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乡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故乡小河的情思</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是山东省安丘县雹泉公社张家寨庄。村庄的正前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潺潺的流水犹如水蛇一般。河水清清的,浅浅的。河底晃动的沙石清晰可见,还有小鱼从下面游过。</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前,这条小河的源头,是在庄西边的老牛石官庄附近,那里有一片常年湿漉漉的草甸子,地下水从草甸子的四面八方渗出来,寻找着低处,逐渐汇集成流,缓缓地拐着弯向东淌,经过我们庄西边崖头后,向南拐了个90度大弯,又折向东、继而又向东北,再向东边流去。犹如勺子状将村庄衬托起来,润育着村庄的一草一木,润育着人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小河的边上是妇女们洗衣的主要场所。几块较平整的石头固定在既清又较深的水边。天晴的日子,从日出到日落,洗衣尚的人络绎不绝,我小时经常跟在母亲后边到河边,她洗衣,我玩耍,有时帮她拿着棒槌,有时帮拿件衣服,大多都空手而随。只见她们一个个腕子上挎着装着衣服和棒槌的土篮子,到河边找个能洗衣的石头旁蹲下,将衣服泡在水里反复撩几次,握到石头上双手用力地搓洗,(那时肥皂很少,大都不舍得花钱买)然后左手翻动衣团,右手紧握棒槌扬起右臂猛砸一顿,再漂洗揉搓,反复几次后,见衣物挤不出混水了,这件衣服就洗完了。</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和小伙伴在她们的上游戏水,她们就喊:把水搅浑了,上别地方耍去”。洗完后有的铺在河滩沙石上晾晒,有的拿回家晒在自家院里。</p><p class="ql-block"> 小河的南沿高出河水挺多,在西南边曾经是一片菜地,天旱地干的时候必须浇灌。</p><p class="ql-block"> 人们用河水霍(Huo二声)水浇菜园子的情景还记忆犹新:浇灌前,先将河水用泥土拦起来,形成一个小水湾,用两根绳子的中间分别拴在水桶的上下端,两个人分开站在两边,一手拽一根绳,喊着号子,一齐将水桶从水湾舀起水,又一齐悠You到高出水面一到两米高的菜地边的水沟里。两人一边泼(Huo)水一边喊着号子:愚公移山嘛吼嘿,传遍四方嘛吼嘿,天有晴呀嘛呦吼嘿,也有雨呀嘛呦吼嘿只要人呀嘛呦吼嘿,团结紧呀嘛呦吼嘿……一桶接一桶地水,接连不断地倒进菜地的水沟里,哗啦地流进菜地里,滋润着韭菜,大蒜,白菜等不至于干枯。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就在拦起的水湾里东找西找,一会看见一条泥鳅一会看见一条小鱼,大家一边喊着,“这又一条,快抓点” 急忙哈腰去抓,怎么也抓不到,小鱼就像躲迷藏一样,一会到草棵里,一会到石头底下,当你一下手,神速一样跑走了。最后抓到的是一些小虾。</p><p class="ql-block"> 小河是我们小孩的最爱。每到夏天,小河里都会出现一个个像泥鳅一样敏捷的身影,那是我们在小河里游泳。我们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抓鱼虾,有趣极了!</p><p class="ql-block"> 河面上不时溅起了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和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小河成了我们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和最冒险的是夏天雨季。一阵暴雨之后,小河水瞬间猛涨,雨水冲刷着泥沙流进小河,浑浊的河水形成一串串的大浪,簇拥着漂浮而来的干枯树枝,杂草,及小树等急流而下,忽哗忽哔的水流声嗡嗡作响,挺远就能听到。</p><p class="ql-block"> 雨停了,河水还在上涨,大人小孩都赤脚,捥裤腿子,有的带着苇利,有的披着蓑衣走出来,到河边看水。有的人在水边用脚探水深和水流,有的人进水去捞东西,越向河心走,越站不稳,有的趔趔趄趄的拽回一根树枝,有的拽回的是树根。</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和两个小朋友全身精光进去也想捞点东西,一个浪花打来,脚下踩的砂石瞬间被掏空,身体立即失去平衡,爬倒在水里,连喝了几口水,被混浊的洪水冲走。两个小伙伴见我被冲倒后立马跑回河边,随着我下冲的速度边跑边喊:“快上来,快上来”。大约三十多米后,在一个拐弯处,洪水出现漩涡并稍平稳时,我连滚带爬的走了出来,腿上和脚上都被碰破划伤。</p><p class="ql-block"> 雨过天晴,山上的,地里的雨水淌完以后,小河又恢复了平静,清澈透明的河水碰撞着河石发出清脆的有节奏地“哗拉拉,哗拉拉〞声,犹如交响乐曲,日夜不停的在这个孕育我成长的村庄上空回荡着。</p><p class="ql-block"> 六十多年过去了,儿时在小河玩耍的情景还时常出现在脑海中,睡梦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