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蒋介石写了封信,提出“一纲四目”,蒋介石如何回应

草原老杨

<p class="ql-block">1949年,新中国诞生,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从此,台湾就成为困扰两岸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来,英勇的解放军可以乘胜追击,像解放海南岛那样一举解放台湾,但是因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又派遣第七舰队武装干涉新中国的解放大业,所以,解放台湾不得不暂时搁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负众望,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美国恼羞成怒,不甘心就这样输得颜面扫地,于是又把目光投向了台湾,想以此来牵制新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4年,美国与蒋介石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宣称如果台湾遭受进攻,美国将以同盟国的名义出兵,共同保卫台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且,美国为了更“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出兵,还不遗余力地游说蒋介石,希望能形成两个中国的局面,犹如南北朝鲜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蒋介石虽然反动,但还是有基本的民族大义的,他顶住美国人的游说,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坚决反对独立。这样,就给美国在国际舆论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蒋介石这种坚持民族大义的做法,大陆也是非常赞赏的,于是,在对台统一方式上,毛主席有了一个新的设想,就是开展第三次国共合作,共同维护祖国统一,抵制外国侵略干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毛主席充分考虑了台湾方面的利益,拿出了非常大的诚意,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纲四目”的新主张,堪称“一国两制”的雏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个构想后,毛主席还给蒋介石写了一封情感真挚的亲笔信,信中赞扬了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呼吁两岸捐弃前嫌,为中华民族福祉计,开创第三次国共合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毛主席还郑重邀请蒋介石回大陆参观考察,与北京方面谈判,只要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其他的细节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中央可以给予宝岛方面足够的优惠照顾,总结起来就是“一纲四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一纲”,就是<b>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目”包括:<b>第一,台湾统一于中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中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台湾所有军政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中正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四,双方互约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难看出,“一纲四目”与后来的“一国两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写好信后,需要选择一位在两岸都享有崇高威望的人作为信使,就想到了自己的老师章士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士钊是近代举足轻重的人物,被蒋介石称为“国宝”,曾经多次邀请章士钊随他去台湾,都被章士钊婉拒,但也可见章士钊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士钊当时已经75岁高龄,但当他得知这个任务后,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从命,担当起了这个事关中华民族福祉的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两岸不能直通,章士钊就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先去了香港,再转道台湾。但可惜的是,章士钊到达香港后,突然得了重病,不能履行这个使命,只好委托一位素有爱国情操的《香港时报》社长许孝炎先生,代替他去台湾,完成这个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得知后,立即同意许孝炎赴台,并亲自接见了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许孝炎去台湾之前,为了安全起见,并没有说明有毛主席的亲笔信,见到蒋介石后,才拿出了这封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蒋介石拿过信一看,果然是毛主席那豪放挥洒的字体,不禁感慨万千,把信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良久不语,陷入了沉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提出的“一纲四目”,的确大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他充分感受到了毛主席的诚意,但对这样重大的事情,也是不可能随便就做出回应的,因此,蒋介石只是对许孝炎说了一句:“辛苦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孝炎回到香港后,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转交给了毛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初,蒋介石再次召见许孝炎,请他向北京方面传话,准备派宋宜山去北京详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得到北京方面的同意后,宋宜山到达了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并再次提出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四项具体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一,两党可以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二,台湾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台湾地区的政权仍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士参与,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权的领导;</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两岸又多次沟通,并通过中间人士曹聚仁的奔走,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还是因种种原因,功亏一篑,直到蒋介石与毛主席先后去世,也没能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毛主席提出的“一纲四目”,虽然在当时没有解决台湾问题,但是也为后来的香港、澳门回归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诞生了著名的“一国两制”。</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KDJpqoMX-a9YDPHxj67B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