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傲骨!却抛弃明星丈夫嫁给黑帮大佬!

~雪柳~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话,说女人,应该做面若桃花,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弱女子”,不要去做看起来坚强独立,百毒不侵却内心脆弱的“女汉子”。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不得不和男人共同相处的社会里,前一种女人总是可以混得风生水起,而后一种女人,却总是更容易品尝生活艰辛,世态炎凉。<h3>从应对生活上来说,前者无疑更普世,但从情感上来讲,我更心疼后者,因为几乎没有女人,会自愿去做面子上的女英雄。坚强独立更像是她们面对世界的一副盔甲,而在穿上这副坚硬的盔甲之前,她们也都曾是面若桃花外表娇柔的“弱女子”。</h3></br><h3>而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在戏剧界有“冬皇”一称的孟小冬,是这类女性的代表。</h3></br><h3> <h3>孟小冬1907年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为养家,她九岁开蒙,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十四岁就在上海乾坤大剧场和共舞台先后与张少泉(电影明星李丽华之母)、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同台演出,居然大角风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h3></br><h3>为在艺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1925年,孟小冬离开上海,北上深造。而自此,她的命运开始悄然转折。</h3></br><h3>1925年,孟小冬在京城登台,据说,袁世凯的女婿、剧评人薛观澜曾将孟小冬的姿色与清末民初的雪艳琴、陆素娟、露兰春等十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相比,结论是“无一能及孟小冬”;而当年撰写剧评的“燕京散人”也曾对孟腔有过细致的描摹:“孟小冬生得一副好嗓子,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正值豆蔻年华的孟小冬明慧照人,而且台风演技更是可与当时著名的男角老生相颉颃,很快红遍北平。</h3></br><h3>孟小冬扮老生扮得像,与之相对的,有一个人,是扮花旦的佼佼者,这个人就是梅兰芳。</h3></br><h3>在戏曲殿堂北平,两个彼此领域里的佼佼者,不期而遇。好事的戏迷,让两人合演一出《四郎探母》,一个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旦角儿,一个是初到北平就迅速走红的老生,两人合演,可谓天作之合。</h3></br><h3>1926年,北平政要王克敏过五十大寿,城内数得着的大人物几乎全都赶来为其祝寿。在众多来宾中,不乏名伶俊秀——孟小冬和梅兰芳就在被邀请之列。席间,有人提议梅、孟合演一出《游龙戏凤》:“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结果,二人的演出大受赞赏,一些梅兰芳的“铁杆粉丝”更是跃跃欲试,要为这一对“舞台情侣”谋划一段现实的婚姻。后来,挺梅派的关键人物冯耿光冯六爷眼见大势已定,于是一改之前反对的态度,主动撮合孟小冬和梅兰芳在一起,就这样,原本因戏生情的两人,终于将感情从戏里蔓延到了戏外。</h3></br><h3> <h3>孟小冬与梅兰芳<br></br></h3></br><h3>在结婚之前,孟小冬有过犹豫,因为梅兰芳此刻已有两房太太,发妻王明华和继室福芝芳。此时的孟小冬,正值芳龄,容貌秀美且事业如日中天,暗恋喜欢孟小冬的人不计其数,而天生傲气的孟小冬更不可能给人做妾。为使孟小冬安心,梅兰芳告诉她说,自己幼时曾过继给伯父,因而身兼双祧,可以娶两个夫人,两个夫人平起平坐。而当时发妻王明华已肺病在身,恐不久于人世,这样,孟小冬嫁过去之后,便和福芝芳平起平坐。当时深爱着梅兰芳的孟小冬,答应了。后来孟小冬回忆起当时的决定,笑叹年幼冲动。</h3></br><h3>1927年春节过后不久,在冯耿光的公馆里,梅孟二人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单,甚至连当时必不可少的生辰八字都没有。因为说好孟是替补王明华,所以“暂时”被“藏”了起来:“纵是坤生第一,也只好光彩黯然收。”婚后,两人把家安在了冯耿光的后院儿里,朝夕相处,浓情蜜意。</h3></br><h3>现在再来看孟小冬当时的决定,这样一个骨子里充满傲气的女人,居然甘愿忍辱负重,暂居他人檐下,可见她对梅兰芳用情之深。</h3></br><h3><strong>可是这份情谊,最终还是被辜负。</strong></h3></br><h3>「有一句老话这样讲,人们对于轻易得到的事物,总是不懂珍惜,而千方百计才到手的东西,不论好坏,因为过程的难得,反而更加珍惜。」<br></br></h3></br><h3>这句话,用在梅兰芳对待孟小冬和福芝芳的态度上,倒是非常恰当。</h3></br><h3> <h3>孟小冬与梅兰芳</h3></br><h3>梅兰芳娶到福芝芳的过程,比之孟小冬,确实波折得多。1921年的一天,福芝芳的京剧老师吴菱仙和京城名流罗瘿公受梅家之托到福芝芳家里说媒。福母在当时的戏剧圈子里被称为“福二爷”,人非常精明,她知道,梅兰芳人品好、事业好,虽然已婚,但原配夫人王明华不能再生育,于是她果断谢绝了聘礼和定金,只提出两个条件:</h3></br><h3><strong>一是梅兰芳要按照兼祧两房的规矩迎娶福芝芳,福芝芳与王明华同等名分,不能做妾;</strong></h3></br><h3><strong>二是自己只有一个女儿,必须让她跟着女儿到梅家生活,将来梅兰芳要为她养老送终。面对这份"条约",梅家上下和王明华最终答应了福母的条件,娶到了福芝芳。</strong></h3></br><p data-find="_9">让梅孟二人的感情出现嫌隙的事件是发生在1927年9月(一说1926年)的一起“血案”。北京城防司令的儿子王惟琛(一说李志刚),是孟小冬的狂热粉丝,暗恋孟小冬多时,在得知孟小冬嫁给了梅兰芳之后,难压心中怒气,悄悄带了一把枪来到了梅家会客厅,此时梅兰芳刚好不在厅中,梅兰芳的好友,《大陆晚报》的经理张汉举替他前来招待客人。张汉举是当时北平很有名望的一名绅士。王惟琛见出来的不是梅兰芳,迅速拔出手枪抵住张汉举,声称此事与张无关,让张把梅兰芳叫出来,因为梅夺了他的未婚妻(指孟小冬),他要和梅算账,否则梅只有拿出10万元才能解决问题。张汉举强压住内心的恐慌,告诉梅兰芳这位先生要借10万块钱。梅兰芳先是一愣,迅即明白过来,只听一声:“我立刻打电话去。”便已不见身影。不久,梅宅被大批军警围住。不料,王惟琛无意中瞥见了军警,顿时惊慌失措,拔枪就射向张汉举。可怜张汉举在这场不相干的爱情纠葛中成了冤死鬼。听到枪响,军警们一拥而上,王惟琛饮弹倒地,旋即殒命。王惟琛的脑袋被军警砍下,在前门外的电线杆下悬挂三天示众。</h3></br><h3>这场枪杀案,给处于甜蜜期的梅兰芳孟小冬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时舆论四起,好友张汉举的死更是成为了梅兰芳心中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之后,由于受到舆论影响,梅兰芳离开北平,暂居上海。他和孟小冬见面越来越少。</h3></br><h3>枪杀案只是梅孟二人分手的导火索,对于真正导致孟小冬决绝离开,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再与梅兰芳相见”的深层原因,人们往往归结于名分问题,但名分的不可得,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梅兰芳的不够爱。</h3></br><h3><strong>因为不够爱,才会轻易承诺,而在承诺之后,又根本做不到。</strong><strong></strong></h3></br><h3>1930年,梅兰芳访美之行原计划带上孟小冬一起,但后来听说当时孕中的福芝芳以堕胎相胁,最终变成梅兰芳一人独自出行,而梅兰芳归来之后,得知伯母的死讯,连忙赶回北平操办丧事。丧礼那天下午,孟小冬剪了一头短发,头戴白花来到梅府大门,在此之前,孟小冬从未踏进过梅府一步,她一直被梅兰芳安排在其他地方生活。当孟小冬准备进入梅府大门的时候,仆人突然将她拦住,对她说:“孟大小姐请回。”这名仆人,显然已经被福芝芳教导过如何对待孟小冬。众目睽睽之下,孟小冬被羞辱得下不来台。一身傲气的孟小冬已经非常气愤,而让她感到真正绝望的,却是梅兰芳的态度。他明明知道这样的安排,却连一句话也没有说,任由孟小冬被拦在梅府之外,遭人嘲笑。羞愤难当的孟小冬转身离开了梅府。</h3></br><h3>这一转身,注定了两人之间再无可能。"从此不见梅兰芳"这句誓言,孟小冬更是坚守了一生。</h3></br><h3> <h3>分手之后的孟小冬,绝食、生病、避居津沽疗伤。但是天津一家大报上,突然出现了化名的连载,影射梅兰芳孟小冬的事迹,连载里说某坤伶向某名伶敲诈大洋数万,并把那起著名的杀人案重新提了出来,说某坤伶原来就与杀人犯认识并交好。孟小冬因为这起诽谤身心再次受到创伤,无奈报纸本就打着虚构的旗号,孟小冬甚至连官司也无从打起。孟小冬一时万念俱灰,她来到北平拈花寺,拜主持量源大和尚为师,举行了皈依三宝典礼,一心向佛。这时,孟小冬的一个朋友向她陈述厉害:“你自暴自弃,脱离舞台,无声无息地居家念佛,正好中了别人诡计,反而使人对报上的小道消息信以为真,日子一久,观众逐渐把你遗忘,最后毁了自己的才华,岂不可惜?”朋友的话如警世恒言,让孟小冬醍醐灌顶。</h3></br><h3>明晓其中厉害的孟小冬,重新打起精神,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发布了一则《孟小冬紧要启事》,并连登三天,公开与梅兰芳彻底决裂,这份500多字的启事里这样写道:“冬自幼习艺,谨守家规,虽未读书,略闻礼教,荡检之行,素所不齿⋯⋯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h3></br><h3>“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好一番铮铮傲骨。</h3></br><h3>我对孟小冬的喜爱,大约来源于这份不屈就的骨气。</h3></br><h3> <h3>孟小冬与杜月笙<br></br></h3></br><h3>与梅兰芳分道扬镳的孟小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要嫁就嫁一个跺脚乱颤,天上掉灰的人。”</h3></br><h3><strong>而这句话,孟小冬也确实做到了。</strong></h3></br><h3>1947年9月,杜月笙利用六十寿诞的机会,以赈灾的名义发帖邀南北京剧名角前往上海唱义务戏,梅孟二人是否同台献艺则成为戏迷最关心的事情。那次在上海中国大戏院的演出盛况空前,原计划演5天,后延长到10天,票价更被炒到每张1000元。即使如此,剧场两侧也挤满了人,以至马连良要看戏,也只能在过道加椅子。事实上,无论是对梅兰芳还是孟小冬而言,同台演出都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最终,在杜月笙的精心安排下,避开了让各方都很难堪的场面:10天戏排5天不重样的戏码——梅兰芳唱四场大轴,孟小冬唱一场大轴,5场演毕,翻头重复。事后,据梅兰芳的管事姚玉芙说,孟小冬演了两场《搜孤救孤》,梅先生在家听了两次电台转播……</h3></br><h3>众所周知,杜月笙是上海青帮老大,绝对是一个跺一跺脚,地就乱颤的人。同时,杜月笙还是一个超级大戏迷,被票友称作是"天字第一号大戏迷"。这样一个热爱听戏的人,自然早就对"冬皇"孟小冬有了爱慕之心。据说,为了追到孟小冬,向她表达自己的一番爱慕,杜月笙对来上海演出的梅兰芳处处为难,先是与上海各报馆打招呼,不准报道梅兰芳演出的消息,接着又在梅兰芳演出时起哄捣乱,弄得梅兰芳演出受挫,经济亏损很大,甚至连返回北平的路费都凑不齐,只得典当行头,才得以离开。</h3></br><h3>在暂居上海期间,孟小冬居住在自己的结拜姐姐姚玉兰家里,姚玉兰就是杜月笙的第四方太太。当晚,姚玉兰与孟小冬睡在一起,两人兴致盎然,一直聊到深夜,后来,孟小冬正睡得迷迷糊糊时,感觉身边的姚玉兰起身出去了,她也没在意,但是后来回来的却是杜月笙。孟小冬心下了然,知道再也躲不过,又念及杜月笙多次倾力相助,也就没有抵抗。</h3></br><h3>1949年解放七夕,孟小冬随杜月笙前往香港居住,尽力服侍病榻之上的杜月笙,从无怨言。1951年,杜月笙对香港也产生了危机感,准备全家迁到欧洲居住,他在病榻之上清算着需要准备的护照,这时候,从来不曾发表过任何态度的孟小冬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跟着你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这一句话,让杜月笙心里一震,他立马召集各房,于1951年8月16日,与孟小冬举行了婚礼。当时已患重病的杜月笙,仍然换上喜服,坚持离开病榻,给来宾敬酒,尽好新郎的责任。</h3></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小冬与杜月笙</p><p class="ql-block">在《杜月笙传》这部书里,对孟小冬这样评价道:孟小冬身怀绝艺,孤苦伶仃,一辈子受过无数打击,历经沧桑,她自杜月笙六十岁那年过门,长日与药罐为伴,没有一天分享过杜月笙的荣华富贵。因此杜月笙病越重越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像她这样卓尔不群的奇女子,常伴一位久病老人,实在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比梅兰芳和杜月笙截然不同的态度,可见孟小冬最终没有所托非人。对于孟小冬来说,嫁给杜月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月笙去世后,1967年,孟小冬因亲友均在台湾,为避免孤寂,便由香港转迁到台北定居,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于台湾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男人,生来需要被女人成全,比如梅兰芳。为了梅兰芳的事业,福芝芳可以抛弃自己的专长,一心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完全为梅兰芳而活。而孟小冬,在情感和理智的最终角逐中坚持自我,对这种绝对依附于男人的行为说,不。当初梅郎的许诺,是要她等,等到云开月现,等到柳暗花明。他让她用自己的青春去赌一个未知的结局。起初她是愿意的,毕竟初恋情动,他在她眼里样样都好,后来一次次失望甚至绝望,终于看清这个男人真实的另一面,拾回理智,转身傲然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的一身傲骨,注定了她的决不妥协,而这份决不妥协在梅兰芳看来,自然比不上一心为他无怨无悔的福芝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是大多数男人的选择,他们的爱情,只能建立在不伤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所以,在梅兰芳那里,承诺变得一文不值。而从未承诺过的杜月笙,却在晚年的病榻之上,给了孟小冬一个实实在在的名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让我忽然想起金星老师说过的一段话:等我女儿长大了,我会告诉她,如果一个男人心疼你挤公交,埋怨你不按时吃饭,一直提醒你少喝酒伤身体,阴雨天嘱咐你下班回家注意安全,生病时发搞笑短信哄你...请不要理他!然后跟那个可以开车送你、生病陪你、吃饭带你、下班接你、跟你说 “麻痹的破工作别干了!跟我回家!”的人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承诺再美好,也终究只是浮光掠影海市蜃楼,幻境再旖旎,也抵不上寒冬里递过来的一碗热汤。与谁携手,和谁白头,都应该是仔细斟酌之后的选择。人生路漫漫,能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东西,才值得珍惜和把握。其余的部分,如同镜中花水中月,该放手时,绝不心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