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直想去趟蓝田,今日终成行。</p><p class="ql-block">    1971年10月,我们家从内蒙搬迁到蓝田,如今整整过去了50年。10月20日午饭后,我骑行到战备桥东头,在灞柳一路祥云路口站乘上西蓝旅游公交车,沿灞河畔的三河一山绿道,40多分钟就到达了蓝田县。</p>  <p class="ql-block">  50年前,1971年10月,我14岁,父母从地处内蒙呼市的河西公司,调三线工作,我们全家搬迁到陕西西安蓝田县。</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他的回忆录中曾记述:</p><p class="ql-block">   “在1971年的10月,我由内蒙调到三线西安蓝田基地,在向阳公司职工医院做领导工作。当时单位都有军代表,那时医院处在初建阶段。只有几十人,工作就在原蓝田县党校旧址,即现在的蓝田县人民医院那个地方。工作人员大部住在周围的老乡家,房子是租老乡的,每间房每月租金是4元钱。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吃水要到党校里边去担,不下雨还好,下雨担水,路很不好走,全是黄粘泥巴路,没有长筒雨鞋是不行的。1974年的下半年,职工医院搬迁到大寨乡呼汑村。”</p>  <p class="ql-block"> 当年十月中旬,我们全家在西安火车站下车后暂住西安李家村招待所,次日乘坐装满家具的卡车来到蓝田县。车停在县北街街口,既后来向阳分局公安分局门口。家具卸车后沿东北方向田间的小路,上到坡上的一个农村,住进已租好的一个农家房里。位置相当于后来机关住宅大院的东墙外的村里。</p>  <p class="ql-block"> 大概住了几个月就搬到北边约200米的一个叫卞部子村里,位置大概在原县党校后作为向阳公司职工医院的对面小坡上的村里。房东是西街小学的赵润民校长,他的二儿子叫赵毕彥,女儿叫赵毕叶。</p>  <p class="ql-block"> 我走到原向阳医院原址看了看,后来县医院用这地方,去年迁走了。现在院内杂乱空旷。</p><p class="ql-block">    我又去斜对面的卞部子村。我问路边一位年龄稍大的老同志:“这上面就是卞部子村吧?”他说是的,你找谁?我说明来意,他说知道那赵家人。巧的是赵家的二儿子走过来了,他就把他叫住,然后我们在一起攀谈了一会,回忆了过往,并合了影。随后我向他们家的村子走去,来到他家原址门口,拍了照片。当然,过去记忆中的村庄、田地、平房、窑洞都不见了,现在都盖起了好漂亮的新楼房了。</p>  <p class="ql-block"> 然后我在县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当年的向阳职工医院旧址(后是蓝田县医院,现已搬走),看看当年上学的学校,买过书的新华书店,与同学合影的照相馆,吃过饭的团结饭店,上班的向阳公司机关大院……</p>  <p class="ql-block"> 50年过去了,现在能看到的唯一的一栋旧房子,就是最后一张彩照。当年汽车路过庆华厂门口,我见对面的家属区路边的一栋楼房,因房顶是曲线型的,觉得很特别,就记住了。今询问现在楼内仍有人住。</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真是沧海桑田。如今蓝田县也建得现代和繁华了。走在县城的大街上,感觉就像走在西安的街道呢!</p>  <p class="ql-block">  50年前的1971年,第一次去蓝田的车子经过庆华厂大门路口前,见路旁家属区的一幢楼,曲拱形的房顶挺特别。现在仍在住人。</p>  <p class="ql-block"> 1971年10月,全家人从內蒙呼市迁三线蓝田县路过北京时,我在天安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时,我与部分同学在蓝田县东街照相馆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