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珠海“小九寨沟”。

老戴

<h3>  这是十月十九日到访的第一个景点,也是“小九寨”源头第一个瀑布。</h3> <h3>  新开放景点铺设的游览栈道。</h3> <h3>  这是十八日探寻的最后一个景点,也是十九日到已开放景区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十八日自下而上拍的照,十九日自上而下拍照,因为崎岖,无法攀岩上到上面景区,只能就此打住。请注意图右角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是我寻找很久才找到的参照物,证明两张照片拍的是同一个景点。</h3> <h3>  说起珠海“小九寨沟”,我已是第三次涉足了。最早从2018年开始,那时这里还是荒山野岭,一条土路连接着山脚,我正准备登山时,被赶来的保安人员劝止,因我穿的不是防滑鞋,也没有登山的装备,连一瓶水也没带,联想起攀登凤凰山人员迷路失踪的传闻,我打了退堂鼓。</h3> <h3>  时隔一年,到了2O19年6月,红山岭森林公园已投入建设。主干道开始铺设,右边面向海湾的部分地区的园区小道,观光亭己在建设中。我禁不住凤凰山风光的诱惑,再次向“小九寨”冲击。我沿着山腰中部防火隔离带,盘山延缓前进,一路上森林严密、鸟声吱啾不绝、山泉流水叮咚,无限风光吸引着我,走近大半小时,就可以听到山谷隆隆的瀑布声,那时景区还处原始状态,没有下山步道,我只能沿着爬山驴友结在树木上的绳索往下爬,几经艰难才得以到达谷底,得见“庐山真面目”。</h3> <h3>  进山的防火隔离带,我是沿着这条小道进山的。</h3> <h3>  驴友们结的绳索成为我的向导和下山上山的辅助工具。</h3> <h3>  道路崎岖、湿滑、杂木丛生,横生挡道,几成拦路虎,几经艰难才抵达谷底。</h3> <h3>  原生态的小九寨,山高林密谷深,两岸悬崖峭壁高耸,谷底飞瀑急流飞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  小瀑布横跨谷底,流水不绝。</h3> <h3>  山谷上的巨石,流水左冲右突,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深潭。</h3> <h3>  千百万年形成的地形地貌,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多想再来一次探险,寻踪索源,探究峡谷的奥秘。</h3> <h3>  可惜天意弄人,一九年末我微中风入院,幸亏医治及时,沒有对我行动带来影响,但毕竟是埋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时刻在提醒着自己。二O年又三度入院检查手术,老人的病该来的都来了,疾病一下子击垮了我。感谢上苍、感谢中大五院医生的精湛医术、手术十分成功。也感谢家人的照顾,我顺利迈过了这个坎,至今又一年时间,我恢复得很好。本以为和小九寨再无缘相见了,这不,我们又相会了。今年国庆期间,我看到网友的照片,“小九寨开放了。”消息激活了我躁动的心,十八日、十九日用了两天的上午,我探寻了珠海小九寨开放与未开放的景区,来一个追根索源的旅行。</h3> <h3>  山前的土泥路已舖成泊油大马路,并美名为《银容路》。</h3> <h3>  路的左侧拔地而起了七幢住宅楼,细看原来是银坑蚝场拆迁户安置工程。</h3> <h3>  路的右侧正在兴建片区的学校,和已建好的红花山幼儿园连在一起。</h3> <h3>  红花山幼儿园。</h3> <h3>  公园还在施工中,实际并没有正式开放。进入园区需扫防火码,进行登记,出园时也要扫码登记离园时间,森林防火重中之重贯注始终。</h3> <h3>  进山路口还是有保安叔叔把守。</h3> <h3>  进入小九寨景区还是原来那个路口,只不过已建成了石条栈道。</h3> <h3>  不同的是:过去走的是山中腰隔离带,地势相对低,现在连续几个上坡下坡,道路在山顶上走,路途好象远了点。我可是小心谨慎.,缓慢前行。</h3> <h3>  要说过去上山把驴友结的绳索作路标的话,现在消防红色的水管就是最好的路标。</h3> <h3>  沿途还利用地形和山泉水的建了大小的蓄水池,作消防及游人使用。</h3> <h3>  这是建在景区顶点.的大蓄水池。</h3> <h3>  也许是我心急了点,见了途中的一个下山路口,我就沿着这条尚未完工的下山步道下了山。錯做错着地走了尚未开放的三分之二的景点,领略了他们看不到的风光。</h3> <h3>  下山的步道正在施工中,拦杆还未安装扶手。</h3> <h3>  从步道中已可看到峡谷两岸峻峭的岩壁。</h3> <h3>  从步道腑视谷底,巨石千姿百态,流水湍急、清澈见底。</h3> <h3>  终于下到了谷底,这里两岸悬崖高耸,谷中急流飞溅,引人注目。</h3> <h3>  “两岸猿声啼不绝,飞舟已过万重山”,这里虽沒有长江、四川九寨沟之险要,但风光秀丽,步步美景,号称“小九寨”一点不为过,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述了,让朋友们看照片吧!</h3> <h3>  这是我十八日游览小九寨最后一个景点,自下而上拍的照片。因过于崎岖,无法向上攀爬,去到上面的景区。上而的游客也无法下来。大家都只能按原路返回,结束了十八日的行程。</h3> <h3>  通过和上面景点的游客交流,方知上面景点才是开放的,但因过于崎岖,无法攀越,他们下不来,我们上不去。只能心有不甘,抱憾而归。第二天即十九日,我再次出发,穿越昨天的路口,沿步道继续前进,又经过两三个上下,才真正到了小九寨的开放点,沿着完工的步道,下到了开放的景区。</h3> <h3>  沿着这里下山,到达小九寨开放景区。</h3> <h3>  这是小九寨的源头,景区的第一个瀑布。风景亭上发电机在开动着,提供着临时的用电。</h3> <h3>  从这里才能下到开放完工的景区,但电力线路仍未完成,还需要人工发电提供电力。</h3> <h3>  第一个瀑布。</h3> <h3>  这是开放景区最后一个景点,也就是我昨天最后一个景点,只不过今天在上,昨天在下。</h3> <h3>  十九日的游览到此为止,两天的游览使我领略了小九寨的绮丽风光。可惜开放的景区太短了,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段能早日开放,并开通两景区的通道,可以互相交流。建议增设峡谷下通往下游的通道,一来可以开发更多的景点,二来形成了贯穿整个景区的道路网,游客就无需走回头路、吃二遍苦了吧!再见!</h3>