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光速追光,你看到的世界将是什么?”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思考的问题。人类对光的研究深刻的改变了这个世界!光现象即将开课,你会给孩子们的内心播种一颗什么样的光种子?<div> 2021年10月19日下午2:30,物理“日清周结”汇报展示课在平民中学举行,本次课堂由杏花十中王强老师作课《光的直线传播》,特邀请全国课改专家蔡守怡、张喜仲为我们的课改行动把脉指导。区教育局刘志宏副局长明确指出本次研讨活动重点:(1)我们的教学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长为多长,效果如何?</div> <b>一、课例展示</b><br>(一)课前准备<br>课代表带着大家齐读《光现象》章首语 <b> *【说明】</b>课前2分钟,可读,可练,可想,重在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上课的一种仪式感,引导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师生发自内心的敬重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div><b>(二)新课导入+清目标</b><br> 【视频+图片】 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我们看到,夜色中,神舟十三号与明月同框,这一幕不仅硬核、浪漫,而且还包含了许多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br></div><div> 师:今天就让我们追随着航天员,踏着璀璨的星河,共同走进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去追寻光的足迹。 </div><div> 学生齐读目标 <br></div> <div><b> *【说明】</b>导课与“清目标”结合使用,通过朗读、实验,再配合板书,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标”。<b>采用问题目标,</b>结课时观察学生是否能回答出目标所示问题,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策略。<br><div><div><div><b>(三)新课教学</b><br><b>1.什么是光源</b><br>(1)展示光源图片<br>(2)学生对光源进行分类——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br>师:天然光源是大自然的馈赠,珍贵更应珍惜。人造光源也在绽放人类智慧的光芒,冲破黑暗,迎接光明。<br><b>【清基础】</b>学生独立完成清基础第1题<br></div></div></div></div> <b>2.光的传播</b><div>(1)实验探究</div><div>师:光是如何传播的呢?<br>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光在果冻、水中的传播路径,并完成实验指导卡第一部分:探究光的传播规律。</div><div><br></div> 小组展示,两个同学合作,一个人展示实验,另外一个同学解释现象。<div>师: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传播规律。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直线传播规律,下一节我们再研究光的偏折规律。</div> (2)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完善<div>【演示】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传播,得出光只有在<b>同种均匀</b>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br></div><div><b>3光沿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b><br>(1)手影<br>(2)日食月食<br>师:课前火箭升空时,秋月作伴,只是这月怎么好像被天狗咬了一块似的。天狗真的会食月吗?<br>【视频】日食和月食的成因<br><b>【清基础】</b>学生独立完成清基础第2-4题<br></div><div>(3)小孔成像<br>光源被完全遮挡→大孔→大孔逐渐减小<br>学生观察小孔成像<br>教师讲解“光线”的概念,并借助光线分析:小孔成倒像的原因。<br>介绍:墨子对小孔成像的研究。如果我们有机会穿越回古代,遇到墨子老先生,就可以用“光线”这个概念和他探讨小孔成像。老先生一定很佩服你的!<br></div> <b>4.光速</b><br>师:说起穿越,有人说,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超过光速,就有可能实现穿越。光速有这么快吗?<br><b>【清基础】</b>学生先自学,阅读课本第71页-光的传播速度,然后小组讨论,完成清基础第5题。<div> <b> *【说明】</b>我们结合国家基础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和“双减”政策要求,新课教学中提出五个关键词: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反馈评价、实践活动、教学顺序。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增加清基础练习。</div><div> 阅读、听讲、记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讲,小组练,小组测)、展示和实验活动等都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清楚”和“清除”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这次研讨活动重点观摩和研讨的内容。</div> <br><b>(四)巩固小结</b><br>1.小结<br>请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目标是否都能回答?<br>2.清核心<br>学生完成清核心习题。<div>师:火箭升空,再探苍穹,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无数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与传承。逐前辈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吾辈将继续努力!</div> <b> *【说明】</b>(1)结课环节+清目标+板书,保证本节课基础、重点的掌握。另外对本节课所用到的思想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八年级物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但思维方法要求比较高。<br> <b> *【说明】</b>(2)清核心——光路图解释“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需要学生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与实际结合,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你能用一个知识解决一个问题,这个知识你一定是学会了学通了!我们的清核心环节直接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3)学生完成任务单后,小组长检查然后交给老师。有始有终完成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br><b>二、交流与分享</b><br><b>1.讲课老师进行说课</b><br> 按照“日清”课流程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分给学生一部分练习的时间,因此就要思考有限的时间讲最重要的内容。(1)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实验得出光直线传播规律,及其直线传播规律的应用。所以在实验设计上化时间下功夫。实验结论简单,但分析论证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养的。(2)用光路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是难点,所以精心设计课件和学生实验指导卡。如果学生会用光路图解决问题,对后续光学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3)光源和光速部分,内容简单,因此安排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形式。 <b>2.听课教师的点评</b><br>听课教师按照大学区进行分组讨论<br><b>平民学区</b>:本节课衔接自然,实验器材准备充足,学生完成度高,知识点完善,课堂导入紧跟时事,渗透思政。建议:光线作图着重强调用直尺画光线;小孔成像学生实验,强调具体使用细节,效果会更佳。<br><b>一中学区</b>:课堂实验丰富,学生动手机会多,器材新颖,其中多项器材加以整合,多次利用,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在演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实验中,换用大水槽,实验效果更明显。<br><b>二中学区</b>:本节课小组合作形式多样,课堂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光的直线传播用水雾呈现光线很新颖;由日食月食将大孔变小引出小孔成像过渡自然;教师语言富有诗意文理结合。建议:精简实验,进一步突出重点;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可以斜射入效果会更好;手影可以和无影灯结合。<br> 对教学流程进行研讨! 对实验改进优化的研讨! <b>3.专家张喜仲老师评课</b><div> 张老师首先指出,杏花岭区的课改意识强烈,课改成果显著,两天的听课让他非常受启发。<div> 对王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张老师也做了点评,他提出通过“在情境中教、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练”的建议,强调物理课堂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张老师认为,物理教师要通过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当做好实验和探究时,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将物理的实用性、趣味性与生活紧密联系,促进学生理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阅读总结能力。同时张老师也激励全体物理老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元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div> <b>建议1</b>:重视课标的研究。对于2021年课标解读推荐看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的解读文章。<div> *【说明】这是非常中肯的建议。把课标研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新旧课标交替时期,我们必须非常熟悉2011版课标,才能深刻理解2021版课标的变化。本节课课标在知识层面上没有要求 ,但是本节课是光学的入门课。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值得我们深思。</div></div><div><b> 建议2:</b>理科学科思政重视理性思考。</div><div> *【说明】张老师具有高中数学教学背景。物理教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一点上张老师和我们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另外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关注理性思考,也关注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思政教育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这也是我们根据学情研究的一个重点。<br></div></div></div> <b>参加本次会议的有</b><br>杏花一中:梁燕萍 任小玲 高强 邹晓朋 岳彦伍 王宝萍 高俐 王文娟 刘海霞 王强<br>杏花四中:张建军 魏予竹<br>杏花五中:曾智 袁家馨<br>杏花九中:郭凤云<br>杏花十中:李四妮 侯春峰 班志萍 王强<br>杏花二中:班玉婵 白小敏 康唤唤 曹萍 赵慧馨 崔丹丹 漆瑞雪<br>杏花六中:王根弟<br>杏花十一中:任秀荣 王珂馨<br>杏花十二中:吕怀宇 李炜<br>北环中学:郭玉柱<br>平民中学:蔡静 李莉 田素芳 温喜玲 高丽琴 车少娜 王志丽<br>山西省实验中学:秦娟娟 摄影:王珂馨 蔡静 秦娟娟 袁家馨 赵娟 张伶琴 <br>文字:王强 杨辉霞<br>会议主持:蔡静 梁燕萍 班玉婵<br><div>编辑:杨辉霞<br>感谢平民中学教研室的大力支持!<br></div> 有路边社的记者向坚哥求证,说《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今年试射了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高超音速导弹”,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