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程济威</p> <p class="ql-block"> 从小就喜欢看三国,知道作者罗贯中是皇权至上者,他的心是向着刘备的,他笔下的情感就起到了导向作用,以致读者往往倾向于刘备,认为他代表了正统。人们关注刘备的得失,心疼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烧得蜀国从此一蹶不振。</p> <p class="ql-block"> 东吴占领荆州并将关羽杀害后,刘备心里是窝火的。尽管他并不十分信赖他的这位义弟,甚至有点醋他。关羽是汉寿亭候、偏将军,刘备是宜城亭候,这都是汉献帝封的,两人爵位不相上下、职位有点高低。至于刘备称自己是孝景帝阁下玄孙,汉室宗亲,那都是假的。汉献帝派人查宗族图表时已经发现是假的,但他还是认可了刘备这个皇叔,因为汉献帝需要统一战线以对付曹操。既然刘备很需要这个头衔,就封了刘备为皇叔,让他牵制曹操。后来刘备从刘璋手里夺得成都,成为汉中王,那是自封的,没有正式文件。由此,他把关羽摆在荆州是想疏远他,这是任何开国帝王的通病,可以同甘苦,不可共富贵。</p> <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仇还是要报的,这关系到他的脸面,他是枭雄啊。于是,他即位之后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进攻东吴,报仇雪耻。他不顾文武大臣们的劝阻,就连诸葛亮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别看刘备整日吹嘘,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亮好似如鱼得水。其实,很多大事,刘备并不听诸葛亮的。例如,将关羽放在荆州,诸葛亮是不同意的,他知道关羽的为人:刚愎自用。他问关羽:如果曹操进攻怎办,关羽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诸葛亮再问,如果孙曹联合进攻怎办,关羽答,分兵击之。诸葛亮叹息,荆州完了。无奈之下,诸葛亮留下八个字“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八个字高瞻远瞩,极具政治智慧,如果关羽领会了,荆州是失不掉的。大将赵云也劝说,篡夺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孙权。如果能灭掉曹魏,东吴自然就会屈服,不该放了曹魏去打东吴。赵子龙可是百万军中救下阿斗的功臣,只是,在昏了头的刘备面前,赵云的话显然也没有用。</p> <p class="ql-block"> 刘备一意孤行了,他把诸葛亮留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亲自率领75万大军去征伐东吴。临行前,刘备通知张飞到江州(今四川重庆)会师。张飞命令范疆、张达3天之内作好白旗白甲,全军将士带孝出征。范疆、张达不能完成任务,就刺死张飞,投奔了孙权。刘备听说张飞又被害了,大哭一场,对孙权更加恨之入骨。那年是章武元年秋八月,先主起大兵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 </p> <p class="ql-block"> 刘备举全国之力东进为关羽报仇的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及“百官尽皆失色,面面相觑。”这时,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站出来说话了:“某食君侯之禄久矣;无可报效,愿舍残生,去见蜀主,以利害说之,使两国相和,共讨曹丕之罪。” 跟当初自告奋勇去见关羽一样,诸葛瑾自始至终一心一意为孙刘两家和好。他的建言不仅心善意善,理论上也站得住脚…</p> <p class="ql-block"> 刘备听说诸葛瑾来了,传旨休教放入,摆明了不想见他。 随军参谋黄权启奏说,这位诸葛瑾的弟弟可是咱西蜀的丞相啊。丞相的兄长远道而来,咱闭门不见,那丞相的脸面往哪搁呢? 再说,诸葛瑾那么远赶来一定有事要说。陛下为什么要拒而不见呢?于情于理都应该请他进来,听听他想说些什么。如果他说得对,我们听取他的意见又有何妨。如果他说得不对,我们还可以借他的口把咱伐吴的原因说给孙权,好让孙权知道我们问罪有名,并非无端犯境。于是,刘备勉强同意会见诸葛瑾。既没有叫平身,也没有看座上茶。 诸葛瑾当然不会计较这些,为了达成使命,他非常谦恭地回话:我弟弟鞍前马后跟随陛下很久了,从情理上讲,咱们应该不是外人。所以,我这才冒着生命危险,专门来向陛下解释前年发生的那场荆州之变:“关羽在荆州那会儿,我们吴侯曾多次希望跟他结成亲家,关羽一直都不答应。”后关羽取襄阳,曹操屡次致书吴侯使袭荆州,吴侯本不肯许,因吕蒙与关公不睦,故擅自兴兵,误成大事。”至于关公被斩这样刺激的字眼,诸葛瑾讳莫如深,只能以“大事”代之。看着还是没能打动刘备,诸葛瑾使出了杀手锏。“孙夫人一向思归。”这句话柔软啊!您的老伴,就是对您有莫大恩情、有救命之恩的那位咱东吴的公主孙尚香,她一直都很想您啊。诸葛瑾显然是下了功夫的,话说得中肯委婉,诚意十足。遗憾的是刘备不但一句没有听进去,而且还火了。你们东吴害死了我的二弟,你今天居然还敢在我面前花言巧语做说客!刘备语气粗暴,看起来完全没有回还的余地。 </p> <p class="ql-block"> 诸葛瑾知道困难不小,但还是不甘心放弃。他既然来了,也下了不避斧钺的决心,该说的道理还是要说一说的。瑾曰: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您不想着怎么去剿灭逆贼,却为了给一个拜把子兄弟报仇,而屈万乘之尊亲临前线,这是舍大义而就小义的行为。 再说了,全天下都知道陛下即位了,也以为陛下必定要大兴汉室,恢复刘家的江山社稷。可是,您这个时候却置曹魏于不顾,转而兴兵大举进攻东吴。我觉得陛下您这是有欠思量啊!诸葛瑾说得入情入理,真有掏心掏肝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刘备不为所动,孙权无奈,只得写信请魏国帮忙。这时,曹操已经病死,曹丕正希望两家相争,自己从中得利,所以,一个救兵也不肯派。孙权只好自己对付刘备。他先派年轻的孙桓、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都被刘备打败。孙权急得没有办法,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此时见好就收该有多好,只是,他利令智昏,他非要灭了东吴不可。</p> <p class="ql-block"> 没过几天,蜀汉人马便攻下巫县,一直打到秭归。孙权知道讲和已经没有希望,就派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去抵抗。刘备出兵没几个月,就攻占了东吴的土地五六百里地。他从秭归继续东进。随军官员黄权拦住他说:“东吴人打仗向来很勇猛,千万别小看他们。我们水军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要退兵可就难了。还是让我当先锋,在前面开路,陛下在后面接应。这样比较稳妥。” 刘备心急火燎,哪里听得进黄权的话。他要黄权守住江北,防备魏兵;自己率主力沿着长江南岸,翻山越岭一直进军到了猇亭。</p> <p class="ql-block"> 东吴将士看到蜀军得寸进尺,步步紧迫,都摩拳擦掌,想和蜀军大战一场。可是大都督陆逊却不同意。陆逊说:“这次刘备带领大军东征,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再说他们在上游,占领险要地方,我们不容易攻破。要是跟他们硬拼,万一失利,丢了人马,非同小可。我们还是积蓄力量,考虑战略。等日子一久,他们疲劳了,我们再找机会出击。”陆逊部下的将军,有的还是孙策手下的老将,有的是孙氏的贵族,对孙权派年青的书生陆逊当都督,本来已经不大服气。听到陆逊不同意他们出战,认为陆逊胆小怕打仗,更不满意,在背地里愤愤不平。</p> <p class="ql-block"> 蜀军从巫县到彝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又用树木编成栅栏,把大营连成一片,前前后后长达七百里。参谋马良感到不妥,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马良无奈,暗地里将安营扎寨的情况画了图悄悄派人送给诸葛亮审阅。诸葛亮见情报,大呼,献此计者立斩!当得知是主公自己的决定时,诸葛亮长叹一声,随即做出了接应准备。最后的结果,读过三国的人想必已经知道,于是还有了杜工部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p> <p class="ql-block"> 刘备自以为布下天罗地网,专等东吴人来投网,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时意气, 75万西蜀子弟兵被烧得魂归故里、自己也命丧白帝城。</p> <p class="ql-block"> 刘备取西川、夺汉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加之蜀国民风纯厚、土地肥沃,粮食充足、兵多将广。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一统天下的可能。由于刘备的一时冲动,听不进诸葛亮等人的劝告,使得统一大业毁于一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刘备出身草根、少于教育,志大才疏、德不配位所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