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漳浦县绥安镇尚书府巷有一座高东溪祠,祠里奉着高东溪的塑像,南宋理学家、时任漳州太守朱熹为其作《高东溪先生祠记》,题匾“忠孝两全”,撰写祠联:“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训忠臣”,这是高东溪一生坚贞爱国、高风亮节、尊爱师长、事亲至孝的高尚品德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高东溪(1104-1148年),生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漳浦九都宅兜村人(现杜浔镇路打村兜村自然村),名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民间都称他为高夫子。在漳浦民间,自南宋至今广为流传着“获鹿感鱼”美丽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有一次,高母病了,很想吃鹿肉汤,这时高东溪无钱买鹿肉,焦灼得一整夜无法入睡。次日清早,雄鸡刚啼,他忽然听到门外声响,开门往外一看,远处有只老虎正回头向山岗奔跑,而家门口却有一只小鹿喘息急促地闯进屋内,直到高母床前,呦呦悲鸣。高母见到这只可怜又可爱的小鹿,就问:“儿呀,清晨哪来的小鹿?”高东溪回答:“老虎衔来放在门口,想是赠给母亲作醒神汤的。”高母想了想说:“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便叫儿子把小鹿好好养在家里。这小鹿异常机灵,每当高东溪上市买东西,它总是跟着,形影不离,后来竟能替主人到街上买东西了。高东溪只要把想要购买的物品的名称、数量写在纸上,和钱放在篮里,将竹篮挂在鹿角上就行。商家一看,便知道这是高东溪的家鹿,公公道道地按纸上所写的物品放入篮内,从没有差错过。从此,人们将这只鹿经常来替主人买东西的街市称为“鹿市头”,这也是漳浦县城府前街与西大街交界处的“鹿市头”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南宋建炎元年(1121年),金兵侵入长江中下游,高宗赵构流亡于江浙一带。高东溪为救国计离家到江苏松江县一带。松江鲈鱼以美味可口天下闻名。他每吃鲜美的松江鲈鱼时,心里总想要把鲈鱼寄给母亲尝一尝。然而松江到漳浦远隔千里,当时交通不便,寄鲜鱼容易腐烂,实在难办。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买了一条鲜活的鲈鱼,把家书装入小竹筒内密封,系在鲈鱼鳃上,然后把鱼再放入松江。也许是高东溪的“孝心动天感鲈鱼”。后来,这条鲈鱼由江入海,由海进港,竟然游到了高东溪的家乡漳浦杜浔港,让一个老渔翁捕获了。渔翁一看有高夫子的家书,不敢怠慢,马上连鱼带信送交高母。高母一看家书,明白儿子的心意,很是高兴,便对老渔翁说:“松江鲈是漳浦所无,我不忍心吃它,让它在杜浔港生养繁殖,以造福群众才是,劳老翁把放回网获处吧。”老渔翁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就照高母的话把这条鱼放回杜浔港。从此,漳浦杜浔港就有了如松江特有的那种四鳃鲈鱼了。</p><p class="ql-block"> “获鹿”、“感鱼”在漳浦民间传说已有800多年了。明万历27年(公元1599年)漳浦知县王猷在《重修高东溪祠堂记》里就有:“先生之精诚能感鱼、能获鹿,而不能开昏君之惑,弭秦桧辈之奸,未尝不废卷于邑!”</p><p class="ql-block"> ☆(参考《漳浦民间故事集》、《漳浦历代名人》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