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麦田与柏树<div><br>英文名: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br><br>艺术家: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br><br>创作时间:1889年<br><br>风格:后印象派<br><br>体裁:风景画<br><br>作品材质:布面油画<br><br>实际尺寸:73厘米 x 93.4厘米<br><br>现藏地点: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div><div><br></div><div>作品颜色:深绿,草绿,橄榄绿,浅黄,土黄,钴蓝,湖蓝,紫色,白色<br></div> 梵高在普罗旺斯的圣雷米时期创作的,同这时期的许多风景画一样,这幅画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喷吐着。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颤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梵高一直性药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br><br> 暖色与冷色的微妙对比,轻重与形状的比例,这些不但形成结实的构图,而且统一着整个画面。主要采用黄色和绿色,黄色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绿色是麦田周围的树木,天空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只是它组成的天空看起来和我们现实中的天空不一样,看起来很是变幻莫测。在整幅油画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两颗一大一小的丝柏树,它们的颜色是墨绿色的,大的丝柏树看起来是那么的高大,比整幅油画中的任何东西都高大。<br><br> 在圣雷米时期的梵高,将创作的重心转移到形体的表现_上。本幅画没有鲜明色彩的对比,取而代之的是曲线所构成的扭动形体。丝柏就是他所钟情的主题之一,在他的眼中,丝柏树具有“天生的表现力”。他将丝柏树神秘的暗色当成是音乐中的一个个音符,是绘画与音乐这两门艺术之间相通的神秘之门,使他为此着迷。丝柏树常常使梵高联想到埃及的方尖碑。在他的心目中,常与神秘和死亡相联系的丝柏树与象征幸福与富裕的向日葵成为鲜明的对比,具有等同的地位。<div><br></div> 从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梵高描述了他这最新完成的六月系列作品,他和弟弟说这幅画是最美的夏天“画中有麦穗、柏树、一片蓝天,他像一副五彩的拼图,当时的梵高焦躁不安,笔锋越来越卷曲怪异。同这时期的许多风景画一样,这幅画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喷吐着,好似作者极力表达自己内心的狂躁与不安。<br> 作品主要采用黄色和绿色,黄色是一望无际的麦田,绿色是麦田周围的树木,天空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只是它组成的天空看起来和我们现实中的天空不一样,看起来很是变幻莫测。 在整幅油画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两颗一大一小的丝柏树,它们的颜色是墨绿色的,大的丝柏树看起来是那么的高大,比整幅油画中的任何东西都高大。<div> 在这幅画里,道路旁的柏树就像黑色的火焰,这些卷曲着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柏树旁是一片金色耀眼的麦田,这是梵高最喜爱的色彩,因为它是太阳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br>它所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充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热情。 </div> 梵高的画并不深奥,也没有故作惊人之举,他只是用一种单纯平易的艺术语言,直抒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正是这种亲切和真诚,使他的艺术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br> 喜欢梵高的这幅作品主要是被它的的色彩吸引,明亮柔和的黄绿色和蓝色构成画面的舒适明快的色调,给人视觉和感觉上愉悦的享受,每次看到这幅画心情都会很好。<div> 天空用了粉绿色,云是蓝紫色加白色,远处一排蓝色的远山,配上绿色和黄色的草地和麦田,中景有两棵苍劲的柏树,和一排灌木树,前景是一片黄灿灿的麦田。这个画面和谐统一,用色非常大胆活泼。通过笔触表现天空云的流动以及风吹动树木和灌木摇摆及麦子在风中摆动的情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