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的记忆

山田冲人

电中六十周年纪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二年, 我踏进了“红电中"这片热土。进大门的右边是红色的墙、红色的瓦的矮平房,黄土操场,容纳着近三千个师生。最起眼的大门左边,有着一大片老樟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它的后面是全校师生勤工俭学,作泥做砖,烧瓦盖成的三层教学楼。我的任务正好是接任一楼西头的初79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带着几分青涩,几分憧憬,开始了教书生涯。那一天,我穿着那时大家喜爱的黄色衣服,背着绣着五角星的黄色书包,束着两条大辫子,迈着雄纠纠的步伐走进了教室。一个像模像样的军礼吸引着五十多双童稚的目光。接着又唱又跳的一首巜我是一个兵》获得了满堂的欢笑和掌声。言归正传,向同学们问好,宣布班级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最使同学们惊讶不解的是排座位,要求男女同学同座位,还可以自由选择。班级要求简单:尊重老师,上好每节课。集体的事大家做,打扫好教室和公共区。保护好门窗,千万别打坏了玻璃。(教室是北边,那时“红卫兵”造反,首先是打玻璃,北风吹,上不成课)。面对这陌生的老师,学生无可奈何地都答应“好”。这“好”的承诺很守信,哪怕是英语课,也能上好课。修河堤,挖防空洞,师生并肩战斗。星期天,不少女同学到我家搞卫生,带小孩,做饭。我还不如学生能干。三年过去,我随同学们上了高中部。搬进了红色平房。谈理想是主题,上山下乡或顶职进工厂成为了毕业的主要去向。二年高中风雨同舟,迎来了同学们的丰收成果。同学努力啦,原初中79班有几个同学上了大学。彭家望读初中就崇拜学校音乐老师周军。初三时就开始学写歌词。毕业时,拿着歌词和谱曲去找周军老师求教。通过自学、求师,终于成材,作品不断,一发不可收,频频播放。他当上了琛圳电视台音乐总监。电中校园歌曲就是陈实(高七八届)作词,彭家望谱曲,同学演唱、演奏和编辑成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师生同行五年,教学相长。近五十年来,师生情谊深深,至今常相聚,情更浓,不忘电中艰苦奋斗的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送走了七七届,迎来新一届高中,曾与姜中文,熊立本,李翘,李文奇,杨桂兰,刘里里等老师在分校同操粉笔。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集体。几位老师们很幽默,很有才。管理学生有巧妙的方法。学校加强了改造,拆平房,建操场和大礼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我先教了两年初中补习班,然后代过几个老师的结婚生子请假课。也担任过高89班和101班的班主任,印像很深刻。七十年和八十年代,我从未间断过学习深造。不断丰富知识。工作呢,不论到什么班级,我都认真完成了任务。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个“消防队员”,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难哪里闯。又像一个渴望知识的学子,市里哪里有学习班就报名参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学校领导换届频繁,但每届领导都重视了学校校舍改造。建教学楼,科教楼。全校师生很高兴看到学校焕然一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八六年,我担任初221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那时,我不再是学生的“大姐姐”,而是他们的“妈妈”了。加上我儿子在这个年级读书,自然像个母亲一样亲近学生。班上几个小个子男生,像幼儿园大班出来的孩子。一天到晚满脸灰尘,满手墨水。下课就要带着他们去水龙头边洗脸洗手。但是人小志高,这是个优秀的集体,团结向上,学习成绩不错。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至今仍叫我“妈”、“娘老子”。每逢春节,外地工作的同学回来,师生相聚,很像母子相逢。他们爱电中,感激母校的培养教育。我深感当老师的光荣和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话说九十年代到了。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学校不但加強硬件投入和建设,而且教学成果累累,历届有优生上清华北大及科技大学。学校名声大振,成为市区一类名校。新上任的校长书记,广招人才,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树大志,考名校。鼓励老师个个发挥才能,提出“转变一个差生,不亚于培养一个优生。”的口号。激励师生爱校奋进:“今日我以电中为荣,明日电中以我为荣”。九十年代初,校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教学质量。全校师生齐努力,学校领先市区,进入了全省教育先进行列。审评为“湖南省示范性重点中学”。学校迎来了春光,许多学校风云踏至,慕名而来。并且,学校也正式挂牌为“湘潭电机厂子弟中学”(简称湘机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中学”。“湖南省重点示范性学校”。厂长范多富也赞誉电中是电机厂的“血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了二十年工作经历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融汇贯通,到九十年工作得心应手。有幸的是九0年,学校领导把我安排高中部,担任重点班127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学生素质优秀。班级管理有条不紊。学习竞争你追我赶。班风学风有目共睹,连续三年评为市先进班级。为学校审评省重点中学作出了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我曾担任高141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这一届是学校首次向社会招生,共招21人,基本都在这个班。本班共五十人,学习成绩是全年级前五十名。综合素质高。生龙活虎,争強好胜,多才多艺,注重身体锻炼。学校开运动会,比赛总分占年级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多次参加市、省各类比赛。班会课,文化公开课,首当其冲担任对外开放。学科成绩平衡,高考大丰收,不少学生考进全国重点大学。为校为厂争了光,添了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154班是97级重点班。教师子弟有十多个,压力较大,但结果很好,2000年毕业,都考上了大学。这个班学生思维活跃,多次参加市的辩论比赛,演讲比赛,三年都评为市优秀班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我要感谢科任老师的配合,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优秀学生的辈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到2000年后,我担任171班和179班(高三)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尽管是普通班,但尽心尽职,没有遗憾。普通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励。不能失志。勤奋努力成为有用之材,高考也有上普通大学的。179班是年级组第二个文科班,当时领导对我没有过高的要求。那时我教完这一年也就退休。我接任此班,面对他们,只有鼓励,没有懈怠。个个谈话鼓劲。成绩整体提高,高考也有上三本的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朝阳走到夕阳,从青春走到老年,弹指一挥间。虽说岁月如歌,无奈人生苦短。远去了风华正茂,迎来了双鬓染霜。我见证了湘机中学建校六十周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民办到市直属;由办初中到省重点示范性中学。从简陋的平房到高楼林立;从执粉笔到多媒体教学,在这片热土上,培养出莘莘学子千千万万,成为了建设祖国的栋梁。也造就了历届领导班子和三尺讲坛上的艰辛耕耘者。我爱教师职业,我爱我的学生。我感恩湘机中学成就了我。我骄傲,我是“电中”的一员。我欢呼,为“电中”的辉煌而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一丁正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11月6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