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中期推进会在海口召开

微官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0月22日上午,海口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中期推进会在海口实验中学初中部召开。市研训院潘华莉院长、市教育局人事科刘艳丽科长、教师研修网海南服务中心孙丽斌主任以及来自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有关领导和老师100左右人参加。会议由市研训院信息部龚海浪主任主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会议主持人在开场白中提到,今天我们召开海口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期推进会,目的是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参加会议发言的领导和专家有:海口市教育局人事科刘艳丽副科长;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潘华莉院长;中国教师研修网海南服务中心主任孙丽斌;海口市教培院培训部韩伟主任,陈法明副主任;海口市教培院信息技术部龚海浪;海口市教培院信息技术部高级讲师陈集颖以及院有关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会议的议程主要有五项:</span></p><o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期推进会领导讲话(市教育局人事科刘艳丽科长)</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期推进会动员讲话(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潘华莉)</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规划(2019-2022》解读(中国教师研修网海南服务中心主任孙丽斌)</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回顾(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信息技术部陈集颖)</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部署(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信息技术部龚海浪)</span></li></o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受局领导委托,刘艳丽科长代表市教育局在发言中提到:党的十九大力大了加快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教育部针对教育信息化相继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規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求,努力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天我们召开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期推进会,目的是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最后,刘科长指出,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将成为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各区、各学校应实行由校领导担任责任制,明确学校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本区、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整校推进、督导评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在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提升工程2.0中期推进会上的讲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潘华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尊敬的市教育局刘科长、各区教育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各学校的领导、以及各位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家上午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规划(2019-2022年)》的工作要求。今天,受市教育局委托,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组织召开“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中期推进会”。下面,我讲两点意见和五点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一、深入领会能力提升工程2.0的核心要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发布了《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底,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国培项目和各省市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大力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发布,对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制定了清晰、系统、富有实践智慧的方案,并创造性提出了学校信息化推进以及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同步发展的实践思路。今天在座的都是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海南省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规划》的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努力实现知行合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二、深刻理解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意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曾强调: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义深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应用在当今教育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工作和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对海口市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提五点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各区、各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信息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健全管理机制,做好全员培训,结合学校实际,整合优质资源,实现整体推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各学校要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和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建构“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实践运用,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强化统筹规划,在区与区、区与校、校与校之间建立多种形式联合研修共同体,促进教育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提高应用实效,形成可迁移、可辐射、可推广的优质案例资源。各级研训部门要推动应用转化,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任务,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分步组织实施,做好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估,加强督导和考核力度,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谢谢大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10月22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办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修订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b>一、总则</b></p><p class="ql-block">1.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简称《校本应用考核指南》)以及《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规划(2019-2020年)》有关精神,结合当前国内有关工作经验、研究成果和我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实施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省中小学专任教师,幼儿园专任教师及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研员和教辅人员,可结合其岗位特点和实际需求并参照相关要求实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考核目的</b></p><p class="ql-block">3.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或“工程”)校本应用考核是我省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建立工程有关的培训管理机制和考核标准,规范和引领全省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以评促学、以评促训、以评促用,促进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校本研修的深度融合,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校信息化水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考核原则</b></p><p class="ql-block">4.以校为本。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信息素养发展为目标,结合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和发展需求研究制定工程考核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按照工程整校推进工作规划分年度整校实施,项目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以信息技术校本应用为重点,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充分依靠教师所在学校具体实施和做好教师工程培训学时、学分登记和合格认证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基于课堂。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微能力)开展测评,促进教师按需选学和实践应用,力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若干维度或若干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所提高;结合教师学科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实施,关注课堂教学创新,使考核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教师基于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成果考核评定教师成绩,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成果总结和推广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应用驱动。通过工程培训考核工作建立有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研修与应用的激励机制,助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关注教师校本研修应用成果和学校工程实施绩效,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促进教师能力提升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注重创新。关注学校信息化教学和教师实践应用的创新改革,通过工程考核促进学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创新实验,提高学校和区域信息化教学水平,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展实践创新成果评比活动,发掘优秀应用案例,提高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积极性,促进应用成果的转化和推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精准测评。通过多方参与并明确责任主体,建立“教师自评与互评——学校考评——市县审核——省级认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测评管理体系;采取多维度、多种考核测评方式,设计和利用网络平台测评工具,做好工程实施的过程性数据收集,科学诊断和评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发展水平,全面评估学校工程实施的绩效,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考核内容与方式</b></p><p class="ql-block">9.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将针对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进行考核评估。教师考核,是指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考核;学校考核,是指针对项目学校工程实施绩效的考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教师考核</p><p class="ql-block">10.教师考核,将结合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中的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应用、区域联动三个环节,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信息素养发展情况进行诊断和认证。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相关微能力点课程学习、校本研修应用等过程性情况的量化考核,以及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达成和助力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实践成果等质化考核。</p><p class="ql-block">针对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三种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每一应用环境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选定若干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具体内容见表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表1 不同应用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与课程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11.教师考核内容的选定</p><p class="ql-block">每一项目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三种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中,重点选定适合学校实际的1-2种应用环境。</p><p class="ql-block">每一参训教师可结合所在学校选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自主选择至少三个微能力点(要求覆盖三个不同维度),围绕相关培训专题(课程)进行研修学习和实践应用,并作为参训考核的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教师考核应以校本实践为主,针对工程实施中的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应用、区域联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在实行百分制评定考核的基础上按30%、60%、10%的比例综合评定总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3.网络研修考核,主要考查教师参加工程网络研修的情况,包括教师参加工程项目网络研修的学时、研修作业、研修效果等情况。要求每一教师参加工程项目网络研修应不少于24学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4.网络研修考核,由项目承办培训机构负责实施。具体的考核方案,由项目承办培训机构协同项目市县(区)教育研训机构研究制定,并报省工程办备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校本研修应用考核,将以成果认证为主,针对项目学校选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教师各自选定的微能力点,通过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占30%)和实践应用成果(占70%)开展能力测评。每一教师应针对自选的微能力点参加校本研修和开展实践应用,至少完成36学时后方可申报参加校本应用研修考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由项目学校负责实施,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成果认证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校考评等方式,对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和实践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具体的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1)教师自评(占20%)。要求教师针对自选的微能力点,在校本研修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按照《考核规范》(附件2)的要求通过指定的考核平台提交个人研修学习与实践应用成果,并填写自评表单(考核标准见附件3-1)。教师提交的成果材料应符合《考核规范》要求并具有充分的佐证材料,不符合要求或不足证明是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p><p class="ql-block">(2)教师互评(占30%)。要求每一教师在完成个人自评的同时,应利用指定的考核平台对其他教师(以同一学科为主)提交的成果材料进行评价,并填写互评表单(考核标准见附件3-2)。教师互评,可结合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实施。</p><p class="ql-block">(3)学校考评(占50%)。由学校组织专业考核组利用指定的考核平台依据教师提交的成果对本校教师进行考核评价,并填写评价表单(考核标准见附件3-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7.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的成绩实行百分制,满分100分,考核成绩及佐证材料,由学校整理汇总归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档案袋》,并集中上传至省工程考核管理平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的具体办法实行“一校一案”,由项目学校在市县教育研训机构、项目承办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区域联动考核,由市县教育研训机构负责实施和管理,主要考查教师参加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活动(包括专项培训、示范指导、教学竞赛和教科研活动等)的情况。区域联动考核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要求每一教师参加相关活动应不少于12学时(或4次相关活动)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具体考核方案由市县教育研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p> <p class="ql-block">(二)学校考核</p><p class="ql-block">20.学校考核,将通过材料审阅、过程考核、成果认定等方式,对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中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骨干团队指导力的提升及实施绩效进行综合评估。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如下六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规划方案——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与应用方案和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实践应用考核实施细则等 。</p><p class="ql-block">(2)团队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骨干团队参加工程项目培训情况 ;</p><p class="ql-block">(3)组织管理——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实施与管理情况,包括开展或参与区域活动;</p><p class="ql-block">(4)示范引领—— 学校、教师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情况 ;</p><p class="ql-block">(5)参评考核——学校教师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情况,包括教师参评(训)率、合格率、优秀率等;</p><p class="ql-block">(6)实施成效——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在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应用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p><p class="ql-block">具体的考核指标与内容见附件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1.学校工程实施绩效的考核,由市县教育研训机构负责实施,具体的考核方法由市县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考核标准</b></p><p class="ql-block"><b>(一)教师考核标准与合格认证</b></p><p class="ql-block">22.教师考核,根据工程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应用、区域联动三项考核成绩按占比例30%、60%、10%通过省工程考核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综合考核成绩,并评定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其中:综合考核成绩为 80-100 分的,评为优秀;综合考核成绩为 60-80 分的,评为合格;综合考核成绩为 60 分以下的,评为不合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至2022年年底,凡参加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学时达到72学时(其中校本应用研修不少于36学时)且考核成绩合格以上的教师,由省能力工程办统一颁发《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合格证书》,并通过省工程考核管理平台自主打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2022年年底,参加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考核不合格或因特殊原因尚未参加培训、考核的教师,由省统一组织补修或安排参加下一轮培训。</p> <p class="ql-block">(二)学校考核标准与评价等级</p><p class="ql-block">25.学校考核的标准参见附件4。各市县应根据其标准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工作方案和评分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6.学校考核的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评分为 85-100 分的,评定为优秀;评分为 60-84 分的,评定为合格;评分为 60 分以下的,评定为不合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7.对于首次参加考核未达到合格标准的,可采取“缓评”方法,限期项目学校进行整改,市县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指导,帮助其改进,然后再次组织复评。每一学校只允许“缓评”一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学分登记与管理</b></p><p class="ql-block">28.依据我省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与管理办法,对教师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学分进行登记与管理,有关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1)教师参加工程项目网络研修的培训学时、学分,原则上项目承办培训机构登记,若项目承办机构无学分登记管理资质,可委托项目市县教育研训机构代理登记。校本研修应用的学时、学分,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登记。区域联动的培训学时、学分,由项目市县教育研训机构负责登记。</p><p class="ql-block">(2)项目学校应将本校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结果及佐证材料上传到省工程考核管理平台。项目学校按照工程实施方案所开展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可按基地培训登记学时、学分,其中培训学时最多不超过36学时。</p><p class="ql-block">(3)市县教育研训机构负责通过省工程考核管理平台对项目学校教师参加工程培训的学时、学分登记情况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抽查和监督。</p><p class="ql-block">(4)省能力工程办按年度通过省工程考核管理平台对全省各项目学校教师参加工程培训考核的达标情况(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应用、区域联动)进行综合评价,完成培训学时、学分的认定和结业认证工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考核结果的应用</b></p><p class="ql-block">28.我省中小学教师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作为本周期内在职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的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9.我省中小学校参加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的结果,纳入本周期内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网络支持平台</b></p><p class="ql-block">31.利用海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平台(http://tea.cerhy.com,以下简称省学分管理平台)作为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管理平台,同时充分整合项目承办机构平台和各市县自有的网络平台开展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做到实时跟踪、伴随式采集数据,切实完成好工程考核和认证工作任务,并形成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研修学习和实践应用的培训管理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2.网络研修考核平台,由项目承办机构负责提供。项目承办机构应根据网络研修考核方案,充分利用自有的网络平台做好学员研修情况与成果的收集、整理、统计以及网络研修考核工作,形成项目存档材料,并于项目结束后报送市县教育研训机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3.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由项目学校利用项目承办机构网络平台实施。项目承办机构应对项目学校校本研修应用考核工作给予支持和协助,要针对教师自选的微能力点,利用网络平台帮助教师采集线下研修与实践应用的数据资料;要支持项目学校开展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和学校考评,做好综合评价考核工作;要做好与省学分管理平台的良好对接,为教师工程考核和学分登记提供有效的依据;要认真总结提炼优秀的研修成果和生成性培训资源,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向项目市县提供相关的成果与资源,以供工程考核综合评价、学分登记和市县教师进一步培训学习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4.区域联动考核,由市县教育研训机构利用省学分管理平台,依据参训教师信息汇总及项目活动存档材料实施评价,并进行学分登记和管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5.利用省学分管理平台开展工程研修成果在线采集(上传)、综合评价、诊断分析以及培训学分登记、考核认证工作。按学校、市县(区)、省三级进行组织和管理。各自的工作职责如下:</p><p class="ql-block">(1)项目学校在项目承办机构支持和协助下,利用其网络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的结果及佐证材料,并集中上传(或提交)至省学分管理平台。</p><p class="ql-block">(2)项目承办机构负责将项目网络研修考核结果及佐证材料报送项目市县教育研训机构,由项目市县教育研训机构连同区域联动考核结果及佐证材料,分项目上传至省学分管理平台。</p><p class="ql-block">(3)省工程办负责利用省学分管理平台做好工程考核综合评价和学分审核、结业认证工作。</p><p class="ql-block">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利用自有的网络平台和资源,支持和实施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并做好与省学分管理平台的对接工作,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的常态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保障措施及相关要求</b></p><p class="ql-block">(一)组织领导</p><p class="ql-block">36.省教育厅负责对我省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一部署,建立全省工程校本应用考核监测评价体系,以及促进各市县工程整校推进和推动学校、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工作与管理机制;通过建设、整合或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工程校本应用考核提供平台支持,积极推进、协调与我省教育信息化2.0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7.省能力工程办 负责做好全省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统筹管理、宏观指导和监管督导工作。具体负责做好教师考核的结果认定、合格认证和学校考核的监督和抽查工作;组织开展省级优秀应用案例评比和先进教师、学校表彰活动,做好工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和总结,加强宣传和推广,促进应用成果的创新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8.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县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过程监管和督导评估。要将工程纳入本市县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与工作方案;要积极探索“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推动学校、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要研究制定项目学校工程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并将学校的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要认真开展项目学校优秀案例的遴选工作,做好优秀经验与成果的交流与推广。</p><p class="ql-block">各市县(区)教育研训机构负责本市县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的具体组织、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要认真抓好工程实施管理团队、骨干团队的培训,加强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要做好学校和教师信息化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以及过程性数据的收集工作;要协同项目承办机构做好教师网络研修考核的学分登记与管理工作;要支持、指导和监督项目学校做好教师校本应用研修考核工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和认定;要负责做好项目学校区域联动的考核及学分登记工作;要具体组织实施好学校工程实施绩效的考核和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9.各项目承办机构负责做好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网络研修考核工作,并为项目学校校本研修应用、区域联动的考核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要研究制定工程网络研修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好网络研修考核工作;要指导项目学校制定工程校本研修应用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机构网络平台或项目市县自有的网络资源平台,按照有关考核要求开发测评工具,帮助教师采集校本研修应用的信息与成果,支持和帮助项目学校做好工程校本研修应用考核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0.各中小学校长是学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项目学校要结合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做好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要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指导教师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计划、开展实践应用和做好测评数据与成果的收集工作;要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确保学校教师全员参评;要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机制,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要关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评,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档案袋》,做好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校本应用考核数据和教师实践应用成果的采集工作,为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提供有效的佐证材料;要发掘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凝炼和推广典型经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1.中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此次参评作为个人专业能力的自我诊断、促进专业成长的一次机会,积极参与工程培训考核工作;要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认真制定本周期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计划,积极参加校本研修和主动开展实践应用;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收集和提交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成果与相关材料,做好自评和互评工作,做到准确、客观、公正;要认真总结经验,发现个人不足,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助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监管评估</b></p><p class="ql-block">42.省能力工程办负责全省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的统筹监管工作。具体负责各市县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的审查和备案;做好全省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过程指导、监管和情况汇总;每年采取线上线下抽查、市县交互检查或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及督导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3.各市县负责对项目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监管评估。要负责对项目学校教师研修应用考核方案的指导与审核;要按照项目学校工程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工作,加强学校工程考核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要针对项目学校开展工程达标校、示范校等评选活动,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4.各项目学校要加强对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考核的管理工作,敦促教师积极参加考核活动,要按照工程考核标准与要求对教师提交的校本研修应用成果、个人自评工作严格把关和审核,确保教师实践应用成果的客观性、有效性,能客观真实地体现其能力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经费保障</p><p class="ql-block">45.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县培训计划和学校公用经费并适当安排专项经费,为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提供经费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6.省教育厅计划依托“国培计划”项目开展项目管理者、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项目市县、学校开展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利用国定贫困市县“国培计划”项目,支持贫困市县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7.各市县(区)将能力提升工程2.0列入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实施市县级信息技术管理团队、骨干团队培训项目和开展示范指导工作,为项目学校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提供专业力量和经费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8.各项目学校在学校公用经费中适当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研修应用考核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供经费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件:</p><p class="ql-block">1.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体系</p><p class="ql-block">2.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测评规范</p><p class="ql-block">3.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标准</p><p class="ql-block">4.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学校考核标准</p> <p class="ql-block">附件2-3</p><p class="ql-block">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标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校本研修30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过程考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参加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应不少于12学时(4次)且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满分20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在承担的公开课、研究课等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每节课可记2分。满分10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评分细节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总体上可按A(26-30分)、B(19-25分)和C(18分以下)三个等级评分,满分不超过30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 参加校本研修活动不足4次,只能按C等级评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成果认证70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材料认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针对各自选定的3个微能力点提交相关的成果材料,且个成果材料符合《考核规范》的要求。每个成果占20分,满分60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总体上可按A(60-70分)、B(40-59分)和C(40分以下)三个等级进行评分,本项满分70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发现所提交的某项成果材料存在抄袭、造假等问题,该项成果记0分且本项只能按C等(40分以下)评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成果获奖:市县级以上每项记4分;区域(片区)级每项记3分;校级每项记2分。本项满分10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项中成果指工程实施活动或信息化教学的有关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合计100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1.本表标准作为工程项目学校制定教师校本研修应用考核细则,以及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校考评评分表的依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教师互评以学科组(年级组)为主,评分人应不少于3人,以所有评分人评分的平均数作为教师互评的最后得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学校考评的评委人数应不少于3人,以所有评委评分的平均数作为学校考评的最后得分。</span></p> <p class="ql-block">附件2-1</p><p class="ql-block">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体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类别:教师考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考核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学校考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管理团队领导力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培训团队指导力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考核途径与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网络研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校本研修应用(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考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区域联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市县考核,或市县互评,或第三方评估(材料审核;过程考核;成果认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考核内容(实施主体、方案制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相关微能力课程网络研修的情况(项目承办培训机构,具体方案由机构负责制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情况(项目学校,具体方案由学校负责制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师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的成果(项目学校,具体方案由机构负责制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市县培训、示范引领、教研科研活动等(市县教育研训机构,具体方案由市县负责制定,下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规划方案(市县教育研训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团队建设(市县教育研训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组织管理(市县教育研训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示范指导(市县教育研训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参评考核(市县教育研训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实施成效(市县教育研训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校本应用考核规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使用说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规范是教育部科技司2018-2019年教育信息化项目“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研制,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分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所属环境是指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环境类别,分别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能力描述是对该项微能力的界定,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行为表现的描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重在说明教师参与该项微能力的测评需要完成的任务、任务要求以及证据的评价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依据微能力要求,教师需根据要求提交所有的测评证据,证据形式可能是教学设计、实施计划、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资源、案例描述、教学反思、学生体会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核心测评证据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规范中详细列出了优秀和合格的评价标准,作品满足所有的评价指标才可获得相应等级;若提交的证据材料不符合任务要求,或不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则评价等级为不合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微能力的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所有任务证据的等级均为优秀,则该项微能力的测评等级结果才为优秀;若任务证据中有任何一项不满足合格及以上要求,则最终测评结果为不合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部分能力体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号 维度 微能力 所属环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2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3教学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4教学设计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5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7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8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9学法指导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10学法指导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11学业评价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12学业评价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A13学业评价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多媒体教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1学情分析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2教学设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3教学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4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5学法指导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6学法指导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7学法指导家校交流与合作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8学法指导公平管理技术资源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9学业评价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B10学业评价档案袋评价混合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C1教学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智慧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C2教学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智慧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C3学法指导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智慧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C4学法指导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智慧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C5学法指导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智慧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C6学业评价应用数据分析模型智慧学习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C7学业评价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智慧学习环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三部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微能力考核规范</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3a7ez487?share_depth=2&user_id=ohbsluMYCEYJmWQNKE47TrIXND8s&sharer_id=ojq1ttxzWufKPqKBBBJkJ_eLqmX4&first_share_to=timeline&s_uid=137277&wx_scene=group_singlemessage&um_rtc=2f2ca29df9b75493cc5395369ae31a4d&first_share_uid=137277&sha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培训与整校推进)的基本途径</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a href="http://www.cerhy.com/bk/60809668.jhtml?wx=wx"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5px;">提升工程2.0</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要研修内容索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软件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调查问卷:问卷星、问卷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社交工具:QQ、微信、晓黑板、YY语音、校校通、博客、微信公众号、小影、初页、糖水、简书、易企秀、彩视、美篇、电子相册、二维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思维工具: MindMap、Mindmanager、Inspiration、幕布、百度脑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搜索工具:微信、百度、谷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专题网站:全景网、素材中国、昵图网、网易云课堂、TED、期刊网、百度文库、豆瓣读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6.演示工具:Microsoft PowerPoint、WPS、Prezi、斧子演示、EPPT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7.网络存储:微云、百度网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学科工具:几何画板、WISE学习平台、WORD、荔枝电台、云笔记、拍摄、录屏、PPT合成、Google地图、有道语文达人、有声有色、形色、洋葱数学、少儿趣配音、NB物理实验、烧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9.合作工具:Zoho、Groove、有道云笔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0.效率工具:讯飞语记、一起写、钉钉、PPT美化大师、云笔记、QQ协同、石墨文档、讯飞听见、袋鼠输入、搜狗听写、微云识别、QQ识别、文字识别微信小程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研修工具:听课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2.编程工具:scratch……</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3.学习工具:在线Voki平台、wikispaces平台、ACD/ChemSketch软件、、MMEX(Interactive Multimedia Exercises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一起考教师、得到、微信读书、掌阅、当当读书、UMU、CCTALK、喜马拉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4.时间管理:时光手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5.视频工具:手机或平板进行拍照分享或录像直播、EV录屏、快剪辑、皮影客、VEDIOCUT、VEDIOJOINE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6.互动工具:101教育PPT、希沃授课助手、好弹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7.管理工具:班级优化大师、plickers……</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8.文件下载:冰点下载、硕鼠下载、火狐浏览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格式转换:文档格式转换(PDF、DOC、PPT格式转换)、视频格式转换(格式工厂、狸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教学设计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型教学框架: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模式、MiniQuest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教学技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新思维:设计思维、TRIZ、互联网思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新技能:数据挖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新技术:3D建模、3D打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技术(A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新理论:混合式学习、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附件2-4</p><p class="ql-block">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学校考核标准</p>

考核

教师

研修

应用

工程

信息技术

校本

学校

能力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