今天还记得:“老四啊,好话不要钱买啊,你去低个头吧,说说让他起来啦!”这些话后来成了村里孩子的儿歌,每当路遇队长的时候,一群孩子就喊:“好话不要钱买啊,说说让他起来啊!” <b>没有布票买衣服,干部私分尿素袋:</b>那个年代购买粮食需要粮票,做衣服买布需要布票,农民没有关系,哪里去弄到布票呢?所以,衣服都是大人穿过孩子穿,老大穿过老二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人孩子的衣服上都是补丁连着补丁。生产队的干部关系也不行,走后门弄点布票很难,好在文革后期上面分配了一种叫“尿素”的化肥,是日本进口的,撒在农田里面庄稼特别肯长,非常神奇;更神奇的是装化肥的口袋,比供销社购买的布还结实耐用。可惜,这些宝贝疙瘩老百姓是得不到的,都被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私分了。不久,很多干部屁股上写着净重50公斤,裤裆里写着含氮量80%,尿素袋子也只是村里的干部走后门弄到的日本货,一般社员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所以,老百姓就编歌谣,讥讽私分尿素口袋的走后门干部:<b>大小队干部,都有尿素裤,前头是“日本”,后头是“尿素”</b>。“<b>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个尿素裤,有黑的,有蓝的,就他妈没有社员的。</b>” <b>生产队里有腐败,干部家属偷瓜菜:</b>当年除了集体土地的粮食收入,每个生产队还会在临近村庄的地方选一块上好的土地,专门种植蔬菜和瓜果,有白菜、辣椒、大葱、生姜等,也有西瓜、甜瓜等。看菜园的一般都是队长家的亲戚,等到瓜果蔬菜收下来以后,各家去人,干部按人口分配。但是,队长会计这些家庭往往会多分一些,甚至直接去园子里面往家里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大人们就会偷偷教我们一些儿歌,讥讽嘲笑腐败、走后门和偷菜的干部家属:“<b>队长娘,会计娘,拉吧拉吧去菜园,菜园有棵大白菜,拉吧拉吧往家里拽!”“老社员,真可伶,吃草根,啃树皮;队长家,真稀奇,门前到处西瓜皮。”“队长头,象皮球,偷了队里二斤油;会计腰,像镰刀,庄稼不割工分高。”</b> <b>干部生病拿好药,社员生病跳大神:</b>现在有人津津乐道于那时候的医生大夫不收红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倒是真的,那时候的确没有“收红包”这个词,但药品奇缺,公社医院和大队的医疗点里要是没有熟人,再大的病也只能挺着。公社来了几支青霉素,马上就被公社干部走后门拿回家了;大队医疗点来了几粒土霉素片,也让大小队干部弄走了。老百姓生病只能等死,村里的医生叫赤脚医生,基本不懂医术,也没有医疗设备,靠的就是一根银针,就像电影《春苗》里的歌词那样,靠的是“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我们大队的赤脚医生是方大姑,她拿手的治疗方法就是跳大神,大人小孩子生病了,她都没有医药治疗,就是端一碗清水,在碗口蒙一层火纸,然后就是环绕着病人跳舞唱歌:“<b>小鬼你不要耍威风,那里来你那里滚,大姑我手里有宝剑,专杀阴阳两界害人精,不滚别怪我不留情!哎嘿哟,哎嘿哟…….</b>”为什么?因为上面下来的可怜的一点西药,都被干部开后门弄走了。那些年,一家生七八个孩子是普遍现象,但能成活长大的一半都不到,每个村都有乱葬坑,每个乱葬坑都有病死胡乱扔掉的孩子。 <b>上学当兵靠推荐,干部子女轮流转:</b>一九七四年,在张某生交了“白卷”之后,开始实行评选“工农兵学员”,按照政策规定:先由贫下中农提名推荐,然后报请上级机关审查批准,这就是当年的所谓“工农兵大学生”。原来的口头禅是“<b>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b>”,后来搞推荐了,走后门就更方便了,口头禅就变成:“<b>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b>”。我们生产队长的第二儿子有癫痫病,小学读书时候经常口吐白沫子,突然倒地翻白眼,老师安排他读课文,他经常是课本倒着拿,属于基本不识字类型的,但是,他却是全村唯一一个被推荐到公社中学读高中的。所谓推荐,就是大小队干部坐在一起互相照顾:今年推荐你家女儿读高中,明年再推荐他家儿子去当兵,至于老百姓的孩子,只能种地务农晒墙根。 <b>物资稀缺老百姓穷,干部可以走后门:</b>那些年,老百姓购买的生活日用品必须去供销社,除此一家,别无分店。供销社的货物不是谁都可以买到的,买布需要布票,买肉需要肉票,买一包香烟需要烟票。有一年火柴紧张,公社的供销社和村里的代销点门口都排满了队,就是买不到,到几盒火柴都被大小队的干部拿去了。还有一次刚出来一种叫<b>的确良</b>的布,听说穿在身上比较凉爽,好多人跑到公社的供销社排号抢购,队伍排有几里路长,可是排了小半天又说没货了。大伙来气不走,就堵在商店门口起哄。供销社主任没法儿,说来点布都被公社干部买去了,就剩下十张购买券了,然后只好拿出购买券朝天一撒,叫大伙疯抢。抢到的欢天喜地;没抢到的骂骂咧咧。不久又出来一种更凉快的名字叫“<b>见风抖</b>”的布,也叫“<b>尖叫</b>布”,人民公社的供销社里没有熟人的话,大小队的干部都买不到,全部被公社干部开后门拿走了。 <b>另外,生产队的饲养员偷豆饼等饲料、看青苗的监守自盗、记工员给自家多记工分等等腐败现象,不胜枚举。</b>今天看到,这些都是贪图几元几角甚至几分钱的小便宜,不算腐败。但是,相对于当年老百姓吃糠咽菜、九死一生的处境,这些所谓的小腐败都是惊天数字。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取而代之的是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农村土地分到农户了,农民自己耕田耙地、春种秋收,村民小组就不需要那么多吃闲饭的干部了,除去保留一名村民组长负责上传下达外,什么生产队指导员、小队会计、记工员、保管员、饲养员、看青的等乱七八糟的干部职数全部取消,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一点也没有耽误。相反,因为土地分田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之掌握公权的生产队干部人数减少、负担减轻、生产队干部的特权和腐败也随之消失,亩产突飞猛进。农民在种好地的同时,还能抽出时间外出打工,家庭收人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这几年,怀旧盛行,老干部、老三届、下放知青等,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思念的佳句名言层出不穷,怀旧的心灵鸡汤回光返照,对那所谓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念念不忘。其实,那时候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年纪大了,理性地回忆过往,正确地认知过去的美好和不足,可以让自己心态更健康;而过度迷恋,过分地赞美,不分青红皂白的歌颂,就会陷入神经错乱而不能自拔。其实,感叹今天的“世风日下、道德滑坡”,追其源头,都是从你们怀念的地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