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岭拍鸟散记-2【百花岭的“鸫”】

悦鸟鸣娴

<h5>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亚欧大陆和印度大陆的碰撞诞生了神奇而美丽的高黎贡山,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在此交汇,造就了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span></h5><h5>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黎贡山保护区标志创意</span></h5><h5>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百花岭的鸟儿,是高黎贡最美的天使。</span></h5><h5>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题记</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 <font color="#ff8a00">  作为一些中小型鸣禽,“鸫”科95种鸟类几乎遍及全国。它们栖息于森林、荒漠、农田等各类生境中,既善飞行,亦善地面奔跑。它们的鸣声多样,一些种类鸣叫悦耳动听。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48、白眉鸫</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白眉鸫、黑胸鸫、灰翅鸫、蓝短翅鸫、喜山光背地鸫、长尾地鸫、宝兴歌鸫…各色的“鸫”,如孤独的行者,游走在百花岭的密林中。虽然体型跨越了“中型”,可它们却比小小的林鸟更胆怯、更惧人,总是悄无声息的走到阴暗潮湿的林下边缘或水塘边,又静静的离开,稍有溜号,你就会与这珍稀的鸟儿“擦肩而过”。要知道,白眉鸫、黑胸鸫、灰翅鸫的种群数量并不丰富且分布区域大多人迹罕至。只有在冬季,喜山光背地鸫、长尾地鸫才会垂直迁徙到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地带,而宝兴歌鸫更是中国鸟类特有种。</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49、宝兴歌鸫</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0、蓝短翅鸫(雌)</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1、喜山光背地鸫</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2、长尾地鸫</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栗腹矶鸫是“鸫属”里比较小的鸟种,而虎斑地鸫则是“鸫属”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cm,翅长超过15cm,对比十分明显。</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3、虎斑地鸫</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4、栗腹矶鸫(雌)</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4、栗腹矶鸫(雄)</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  有趣的是:遵循着多数鸟种为择偶而演化羽色的规律,一些“鸫”属的鸟儿雌、雄间差异也是很大,如栗腹矶鸫雄鸟以钴蓝色和栗红色为主色调,雌鸟则为橄榄褐色且满布扇贝型斑纹。黑胸鸫的雄鸟除颏尖端有一点白色外,整个头、颈、胸都呈黑色,而雌鸟只在橄榄褐色的上胸部有一点黑色的斑点。灰翅鸫的差异更是明显,雄鸟通体黑蓝色,羽缘点缀标志性的浅灰色,雌鸟则是全身的橄榄褐色。</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5、黑胸鸫(雄)</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5、黑胸鸫(雌)</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6、灰翅鸫(雌)</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6、灰翅鸫(雄)</font></h5> <h5>  <font color="#ff8a00">灰林䳭是百花岭最活跃的存在,无论走到那片山林,你都能窥见它的影子,特别是在繁殖季节,它们成双入对、追逐嬉戏,很是惹人怜爱。</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7、灰林䳭(雄)</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57、灰林䳭(雌)</font></h5> <h5>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百花岭的“鸫”科鸟类有30多种,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区域,出现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一、两次的拍摄,是不可能合成“全家福”的。随机、随缘,百花岭,明年再见。</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 <font color="#ed2308">  48、白眉鸫(学名:Eyebrowed Thrush):</font>中型鸟类,体长19-23厘米。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杨桦林中,尤以河谷等水域附近茂密的混交林较常见。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长白山等地;迁徙或越冬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贺兰山、乌拉特旗、宁夏、甘肃、青海、四川、陕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岛、香港和台湾等地,在中国种群数量不甚丰富。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h5> <h5> <font color="#ed2308">  49、宝兴歌鸫(学名:Turdus mupinensis):</font>中型鸟类,体长20-24厘米。栖息于海拔1200-35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内蒙古、北京、河北、甘肃、贵州、四川、云南、山东、浙江等地,<font color="#ed2308">是中国的特有物种</font>。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h5> <h5> <font color="#ed2308">  50、蓝短翅鸫(学名:Brachypteryx montana):</font>俗名白眉短膀,中等体型(15厘米)的深蓝色(雄鸟)或褐色(雌鸟)短翅鸫。地区性常见于海拔1400~3000米,栖于植被覆盖茂密的地面,常近溪流。有时见于开阔林间空地,甚至于山顶多岩的裸露斜坡。性羞怯。亚种sinensis于中国东南部、陕西南部(秦岭)、广东北部及香港;cruralis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及四川南部峨嵋山,越冬于云南南部;goodfellowi于台湾。</h5> <h5>  <font color="#ed2308">51、喜山光背地鸫(光背地鸫)(学名:Zootheramollissima):</font>中型鸟类,体长23-27厘米。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4500米的山上部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疏林和林线以上的高山灌丛地带。冬季常下到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地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怕人,野性强,人难于接近。常在较为隐蔽的地上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中西部、西部和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部、南部和中部,以及西藏南部和昌都地区西南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h5> <h5>  <font color="#ed2308">52、长尾地鸫(学名:Zoothera dixoni):</font>中型鸟类,体长21-27厘米。在中国四川和云南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4300米的高山冷杉林和林线上面的高山草甸和杜鹃灌丛。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在中国分布于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部分地区。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h5> <h5> <font color="#ed2308">  53、虎斑地鸫(学名:Zoothera dauma):</font>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厘米,翅长超过15厘米。主要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在中国多地有分布。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br></h5> <h5>  <font color="#ed2308">54、栗腹矶鸫(学名:Monticola rufiventris):</font>小型鸟类,体长20-25厘米。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陡峻的悬崖和溪流深谷沿岸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较常见。主要以甲虫、金龟子、蝗虫、蚱蜢、毛虫等昆虫为食。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四川、贵州部分区域及湖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和西沙群岛。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h5> <h5> <font color="#ed2308">  55、黑胸鸫(学名:Turdus dissimilis):</font>中型鸟类,体长20-30厘米。栖息在海拔1200-1700米的丘陵地带,地栖性,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蛞蝓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果实和种子。国内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h5> <h5> <font color="#ed2308">  56、灰翅鸫(学名:Turdus boulboul):</font>中型鸟类,体长26-29厘米。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主要以甲虫、毛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蚯蚓、蛞蝓、蜗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国内主要分布于四川北部、贵州江口、云南蒙自和广西瑶山等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h5> <h5> <font color="#ed2308">  57、灰林䳭(学名:Saxicola ferreus):</font>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林缘疏林、草坡、灌丛以及沟谷、农田和路边灌丛草地。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长江流域,一直往南到广东、香港、广西、福建等东南沿海,东至安徽、江苏、浙江,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南部,偶见于台湾。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