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小学数学的真与美——2021年东方市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活动

吴生雄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1日下午,为期4天的2021年东方市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活动在东方市第六小学落下帷幕。期间,共有23位教师代表展示了他们的教学风采。该评比活动有我市数学教学界“华罗庚数学奖”之称,每两年举办一次,有效推进我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及时总结与推广课改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全市小学数学教师前来观摩学习。</p> 活动赛场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设一个赛场,评比活动都设在东方市第六小学。</p> 开幕式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园梦园。10月18日上午,2021年东方市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活动在东方市第六小学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荟聚一堂,共襄一场小学数学教育的盛典。东方市教研训中心主任梁东、市第六小学校长王远剑、市研训中心分管小学数学副主任符杰川等领导出席开幕式。</p><p class="ql-block"> 开幕式由市研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文东平主持,王远剑校长致辞,市研训中心梁东主任讲话,梁主任对本次活动提三点要求观摩老师:1.认真观摩,做好听课记录。2.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要求评委们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评审工作 。希望选手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一场精彩纷呈的小学数学教学竞赛即将拉开帷幕!</p> 评委组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堂评比活动的评委席由市四小教研室主任 ,高级教师李江、省级骨干教师黎多益、学科带头人,市第六小学教导主任李刚、孟秀华工作室主持人,市一小教研室副主任孟秀华、市第七小学副校长罗有理组成。</p> 课堂教学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阳光,伴随着十月的风和日丽。在市研训中心分管小学数学教研员文东平富有激情的主持下,2021年东方市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研讨活动拉开帷幕。</p> 活动第一天 <p class="ql-block">姓名:黄光京</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江边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列表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黄老师以“司马光砸水缸”的故事情景引入“策略”一词,让学生理解策略一词含义,由此引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接着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入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这个策略。在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系列活动中看表格分析数量关系,小节得到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再出示问题,再次验证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这个策略的实效性合并表格引出简表并观察。最后巩固练习,总结课堂。</p> <p class="ql-block">姓名:董娇玲</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广坝农场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 董老师与学生谈话,复习旧知识,拿出学生贴近生活中扑克牌,任意抽一张,数一数有多少种可能性?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想到要列举,引出“列举”概念,让学生说一说一一列举就是列举法。在探索新知时,生生互动,老师引导,通过三位同学作品展示比较,作出选择,引导出列举法要按顺序,不遗漏、不重复。还用列举法策略解决围长方形的最大面积问题。</p> <p class="ql-block">姓名:许虹</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华侨农场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 许老师与孩子们握手互动,提出“怎样与同学们握手才能使不乱、又能最快握手。”引出课题。在探索新知,引导学生说出“要求长方形的面积首先需要求长和宽。”,用小棒摆,再列出来,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掌握这节课学习。</p> <p class="ql-block">姓名:蒋晨名</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公爱农场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p><p class="ql-block"> 这个教学环节,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表格我们可以怎么想 ? 适时明确学生是“从条件想起”的或“从问题想起”的。</p><p class="ql-block">1、从条件想起——根据题中的条件 ,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p><p class="ql-block">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不管是从条件出发,还是从问题出发,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是多少棵。</p><p class="ql-block">3、列式解答,并检验, 明确了解题思路,接下来我们要列式解答,请同学来说一说,并且要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检验,指导学生可以采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检验。</p><p class="ql-block">4、回顾总结,请同学们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大家经历了列表整理条件,理解了题意,学会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根据确定思路,列式计算并检验。</p> <p class="ql-block">姓名:朱杏</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板桥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p><p class="ql-block">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而要让学生形成策略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和体会。本课教学的一一列举策略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直接列举,有的先计算再列举,有的先分类再列举,还有的先列举再找规律,但其基本思想不变,即把事情发生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时,朱老师始终把一一列举作为一种策略让学生不断感悟,把不重复、不遗漏作为一一列举的基本要求不断强化,达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姓名:蓝志华</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三家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蓝老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要求学生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做到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列表等方法来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体验列表法对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p> 第一天点评 <p class="ql-block">各个学校老师们进行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孟秀华代表评委组对第一天进行点评,并发表总结性讲话。</p> 活动第二天 <p class="ql-block">姓名:王光静</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铁路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p><p class="ql-block">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分“棒棒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使学生感知一一列举的方法。在探索环节师生互动,能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强调: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列举时要按顺序思考,努力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列举的结果要进一步比较,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姓名:林东成</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第六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 18px;">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span>引出课题<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解决问题的策略。</span>又通过复习抢答,导入新知。出示例题,利用学生互说,老师引导,理解题意。进行交流合作,探研解法。跟学生小结出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一种相同的杯子,也就是把两个未知量转换成一个未知量。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假设的策略,并用策略解答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姓名:张庆燕</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港务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画图整理题中的信息,并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是及时而有效的。让学生冋顾和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策略的完整认识,更清晰地体会分析从条件想起的基本策略,积累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练习活动是检测学习新知的策略之一。练习中,引导学生领悟:无论情境怎样变化,都可以从条件想起,必要的时候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使这种策略从教师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p> <p class="ql-block">姓名:文美灵</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红泉农场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认识平均数</p><p class="ql-block"> 文老师的整个教学中,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展示、汇报的过程,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的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姓名:林明霞</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天安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教学一开始,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故事《田忌赛马》引入新课,让学生理解“策略”的意思并初步感知策略在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在讲授新知本环节,让学生思考、交流,对比、归纳,指导学生整理信息,根据自己积累的解题经验运用合适策略——列表,运用整理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想象列表合并简化,感受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巩固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p> <p class="ql-block">姓名:杨黄霞</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大田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 以商场购衣服的情景导入,很贴近生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这节课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有序列举,使得长宽与面积的关系更清楚,更利于寻找规律,掌握这节课学习。</p> 第二天点评 <p class="ql-block">各个学校老师们进行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李江代表评委组对第二天进行点评,并发表总结性讲话。</p> 活动第三天 <p class="ql-block">姓名:麦世玲</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四更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认识线段</p><p class="ql-block"> 麦老师创设情景,通过课件出示一根绳子,跟学生谈话,初步认识线段,并提出有多少个端点?这样引出“线段”这概念的课题。为了加深记忆和深入学习,让学生板演,自己了解线段的特点:是直的,可长可短。在设计练习环节,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巩固这节课的知识。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身边的线段,使教学课堂升华起来。</p> <p class="ql-block">姓名:符雅婷</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第四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讲授新知识,老师特意强调弄清题意,理清题意。又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题目,再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解题方法,讲解体现数学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说检验方法用算式说明,练习过程中由易到难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很轻松地学习这节课。</p> <p class="ql-block">姓名:肖勇</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第九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 通过复习长方形的周长,进行这节课的导入,并让学生准确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从而得出长加宽=22除以2等于11,课堂教学很清晰。在新课探索中,强调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整米数的原因,能给学生思考完成,并列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长和宽,突出重点。要求列举法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序,既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p> <p class="ql-block">姓名:骆艳</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第七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间隔排列</p><p class="ql-block"> 骆老师以学生贴近生活又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导入新知识,一下子课堂教学气氛浓烈,觉得这节课有趣,并组织学生一起玩猜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在探索新知,出示“小兔乐园”,引导学生观察,明确“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加上学生动手,圈一圈,引导学生验证,总结出一一对应。在练习巩固,强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达到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姓名:符韬</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第三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p><p class="ql-block"> 符老师与学生谈话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形式,引出“假设”这一课题,学生读例题,要求全班完成学习单的填空,带着问题去读题的作用,接着引导学生用“假设全部倒入小杯,你会解答吗”让学生说一说,又叫学生上台板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引导作用。教学中明确用假设的方法,为“把两种未知量转换成一种未知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很简单,随之用所学方法进行练习巩固,达到学以致用效果。</p> <p class="ql-block">姓名:麦专泰</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感城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 创设情景,出示几个数字,提出“5秒中看谁能记住这组数字”,根据学生的回答随之进入新课的学习。帮助例题中王大叔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得出数量关系,有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结合面积,推理出长加宽是11米。通过长与宽列举所有的可能性,并算出相应的面积,观察列举表格,与学生验证:“当周长相等,长和宽最接近,面积最大”,同时,强调列举的注意事项,明白列举的策略可以解决生活中好多问题。</p> 第三天点评 <p class="ql-block">各个学校老师们进行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黎多益代表评委组对第三天进行点评,并发表总结性讲话。 </p> 活动第四天 <p class="ql-block">姓名:吴奇侠</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海之南</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p><p class="ql-block"> 创设情景,让学生演示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例题1” 利用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在例题1中又分层次设计了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是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在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第二个小问题是组织学生继续探索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试一试”让学生继续解决例题创设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减法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简化。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姓名:陈芳淑</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罗带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 class="ql-block"> “温故而知新” 。陈老师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 ,实则“有为” 。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姓名:周华妹</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第五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通过设计故事创设情景,一方面把学生从课外吸引进课堂上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一一列举的策略在生活中本来就存在,我们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数学。又借助自主学习单,有着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诱发学生的思维,优化了策略,使学生形成策略应用意识。在集体交流时,这些素材的呈现经历了“从不全到全,从全而无序到全而有序”的过程,层层深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序地思考确实等够帮助我们列举时条理清晰,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最后的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按有序列举不仅可以找全答案,还可以发现规律,这让策略的价值更深入人心了。</p> <p class="ql-block">姓名:符珍花</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第一小学</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p><p class="ql-block"> 符老师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课始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有关策略(操作、画图、列表等),拨动学生脑海里有关解决问题策略的心弦,为新知学习做好心理铺垫。从学生的游戏生活和数学学习经历出发,蕴涵了列举和一一列举的策略雏形,再现了相关旧知,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新课学习做好了生活和认知准备。呈现例题之后,让学生分析题意,初步产生一一列举的策略需求,然后让自主探索,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再通过交流汇报和展示归纳,理解一一列举策略的本质,最后通过比较和反思,感悟一一列举的策略价值。符老师在学生自主探索一一列举的策略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小棒操作、方格纸画图、列表整理等方法,体现了面向不同思维状态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在学生比较反思和探索规律时,教师通过多次追问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的认知逐步结构化。</p> <p class="ql-block">姓名:张海琴</p><p class="ql-block">选送学校:东河中心校</p><p class="ql-block">参赛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创设情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学们初步感知策略,</span>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是怎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引导学生板书课题出来,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通过例题1中替换依据的不断变换,采取了结合画图,倒推等策略帮助学生体会如何替换。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等策略,把题目的情景以线段图、实物图、数量关系式等方式呈现,学生通过多种的呈现方式,能对题目有更全面的理解,对替换的过程的认识就更深入。让学生学会能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能灵活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p> 第四天点评 <p class="ql-block">各个学校老师们进行精彩点评。</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有理</span>代表评委组对第四天进行点评,并发表总结性讲话。</p> 评委总评 <p class="ql-block">  10月21日下午开始进行综合点评。评委组组长李刚代表评委组对这四天进行总评。</p> 颁奖仪式 <p class="ql-block">  活动由市研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文东平主持,市研训中心分管教研室副主任王红军、市第六小学校长王远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市研训中心分管小学数学副主任符永川等领导</span>参加颁奖仪式,市研训中心分管教研室副主任王红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表重要讲话,分管小学数学副主任符永川</span>宣读获奖名单,并为获奖者颁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经过4天激烈的角逐,评委组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对所有课例进行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1名。</p><p class="ql-block">一等奖(4名)</p><p class="ql-block">第一小学 符珍花《解决问题的策略(一)》</p><p class="ql-block">第六小学 林东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p><p class="ql-block">大田中心校 杨黄霞 《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第四小学 符雅婷《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等奖(8名)</p><p class="ql-block">第七小学 骆 艳《间隔排列》</p><p class="ql-block">板桥中心校 朱 杏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p><p class="ql-block">铁路小学 王光静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p><p class="ql-block">第五小学 周华妹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广坝农场中心校 董娇玲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第三小学 符 韬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p><p class="ql-block">港务小学 赵开佳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二)》</p><p class="ql-block">四更中心校 麦世玲《认识线段》</p> <p class="ql-block">三等奖(11名)</p><p class="ql-block">感城中心校 麦专泰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天安中心校 林明霞《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罗带中心校 陈芳淑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p><p class="ql-block">第九小学 肖 勇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华侨农场中心校 许 虹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p><p class="ql-block">红泉农场中心校 文美灵 《认识平均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三家中心校 蓝志华 《解决问题的策略》</p><p class="ql-block">海之南 吴奇侠 《小数加法和减法》</p><p class="ql-block">公爱农场中心校 蒋晨名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p><p class="ql-block">江边中心校 黄光京 《列表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东河中心校 张海琴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期4天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感谢东方市第六小学举全校之力配合,为活动圆满落幕贡献了力量。感谢各校领导莅临现场为本校的参赛教师加油助威。同时也感谢其他学校教师的积极配合,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促使比赛异彩纷呈,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1年东方市小学数学课现场评选活动虽然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但通过本次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的展开,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了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教学技能,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我们坚信,通过我市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积极参与不懈的努力探索,东方小学数学教学将不断谱写美好的新篇章。</p>

学生

策略

解决问题

中心校

小学

列举

选送

课题

参赛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