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阳东南华实验学校八年级 郑媛媛</p> <p class="ql-block"> 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在深圳市育才中学举行,我有幸观摩了此次比赛,收获颇多。本次比赛分为4个环节,有书面测试,成长故事叙述,主题班会设计和情景答辩。各地精英荟萃,无论是哪一个环节,选手们在台上都从容镇定,侃侃而谈,从各方各面足见他们的功底深厚。</p><p class="ql-block"> 在主题班会设计环节,我看到了老师们在短时间内精准的教学目标、精心的课前准备及精妙的主题构思,根据该学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制定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课中的活动环节和课后的拓展延伸,都体现了课堂的新颖性和创新性。</p><p class="ql-block"> 在情景答辩的环节,老师们根据自己抽到的情景提出,给事件进行定性并给出解决方案。方案措施也涉及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这充分体现了班主任在处理班级问题上的教学智慧。</p><p class="ql-block">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成长故事叙述这一环节。班主任们分享了很多他们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特别的初中组的比赛,学生中处于叛逆期及渴望心理成熟的时期,常常会有许多令老师头疼的事情,如早恋、追星、沉迷网络游戏、带手机回校、公然顶撞老师等。每一位初中班主任分享的故事都让我觉得似曾相识,而他们提出的解决策略又让我由衷佩服。</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位老师分享了题为《疫后战役,王者归来》的故事:疫情回来后老师发现有个学生特别沉迷游戏,多次教育无果,他便与学生打起了一把王者荣耀,在这过程中他告诉学生游戏的原理,并将学习比作打游戏,让学生明白线下成就感比线上成就感更难得,渐渐地学生也有所改变。他认为,只有共鸣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老师要正确看待手机这个吸引力强的东西,先讲理,后动情。这也给了我很深的启迪,当你无法改变一个学生对某样事物(在老师看来不那么正能量的事物)的狂热,首先老师要先去了解他这样事物,先走近他的内心,再慢慢地去把他往好的方向引,让他“迷途知返”。正如后面还有老师讲到学生热爱“说唱”文化,用说唱去diss老师,最后老师也学了几句说唱,用说唱跟学生沟通,穿插一些教育的话语。在师生间“怼来怼去”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容易接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老师抽到的是榜样教育,他的演讲主题叫《追光,发光,成为光》。他们班的很多孩子都以明星“小鲜肉”为榜样,并且沉迷于此无法自拔。于是他选取袁隆平作为孩子们的追光榜样,并带他们去参加播种劳动。一开始他把播种收获的农作物挂在班级“追光墙”,表扬一些收获丰盛的小组。但是他发现这并没有改变孩子们对“偶像”的看法,甚至追捧一些在播种中耍酷、只知道指挥人干活的学生。老师才发现孩子们要的光并不是照片里的农作物,而是身边这些辛苦耕耘的学生们。于是他再一次组织该活动,这次拍下的是辛勤劳作的学生的照片,他要的光是这些学生脸上的每一滴汗、裤脚上的每一把泥。最后,孩子们不再追捧只会耍帅不干活的学生。老师认为,饭圈的本质是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人,因而追光也不是追它的表面,而是通过追随思考如何让自己成为那道光。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如此,才是真正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每次看到这些优秀同行们的分享,我都像被打了鸡血,让劳累繁杂的班主任工作中充满动力和斗志,希望自己也能向他们靠近。最后,借用本次大赛最高分获得者佛山市石门中学丁黎敏老师的一句话:“如果我能让一颗心灵免于哀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感谢班主任这一职位,让我们有能力去摇动一颗又一颗的心灵。”这个大赛舞台的背后,连接的是老师们的讲台,以及那一颗颗需要抚慰的稚嫩的种子。而我们,也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于教育深处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