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元旦这个冬天,哈尔滨被冰雪旅游带火了。哈尔滨的火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很多专家学者以及网红网友作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这里不再分析和赘述。这里把2021年本人作过的美篇重发一下,为喜欢哈尔滨的各位朋友提供一点资料。</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这座地处东北亚重要的特大城市,有着久长的发展历史和引人入胜的多元文化,被誉为“东方小巴黎”或“东方莫斯科”,虽然对此认同感不完全一致,但对于区别于国内其它同等规模城市不同的独特性,是被世人所认可的。尤其是作为历史记载和文化符号的各具特色的教堂,被认为是哈尔滨靓丽的名片和标识,受到广泛的赞誉。据资料记载,哈尔滨历史上曾有大小教堂70余座,现在仍有20余座,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都有教堂或活动场所,现将引用资料和拍摄图片提供给各位朋友。</p><p class="ql-block"> 一,索菲亚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东正教堂,也是哈尔滨市最具特色的教堂,更是众多国内外游客到哈之后的打卡之地。它建于1907年,典型的拜占庭风格。是哈尔滨市政府确定的一类保护建筑,后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二,伊维尔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伊维尔教堂,为东正教教堂,建于1908年,原为驻哈俄军用教堂,折衷主义风格,其西北不远处,有一处1924年建成为孤儿院,附属于该教堂。教堂坐落于哈尔滨站北广场,成为往来哈尔滨旅客游客参观的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三,圣母守护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守护教堂,又称圣母帡幪教堂,为东正教教堂,始建于1902年,教徒多为乌克兰人,民间也称之为乌克兰教堂,教堂具有拜占廷建筑风格。最具特色的是正门上方钟楼悬掛一口2500多公斤的大钟,据传是在俄罗斯浇铸。教堂附近建有一座葬礼所用祈祷所。教堂为哈尔滨市的一类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四,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座基督教堂,也称基督教南岗礼拜堂,1914年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并施工,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历史上曾被关闭,后重新启用,于1980年圣诞节复堂恢复礼拜并接待信徒。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教堂后扩建为多层楼房,整座教堂仍保持原建筑风格。现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五,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1931年俄罗斯人始建的俄罗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落成后是东正教堂,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复后改为天主教堂。最早,教堂附近还有一处木制结构的教堂,并新老教堂同时存在20余年,上世纪30年代不存在了。现在该教堂是省、市天主教爱国会所在地,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六,鞑靼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鞑靼清真寺,也称土耳其清真寺,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建筑,建于1901年,具有伊斯兰建筑特征,又受拜占庭风格影响,由俄罗斯少数民族鞑靼人捐资,其它国家鞑靼人加入,为纪念先祖昄依伊斯兰教一千周年而建,所以这所教堂被称为鞑靼教堂。是目前北方地区现存的唯一的一处鞑靼清真寺。现为市伊斯兰协会所在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七,圣母安息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母安息教堂,又称圣母升天教堂,也称乌斯平卡亚教堂,是1908年俄国人为东正教徒祭祀死者而建的教堂,教堂由教堂、钟楼、祈祷室三部分组成,修建中东铁路而死和其它原因而死亡的俄国人多葬于附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俄侨墓地陆续迁出。之后,于八十年代,加上附近设施,建成哈尔滨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八,哈利路亚教堂</p> <p class="ql-block">哈利路亚教堂,也称哈利路亚礼拜堂,当代哥特式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规模较大的教堂,可容纳三千多人,兴建于1998年11月,两年后建成,为基督教堂。现代建筑。现为哈尔滨市基督教协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九,伊斯兰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清真寺,建于1894年,原有三处,为东寺、西寺和女寺,在1933年后进行了两次复修与再建,面积不断扩大,是具有鲜明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与哈尔滨的其它教堂风格迥异。该寺目前是哈尔滨及周边地区广大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在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一般有2万多人参加。现为国家一类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十,呼兰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呼兰天主教堂,建于1908年,由法国神甫主持兴建。教堂主体建筑是双塔型,具有浓郁的欧洲法兰西风格,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是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一,犹太老会堂</p> <p class="ql-block">犹太老会堂,1907年始建,两年后落成使用,史称哈尔滨犹太总会或哈尔滨犹太老会堂。1931年6月,一场重大火灾将教堂焚毁,随后哈尔滨犹太宗教会对其进行修复,并进行了全面改造,欧式经典建筑风格更加突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是哈尔滨犹太人宗教、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管理中心。本世纪初,哈尔滨市对老会堂区域进行了全面改造,使老会堂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老会堂音乐厅是经常进行西洋音乐演出的场所,一般认为是哈尔滨音乐之城的滥觞。会堂己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建筑。</p> <p class="ql-block">十二,犹太新会堂</p> <p class="ql-block">犹太新会堂,始建于1918年9月,三年后竣工投入使用,是中国最大的犹太会堂。犹太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但因为历史和宗教等原因,在世界上屡遭不公正对待,中国是很少几个不歧视犹太民族的国家,所以,有着多元文化和民族包容性极强的东北亚重要城市哈尔滨,就成为成千上万犹太人定居和谋生之地。他们建教堂,开银行,办商店,己经形成了完整的犹太社区。新老犹太会堂的建立也是当时犹太侨民生活的历史写照。</p> <p class="ql-block">十三,伯特利教堂</p> <p class="ql-block">伯特利教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建的一座基督教堂,它的历史并不长,但地位和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当时,道里区教会多以片点教会为主,礼拜堂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根据教会和信徒要求,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建国街原朝鲜民族文化宫交基督教会建设新教堂,2005年底举行献堂典礼,组成现在的伯特利基督教会。</p> <p class="ql-block">十四,圣.尼古拉大教堂</p><p class="ql-block">(文革中被拆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亦称中央寺院,被称为远东第一东正教堂,始建于1898年,是远东地区及哈尔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天主教堂,它处于南岗中心地带,整座教堂为圆木结构,据说建筑用红松木材是从加拿大运来,属俄罗斯古典哥特式建筑风格,它的设计、它的结构、它的装饰,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可惜的是文革中被拆毁。现在,在哈尔滨新建的旅游园区伏尔加庄园有圣尼古拉教堂1:1比例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十五,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老教堂</p> <p class="ql-block">新建教堂</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座天主教堂,是黑龙江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原来这里是波兰教徒集资建设的司坦尼斯拉夫天主堂,1907年落成。文革中被占改为一所中学,本世纪初在旧址重建了耶稣圣心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 日前,笔者在美篇中推出了《哈尔滨的教堂》文图,受到了一些朋友的关注,有的朋友建议教堂图片后应有简要背景资料介绍,因此,本人根据网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有些叙述和提法可能有所雷同,不当之处,也在所难免,在此予以说明并表达歉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